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叔孺丨书画金石蔚三绝

“一老岿然起东渐,书画金石蔚三绝”。这是王季迁先生对赵叔孺的评价。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海上名家赵叔孺以书法、绘画、篆刻、鉴定四绝驰誉大江南北,当时艺坛高手如林,但具有赵叔孺那样素养全面且造诣高深者仍属凤毛麟角。赵叔孺出身世家望族,其儒雅高贵、书生意气的名士风骨,以古为新、兼容通达的艺术风貌,于当今篆刻书画界仍具有切实的研究价值与借鉴意义。

赵时㭎(1874—1945),初字献忱,后易名时㭎,字叔孺,号纫苌,别署有蠖斋、娱予龛、橹声宦、仆累庐、宝松阁等。世居浙江鄞县(今宁波鄞州),为四明望族。父赵佑宸,字粹甫,清咸丰时入翰林,曾为同治帝启蒙师,官至大理寺正卿,称廷尉公。赵佑宸曾以名翰林简放江苏江宁府,后调守镇江府。同治甲戌正月二十四日(1874年3月12日),赵叔孺诞生于镇江府署。镇江府旧名润州,府署筑在山上,相传为吴大帝故宫遗址。生其间者,谓主吉祥,其父于是为之起名润祥。赵叔孺天资聪颖,幼为其父所钟爱,其兄赵时桐在《舍弟叔孺太守六旬征文启》中回忆道:“光绪丁丑,甫四岁,先公指楹联中浅近之字授之,辄能默识……一日,抱入先公签押房见显皇帝御笔画马,口呼而手指之,一若不胜欢喜者。

先公乃握笔,为白描状元骑马,以一笔绘成。叔孺得之,呈先妣徐太夫人珍藏焉。御笔画马,系初值上斋时,显皇帝所赐也。叔孺幼善属对,一日,先公方食刀鱼,即以命对,叔孺应声曰'抢蟹’;有家人六指者,即以歧指命对,叔孺应声曰'花翎’,其敏捷有如此者……叔孺每于课暇,或画马于纸,或刻几案,凡经叔孺所用之几案,多有刻划痕迹,其书画雕刻,殆天授也。”壬午年底,其父调补江宁,癸未春尝宴宾客于署中,客皆知名人士,席中有一位闽县林寿图,夙闻叔孺善画马,命当筵试之。叔孺伸纸挥洒,顷刻而成,神骏非常,一座惊叹,诧为神童。林寿图极为赏识,不数日,倩冰人说婚,许其七女为叔孺配,由是因缘,叔孺后成林氏婿。这是他青少年时代的一段佳话。

论语春秋在此罍 赵叔孺

我向来认为,世家子弟有着优越的艺术环境、拥有更多的艺术资料。他们收藏颇丰,善于品评,借家藏之富传播笔墨语汇的传承造化。他们的研究是与家族及自己的交游圈子内的评骘观摩相结合的,因而具有极高的眼力和审美感觉,见识非常人所及,胸襟涵养自然迥异于常人。

这是出身寒门的子弟望而不即的,他们虽有志于此道,却往往阮囊羞涩而不敢问津,诚如叶子先生指出的,“他们毕竟收藏无一,赏玩不深,鉴古不精,古法茫然,只能根据一些文献,结合一点感性知识,从推理出发,妄以己意炫奇,流传谬种,遂使古典传统荡然无存,而每见他们的作品,尤其是从传统笔墨内蕴上去审视,终有一股寒酸落魄之气荡溢其间,难成高逸正道”。书画金石家的鉴藏活动,无疑是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资任以借鉴创作和研究传统。赵叔孺因其兴趣广泛,阅历丰富,收藏宏富,直接滋益其创作,使之成为20世纪之书画篆刻名家,这些积累还对其考古论史助益良多,使其以鉴藏巨眼,为世所重,而其经眼及所藏诸品的题识,更是他研考、探究的可贵成果。张大千曾叹曰:“先生尤精鉴别,凡法绘名书,无不得以先生一言为定。”此非无因而至,亦非过誉。

双骏图 赵叔孺

智名句法魏碑七言联 赵叔孺

雪庵铭心之品、五百图书之室 赵叔孺

赵叔孺于篆刻似乎没有正式拜过师,他刻印早年由浙派入手,多取赵次闲及陈鸿寿法,兼仿邓石如,同时沉浸在三代彝器、古玺、秦汉印中。他在自我摸索中建立起了一套审美标准,基本上有比较明确的审美意象,即“规抚秦汉,力求平正,以纠宋元之纰缪”。这正是他从其所见、所藏的三代吉金文字、秦汉玺印的研习考释中,通过鉴别探究,并在篆刻实践中做出新的技法和风格定位的结果。这种用以古为新的态度去发掘、整理、组合传统并融于自我,对传统做出了理想诠释,既古意盎然,又不失自己,这正是赵叔孺篆刻的特点,也是他品格修养的外化反映。

