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智力已高到“令人无法理解的地步”,为啥没爬到食物链顶端?

逐渐浮出水面的“高智力”‍

在2008年,德国海洋之星水族馆里的工作人员接连遇到了不同寻常的事情。整个水族馆已经接连两个早晨发生电力系统突然短路的情况,工作人员仔细排查之后,发现水族馆里并没有异常情况。

当技术人员维修并重启系统后,第二天早上水族馆又发生了同样的事情,迎接的是同样的没有异常情况。因此,在第三天,几个工作人员聚集在一起决定在水族馆守夜,轮流监视水族馆。

最后他们发现破坏电力系统的居然是一条6个月大的章鱼,深夜的时候它流畅迅速地爬出自己的水族缸,用触脚拿起水缸里的注水管,径直对着水族缸上方的保温灯泡喷水,水族馆立马就发生了短路。

当时新闻一度流传,人们大多认为或许是章鱼不喜欢灯光,所以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破坏掉它。随着针对章鱼的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章鱼高智力的线索‍

在动物世界的标准里,章鱼有些不同寻常。

隐藏自己伏击猎物、变色躲避天敌、高超的模仿能力、八只触角灵活使用、可以走出人类设置的迷宫、预测世界杯结果等等,章鱼制造的不同寻常的事件往往与智力相关。它们虽然只是软体动物,却有着超乎人类想象的智力水平。

但是,在发现章鱼拥有高智力之后,却无法找到高智力存在的原因,甚至有很多人猜测,章鱼可能起源于地球之外,源于外星系,源于地球出生之前。电影里,关于这方面的猜测可谓是登峰造极,“克苏鲁”就是一个经典的章鱼传说。

近些年,通过对章鱼的基因层面发掘研究,科学家们找到了证明章鱼高智力生成的数据参数。这些数据组成的线索,是一个拨开云雾的重要突破点。

首先,它有不同于地球生物的基因序列。

在芝加哥,一位章鱼神经学家正式把章鱼研究的核心转向了章鱼的基因。紧接着,在2015年,同日本的专家进行研究合作,实验室运用新设备成功地对章鱼进行了基因组测序。

经过测量,章鱼的大多数基因与他们的近亲相似。但在章鱼独有的基因中,有一组被称为原钙粘蛋白

这组蛋白,在章鱼基因里拥有掌控大脑传输信息的线路的中心功能,它们可以控制正确的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这些参与传输搭建和控制流程的蛋白一直被认为是脊椎动物聪明的关键,章鱼的神奇之处在于,这种蛋白的含量远远高于其他脊椎生物

不久,科学家们又探测到了章鱼基因组中另一组名为“锌指”的基因。这组基因里蛋白质可以顺应环境和生存的反应,调节基因的稳定和进化。人类约有764种,而章鱼有1790种。或许章鱼体内丰富的“锌指”参与了调节大脑基因网络的工作?

其次,它有着完全不科学的身体构造。

章鱼的身体构造怪异,八只柔软的触角,不断变色的皮肤,巨大突出的眼睛,这些东西都需要大脑强大的控制能力,才能保持章鱼形体的灵活善变。因此,章鱼的大脑非常大,有1个主脑和8个附脑,附脑分布在八只触角里。

主脑发布“攻击”命令后,触角就会自主判断完成去哪儿捕猎,整个过程十分迅速。

像人类的电脑网络,更有利于感知世界。章鱼和人类一样,都是没有硬壳的生物,因此必须用智商来弥补盔甲的缺失,否则在世界上无法生存。

随周围环境而变色,这种变色能力来自体表的三层色素细胞,指挥系统是章鱼的眼睛和脑髓,相比较变色龙的控制颜色变化的能力而言,整个过程更为灵敏。

章鱼的血液是蓝色的。血液富含铁元素则呈红色,而蓝色血液富含的是铜元素。在海洋低温的情况下,蓝色血液具有更高的携氧效率;

但也更粘稠,需要更高的血压才能运转到全身。为了运转这种蓝色血液,章鱼发展了一套独特的“三心脏”系统,包括一个主心脏,用于循环血液到身体周围,和两个鳃心脏,用于置换氧气和二氧化碳。

章鱼有两套记忆系统,一套分布在大脑,另一套记忆分布在八只触角上。人类的四肢由大脑操控,但章鱼的八条触角都有独立的神经系统,所以章鱼的触角比人类的四肢更灵活。可以独自完成复杂的动作,配合章鱼柔软的身体,只要它坚硬的喙能进入的地方,身体就能进入。

章鱼大脑有5亿个神经元,是大鼠大脑中神经元数量的2.5倍,和狗差不多。神经元是处理信息的控制台,神经元数量越多,大脑处理信息便更为敏捷。

这一切的特征都与大家理解的正常地球生物差别巨大,但它们却又拥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生物的进化选择‍

章鱼以及其祖先,都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生命可能性的探索结果,只是走了生命进化和发展的另一条路而已。

