北朝碑与造像、金元的木构、元朝的壁画、明清的殿宇汇集一处,儒释道并存……木构与古塔共辉煌,碑刻与石窟共灿烂。
——陕西铜川药王山。
在中华历史长河中,能算得上名医的人并不算少,然而,被称“王”的唯孙思邈矣。他是名副其实的药王,寿命过百,历经三朝仍身体硬朗生活在唐代的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青年时曾牵着骆驼走江湖学医卖药,晚年时隐居过家乡药王山,当地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找他看病,百姓称孙思邈为“药王”。药王孙思邈去世后,为纪念医学大师孙思邈,后人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药王山便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
于药王山上,于古柏苍翠之间访古,1934年夏天,梁林夫妇从山西汾阳西行去往莫高窟的路上,曾对这座渭北高原的古城铜川进行考察,林徽因在药王山石窟留下了珍贵的考察照片。
一尊弥勒佛单体巨大,由于药王山所处的位置正在长安周边,此大佛具有明显的“长安模式”。“长安模式”的存在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北周,延续到隋唐,药王山最打动人心的这尊弥勒佛造像具有明显胡汉交融的特点,面目清秀,鼻梁隆起,耳垂厚实,头戴宝珠花冠,颈上挂有宝珠和莲花组成的复杂的璎珞,右手残,左手向上托有宝珠,背部有火焰纹背光,刻有七个圆形光轮,光轮中是佛教的七宗。整尊弥勒佛给人庄严之感,被诸多学者断代为北周。
近1500年的时间里,他就站在这里,不管人世间的战乱纷扰与江山易改,只微笑,只管笑对世间。
碑林在回廊式建筑内,这是陕西地区除了西安碑林外,面积最大、年代最久远,价值最高的碑刻。石碑上书法上的意义姑且不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古碑的碑文大多直接反映出刻碑当时的世俗生活,字字句句仿若历史的活化石。最珍贵的是三块魏碑,被誉为“魏碑三宝”,分别是“魏文朗造像碑”、“姚伯多造像碑”和“张僧妙法师碑”,但由于都封了玻璃,反光严重不好拍照。
魏碑的珍贵在于,因为佛教的盛行,当时的社会,造像碑已蔚然成风,从一些现存的碑石上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气。药王山所在的铜川正是北魏当时直接统治的地区,所以药王山碑林有着陕西地区规模最大的造像碑群。
药王山北山看石窟石刻,南山就是看古建筑了。金元时期,药王山南庵之上建有道观“静明宫”,香火旺盛,形成了巍峨壮观的宫观建筑群。岁月流转,如今“静明宫”已经不复存在,遗存下来金殿与元殿供后世凭吊。有学者考证,如今的元殿正是当时静明宫的主殿“三清殿”,难能珍贵的是,在元殿东西山墙上,绘有巨幅元代壁画《朝元图》,这是如今整个陕西现存的年代最早的道教宫观壁画。
《朝元图》壁画上,人物主次分明、神态各异,从面部表情到衣裳线条、甚至连头发胡须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历经数百年隔空的呼吸,壁画颜色依旧斑斓。元代是一个相对短暂的朝代,陕西元代建筑最多的地方是韩城,其他地方包括西安,也只有零星的殿宇留存。那么药王山上的这座元殿,从古建筑到殿内壁画全方位角度考量,在国内也算的上是珍贵的宝物了。
金殿是药王山现存最早的古建筑,殿内陈列一口石棺,上刻大量荷花等具有佛教风格的花纹和青龙、飞虎等动物雕饰,雕工精细,生动传神,不失为完好又精彩的石刻精品。
一座石塔来自北周晚期,石塔原先在耀州延昌寺内,与如今延昌寺塔并肩站立,史载“右邻涧谷,左据唐原,而有山林之兴,加以殿塔崇峻,堂室宏敞而杂以茂林修竹,盖华原之胜境也”。曾经的胜境早已化为烟云往事,徒留延昌寺砖塔扼守沟壑,寂寥静好。石塔挪到了药王山,上刻千佛与早期建筑斗拱,是中华早期为数不多的石塔精品之一。
上下二塔对比,延昌寺原址石塔与砖塔
山上本没有路,采药的人来了,重读了生命宝贵的意义,这意义也就是路。
造物主塑造了药王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孙思邈的一生隐居过很多名山,正是不断的积累、沉淀与总结,最终著成《千金药方》。药王山史迹守护着中华灿烂的医宗圣地,如今走进药王山访古,最好的养生,是心存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