趛鼎楼藏汉碑、自怡金石奇缘 赵叔孺

赵叔孺对赵之谦尤为心仪,认为“咸同以来,篆刻之妙,当推吾家㧑叔”。赵之谦的取资宏博给他启示尤深,赵之谦的艺术思想与他的禀赋更是十分地投合。随着赵叔孺于印学研究入之愈深,见之愈奇,他的综合融会能力也日益见长,遂“前追赵次闲、赵之谦,兼取赵孟頫、邓石如,然后再上溯汉铸印、周秦小玺,以增古意旧气。汉铸印的典雅厚重、古朴沉静,周秦小玺的完整流美,赵叔孺多取其中细腻灵巧的阴柔之美”。赵叔孺认为,“宋元人朱文,近世已成绝响”,故刻意追摹之。因熟识古文字,精通玉箸篆,所以赵叔孺的圆朱文印无论是篆法还是章法都具有极高水平。申生曾在《圆朱文前无古人的赵叔孺》中云:“在圆朱文方面,他取赵孟頫的圆、赵次闲的巧、赵㧑叔的秀,参用秦玺汉铸的古厚滋养互补,去其板滞,得其雅饬,形成一种空前精到、圆润秀劲、平实生动的气格韵味。在当时即被罗振玉、褚德彝等推为当代第一,尤其是他刊刻的魏碑体式的边款文字,最为精饬流畅,秀腴漂亮,无与伦比。连他自己也非常自豪地说过,虽源自北碑,却有'刀刻得出,笔写不出’的美意。”沙孟海曾在《沙村印话》中感叹道:“历三百年之推嬗移变,猛利至吴缶老,和平至赵叔老,可谓惊心动魄,前无古人。”

平生有三代文字之好 赵叔孺

合以古籀 赵叔孺

赵时㭎印 赵叔孺

赵叔孺于绘画、书法、篆刻、鉴赏无所不能,且无所不精,手段鱼龙变化,故其所授弟子云集一时,也是各呈姿态,各尽其能,所谓得其一鳞可化为龙也。

需要指出的是,像赵叔孺这类在艺术上所谓开宗立派者,未必是尽善尽美者,他的弟子们单就某一作品而言,未必会逊色于乃师,有些甚至比他更为成熟完美,如陈巨来的圆朱文印成就之高,为前所罕有。

鲁庵集印图 赵叔孺 西泠印社藏

天地间有数文字 赵叔孺

赵㭎私印 赵叔孺

特健药 赵叔孺

蒋祖诒印 赵叔孺

一般来说,人文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极左文艺政策的时代,传统派可谓江河日下,儒雅不再、风流不再、书卷气不再、贵族气不再,它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人不可避免地被粗鄙化的过程。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学院中都提倡写意,这种状况恐怕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写意与工稳、传统与现代的审美观念、思维方式在起作用,其间或多或少还与各种难易之别的投机心理,更与一些热衷于逞奇炫巧的急功近利现象相关联,这一意象透出了几分荒谬,后世之有心者当能从中咂摸出一些意味深长的东西来。

周雪庵读碑记 赵叔孺

辛酉十二月四明赵叔孺得梁玉象题名记 赵叔孺

赵叔孺的书画篆刻既有传统,又有难度,且不乏新意,但平心而论,他的创作思想与审美情趣尚未超出古代传统艺术的范畴,他的作品留给人们的印象仅仅是崇尚古法,入多出少也就容易为传统所束缚。就创新意义来讲,其艺术成就的确稍逊于吴昌硕等。究其因,与他的阅历有关,他研究艺术是与收藏、鉴定相结合的,虽然具备极高的眼力和审美感觉,但从探研深广的角度看,几近于程式,很少僭越,这一点有同于吴湖帆。令笔者惆怅的是,那些无所师承,庋藏无一,纯粹依据个人嗜好,任凭个人情绪抒发,不对传统作深究,乱涂乱撇,甚至是初学涂鸦的人物,反而极负盛名。原因非常复杂,好在人心是碑,一位真正艺术家的造诣在人们心目中是抹杀不了的。