我们人类按照祖先披荆斩棘进化而来的基因剧本,复制粘贴的繁衍,偶尔在变化的自然环境里发生基因突变,添砖加瓦的为人类进化提供了可以延续的不同可能性。

而章鱼们的基因更像是一张白纸,生来如此,让子孙后辈们在白纸的基础上自由发挥,进化机制更加灵活。

那么人类究竟是为什么会在完全看不到未来的几百万年的时间里,孜孜不倦地去进化大脑,在这个过程中,身躯变得越来越脆弱,还要面对顶级掠食者的捕杀,人类居然坚持至今?章鱼和人类都是进化的结果,到底是什么因素在推动这种进化,这个过程很难解释,也很难理解。

章鱼为什么还未爬到食物链顶端‍

  • 没有发展工具、语言等拓展思维的能力

人类的智力是在生存过程中形成。为了生存而思考,为了生存而抱团,因为抱团才有交流,发展出了语言。语言的出现正反馈智力的发展,最终量变引起质变,智力终于突破了临界点,

所以这样相互借助,智力发展到了非常高的层次。章鱼个体智力很可观,但是就是个体能力太强,限制了作为团体发展的需要,减少了沟通的机会,不能把个体智力转化为团体智力。

发展复杂技能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如果寿命短,那技能天花板就比较低。

  • 寿命

章鱼好像天生寿命在7年左右。它们确实很聪明,不过,这样的短暂寿命注定得不到传承。同样的,寿命也影响了智力积累的程度,让它没必要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去花大量的精力学习其它成员的知识。后代无法学习,只能自己通过探索适应。

寿命短是硬伤,所以注定成不了食物链顶端。或许章鱼未来会向长寿命方向进化,谁知道呢?

尼安德特人的灭绝也是这样。智人理论年龄可以超过80岁,而尼安德特人的理论年龄是三十岁出头。如果一个尼安德特人15岁当了爹,那他儿子15岁的时候,他已经死了,他没法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完整地交给后代,所以尼安德特人的生理特性导致他们必将灭绝。

  • 环境

章鱼是在海水里生存的生物,和人类离不开陆地上的氧气一样,自始至终,都是水的附属品。环境限制了章鱼使用工具的应用场景,到处可得的食物降低了智力技能对生存的必要性。智商是与环境配套的,有些地方,比如沙漠、荒原、雨林。

  • 传承

没有社会组织的小规模传承只能教授简单的知识。比如猫的埋屎等行为。而有了社会化的沟通和交流,传承会给族群带来更多的智力水平

人类之所以能变成智慧生物,是因为人类的知识会代代传承积累,章鱼不用传承知识,所以学习能力再强都是个人的,而不是集体的。

章鱼有基因锁,交配完毕后雄性章鱼会死亡,产下宝宝后雌性章鱼会死亡。

所以它们的知识无法隔代传播,而且他们还是独居动物,所以知识无法群体传播,所有上述一系列能力都得由小章鱼自己从头学习,是它们的基因,限制了它们向高阶文明前进。

  • 繁殖

章鱼的寿命最多只有7年,但是,只要章鱼进行交配,就是选择掐住自己的命脉,孩子一旦出生,父母的生命便会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逝去,是真正意义上动物界的“子欲养而亲不待”。

因为,章鱼有八只触角,其中一只被称为交配触角,也就是雄性章鱼的生殖器。交配时,雄性章鱼会将装满精子的精液包通过插入的方式,注入雌性章鱼的外套腔内。为了确保雌体受孕,雄性章鱼还会将这根“生殖器”留在雌性章鱼体内。

失去生殖器的雄性章鱼,便慢慢进入衰老期,变得行动迟缓,茶饭不思,不久就会一命呜呼。成功受精的雌性章鱼会生产下数万枚章鱼卵,整个孵化时间长达半年左右,在此期间并不进食,所以,雌性章鱼不久也会一命呜呼。

还存在一种情况,雌性章鱼会吞食雄性章鱼的尸体,为孵化章鱼卵提供最合适的营养。

雌性吃掉雄性,是因为在基因组层面上,雌性有可能存在捕获雄性的部分基因特点的能力。然后通过这种结合,将雌雄共同的神经元排列方式直接遗传给下一代。

章鱼将神经元排列的记忆,一五一十的直接遗传给下一代,所以其本身没有了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章鱼们接受的命运‍

从人类的角度来说,章鱼每一轮的繁衍都意味着生理层面和智力层面在重复的打碎与重建,如同电脑一样,一次次格式化又一次次重启,每一次都是从原始设置开始。

章鱼们努力进化来的经验和智慧无法一代一代积累的传承下去,是几万年历史累积出来的人类难以忍受的灾难和厄运。但是,这却是章鱼们世世代代接受并传递着的命运。

它们每一个个体,认真繁衍,用生命孕育数万个孩子,在原始设置上添砖加瓦,用初心迎接世界的每一个变化,从不留恋任何经验的累积,它们似乎活得很纯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