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外感桂枝汤提纲,全新编排,仲景原版,非常完整
太阳十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1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此有内闭之风不能外散也,先刺风池,风府,以泻内闭之风,后与桂枝汤则愈。风池,足少阳穴,风府,督脉穴。
太阳十一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1 太阳病,外证未解者,是发热汗出之义,脉浮弱者,阳浮阴弱也,外感阳浮,阴弱营虚。当以桂枝汤,补营虚而发皮毛,自表而达里,调和营卫。
2 虽言外证未解,是发热汗出,重点是有汗,无汗者不可用桂枝汤。浮弱不浮紧,则外有寒而不闭,只是外证不解,桂枝汤补虚化营,通经解肌,营卫调和而自汗出,是为汗解之义。
3 本条提纲有一个“当”字,在加黄师注释中又有一个“凡”’字,后续提纲中还有“法当”与“一定之理”,以后有这些关键字出现的时候就特别注意,用以明中医之理,它就像数学公式一样,迷茫的中医理论中找到一个正确的治辩定理。
论:本条可以和太阴十六对比研究,太阴中风。
太阳十二
太阳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桂枝汤主之。
1 太阳病,外证未解者,是发热汗出之义,汗出亡津,阳明燥盛,也不可下,必先解表,而后下之。外证未解,误下为逆,此一定之理。必先解外,乃可议下。欲解外者,桂枝汤主之。解表不越桂枝者,是有汗出之义,然后里证可议下者,是汗出内燥也。
2 本条表达重要一个观点,有表证必先解表,此为一定之理,重中之重,不解表者,必不可下,下之为大逆。太阳中篇与下篇,俱是误治之坏病。
3 本条与上条的区别就是,上条太阳中风,发热汗出,营弱贼风,本条是太阳中风,发热汗出,汗出内燥,二者主要表达,就是以表为主。另外教治法与禁忌,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也。
太阳十三
夫病脉浮大,问病者,言但便硬耳,设利之,为大逆。硬为实,汗出而解,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
1 夫病脉浮大,问病得,言但便硬也,假设利之,此为大逆。便硬为实,汗出而解,此何以故?脉浮在表,“当”以汗解。
2 脉见浮大,浮为太阳,大为阳明,大而见浮,浮为有表,故必解先表,当以汗解。浮即外证未解,故不可下,下为大逆。盖便硬虽为内实,而表证尚在,必先解外,外证解已,然后可议里证,是否下耳。言但便硬,又不潮热谵语。故本条浮而见大,仍遵上条之纲。不讲理法,就是乱治。
3 本条脉浮汗解,仍是桂枝汤之义,桂枝汤证,发热汗出,汗出则内燥便硬。表解汗止,则便硬自解。
太阳十四
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1 便硬胃燥,胃热外蒸,故必当先烦,后有汗出而解。
太阳 十五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1 太阳表病未解,脉阴阳俱停者,表阳外伤而寒盛,则里气虚陷而不外发,营卫郁闭之故也,就外紧内虚,表阳伤外寒,则里阳之气虚,营卫郁闭之故也。顷之必先振栗战摇,而后汗出而解。
必先振栗战摇者,是表寒而里虚也;而后汗出而解者,是阳明胃腑之外蒸也,故汗出而表解也。表闭里虚,故脉阴阳俱停,里虚营卫郁闭也;表闭里虚,故营虚之风不能与外寒相争也。外寒之闭,郁其阳明阳腑热,阳明外蒸,故见汗出,因于里虚外寒,故必先振栗战摇。也就是表闭之寒与阳明之阳相争也。本气之虚,而阳明之阳蒸者,也因表之外闭也。
2 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表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胃热外蒸而表解,汗出而内燥,下之而解者,是下胃腑之偏燥,以和里阴之脉微。故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本条之汗出者,不是营郁之风泄,是胃阳之外蒸,因本气之虚,故营郁之虚风,不能外泄之表寒,因表之外闭,阳明阳郁,胃腑之热外蒸表闭之寒,故见汗出表解,因本之虚,故先战栗振摇,因本之虚,故阳腑阳盛而不实,故表解可下,但不用大承气,而以调胃承气汤,轻下和里,轻下阳明之腑燥,以和里阴之脉微。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