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明本禅师:行之力则到必远,学之苦则悟必深

示禅人

行之力则到必远,学之苦则悟必深。学者当谋远大之计,莫期浅近之功。无上大道,高越泰华,广逾十虚,一切有情,本来具足。自非圣贤器量而欲穷其高、尽其大者,犹跛足之鳖,望千里之程,岂朝夕可能达哉?所以古先圣人知其不可强,乃有渐而顿、顿而圆之义,晓然载于典籍矣。

今之学者不究其本,但朝登诸祖之门,便欲暮收诸祖之効,其操心只大矣。其用志亦远,却不思无量劫流入诸趣,多生习妄,集聚此身。动是五欲八风,更相涉入,互为主伴。且如从生已来,五味煎其口腹,轻安覆其肌体,声色蠧其心志,浮伪盗其真实,乃至起灭取舍,顷刻万状。所谓本具足者,将斫葬无余矣。往往以浮薄斫葬之质,而欲载其浑全无杂之道,犹败漏之舟使其力胜万斛而过东海,望其不倾不覆其可得哉?

或曰:“德山见灭纸烛而领大法,盘山闻歌薤露而悟彻厥旨,彼皆不离见闻而逈脱常情、彻见源底,何其易也?抑亦岂假劳形死心、祛情塞妄然后而得哉?”噫!如德山携钞疏过南方,为妪所难,骤见龙潭,志亦苦矣;盘山遍历诸方,至于歌舞之际,正念炳然,心亦切矣。但见其悟道之易,而不知心处积虑未尝易也!要知今日之所易,即昔日之所难;今日之所难,即后日之所易也。倘今日之不难,则后日安有易于今日者矣?学者悟此,终不肯怀自画之见耳。

世有客作下贱之人,为主所使,劳形竭力,不敢自怠。少有过隙,则怒骂鞭叱,靡所不至,未尝厌离,何其忘嗔怨之若是耶?无他,为利所摄而然也。倘加嗔怨,则主将见逐,必失利养而志瞋怨也。学道之士,少为境所触,便生退堕。然以利配道,霄壤不侔,何求利之切而求道之略耶?当悟此以勉之。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