以赵叔孺的才华、经历和活动天地,他完全可以在艺苑独领风骚,他就像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陈年老窑里精心烧制出的一件精致瓷器,他不以黄钟大吕著称,美学风格不是崇高一派而是秀美一路,虽无振衰起懦之功,却总是让人低回不已。但是他的名士气太重,散淡惯了,并且无意以艺名留世,以致给我们留下太多的遗憾。这既有社会的责任,也有他个人的责任。然而,在当今书画篆刻界轻视传统和古法的时风下,赵叔孺以古为新的古典主义思想及其成就,就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作为近代艺坛举足轻重的大家,赵叔孺为中国书画尤其是篆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他的艺术之树正焕发出常绿的生命活力,显示出这一流派的蓬勃生机和光辉前景。

(0)

相关推荐

  • 陈巨来《安持精舍印冣》完整版

    @篆刻微刻 <安持精舍印冣>作者陈巨来,邃精篆刻,垂六十四载.尝徧览海内珍藏印谱,心摹手追,探撷众长.初服膺赵撝叔.黄牧甫,以窥堂奥.嗣经高野侯(时显)启迪,始沉浸于程穆傅.汪尹子.巴蔚祖 ...

  • 新书推荐 | 印坛巨擘赵叔孺之集印大成面世,410枚精选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民国迷",常把"民国"当做"魏晋"来阅读.民国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可是民国篆刻艺术在这一瞬中却放出了灿烂 ...

  • 名家篆刻赏析25:赵叔孺

    印文:南阳郡 此印乃赵叔孺为弟子叶藜青刻. 元朱文是以元代赵孟頫为典范的以小篆入印的一种篆刻形式,工整平正,严谨匀称.赵叔孺对于元朱文的复兴有着重要作用,其在本印的边款中指出:宋元人朱文,近世已成绝响 ...

  • 篆刻观察——“吴赵对峙”的赵叔孺

    陈巨来<安持精舍印话>有论:"迩来印人能臻化境者,当推安吉吴昌硕, 及先师鄞县赵叔孺时桐先生,可谓一时瑜.亮.然崇昌老者,每不喜叔孺先生之工稳:尊叔孺先生者,辄病昌老之破碎.吴. ...

  • 赵叔孺的书法

    赵叔孺26岁时所临赵孟頫<胆巴碑>(局部) 赵叔孺学赵之谦魏碑风格的楷书 "一老岿然起东渐,书画金石蔚三绝". 他被时人称为"二百年来第一人". 他 ...

  • 赵叔孺《花神》立轴(双挖) 设色纸本

    释文:目星角以电发,蹄捥踣以风迅:鬐龙颙而孤起,耳凤耸以双峻.翠华建而出步,阊阖下而轻喷:低驽群而不斯,横秋风以独韵.若夫跃溪舒急,冒絮征叛.直突而建德项絷,横驰而世充领断.

  • 赵叔孺书法作品欣赏

    "一老岿然起东渐,书画金石蔚三绝". 他被时人称为"二百年来第一人". 他的书法.绘画.篆刻.鉴定四绝驰誉大江南北. 他是海上名家 当时与吴昌硕分庭抗礼的 赵叔 ...

  • 赵叔孺国画精品选

    笔墨丹青新视角2018-08-30 06:16:30

  • 纪念赵叔孺

    二弩精舍  神留苍润 --<赵叔孺先生遗墨·逝世十一周年纪念展览特刊(1956)>介绍 ·余正· 1956年是赵叔孺先生逝世十一周年,他的师友学生在香港为他举办了纪念展览,并编辑<赵 ...

  • 赵叔孺鞍马画、吴湖帆山水画、冯超然人物画、吴待秋花卉画

    在民国时期的画家中,有很多流行的称号,如"海上四家""三吴一冯""海上三任""南张北溥"等, 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赵 ...

  • 赵叔孺 陶冷月《春郊立马图》

      在画坛,赵叔孺以神童起家,黄发垂髫之年就以画马小有名气,当年他一马画成,博得众人惊叹,大儒林颖叔更是慧眼只具的相中了这位小童,翌日派媒人上门提亲,把女儿嫁给了他,琴瑟和谐,夫妻恩爱.所以说赵叔孺的 ...

  • 赵叔孺 仿秦玺文字印

      赵叔孺(1874-1945),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原名润祥,字献忱.叔孺,后易名时棢,号纫苌,晚年自号二弩老人,以叔孺行世.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同知.民国后,隐居上海.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 ...

  • 新书推荐 | 共收近150件作品的《赵叔孺篆书选》 ​

    ▲赵叔孺先生读帖像 赵时棢,字献忱,号叔孺,宋宗室后裔,世居浙江鄞县.清同治十三年(1874)正月二十四日,赵叔孺生于镇江,镇江古称润州,赵叔孺故又名润祥,后易名时棢,号纫苌,晚年自署二弩老人,以叔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