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年青时创作的一首七律,用笔粗犷,充满沧桑之感

原创 云水 云水心语 6天前

晚唐曾涌现过很多才子,韦庄就是其中一位。说起韦庄,大家很自然地会想到他的名作《菩萨蛮》,作者在其中描绘了江南清澈碧绿的江水,还有姿色天然的佳人,也表达了漂泊不定的苦衷。还有他的《台城》,这首吊古之作也是触景生情,给人以梦幻之感。

其实这位晚唐诗人早在年青时就有类似的感受,当时他尚未进士及第,有一次外出游学,路过陕西的绥州,了解到这里人杰地灵,便登上城楼眺望。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于是赋诗抒怀。下面介绍韦庄年青时创作的一首七律,用笔粗犷,充满沧桑之感。

绥州作

唐代 · 韦庄

雕阴无树水难流,雉堞连云古帝州。

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归时鬓已秋。

一曲单于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绥州地处偏僻,游客不多,也鲜有商贾来此经营。首联就展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象,时值秋天,对面的山上不生草木,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因为沟壑众多,水流也极不畅通。诗人又环顾四周,高耸的城墙蜿蜒曲折,在辽阔的高原上绵延不绝。

雕阴,本指战国时代的魏邑,因在雕山的西南而得名,这里代指绥州的群山。雉堞,指古城墙上较矮的短墙。作者用“连云”二字,生动地描绘了古城墙高耸入云、又连绵起伏的形状。

由于前几天刚下过几场雨,空气清新,视野也比较开阔。虽然天色将晚,诗人倚在高楼上眺望,依然可以清晰地看见远处戍守兵士的身影,甚至能够观察到背负重物的骆驼在缓步前进。

“望乡孤客”,点明了诗人此次游学是只身一人,而且因为身处穷乡僻壤,又举目无亲,顿时觉得非常孤单。同时因为仕途未定,又逢乱世,触目皆是荒凉与凄怆之景,让诗人感怀不已。

孤寂难耐时,诗人忽然想到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突出,“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归时鬓已秋。”明妃就是家喻户晓的王昭君,她为了和亲出使边塞;蔡琰即蔡文姬,曾被匈奴左贤王所掳,后来被曹操救回。“去日、归时”,说明她们分别在出发和归来时经过绥州地界。

“花应笑、鬓已秋”,表达了一种沧桑之感。两位佳人曾有闭月羞花之容颜,可是岁月不饶人,谁也熬不过几十年的凄风苦雨。诗人也担心自己壮志未酬,却两鬓斑白,最后反而一事无成,于是倍感焦虑。

诗人联想过往,又展望未来,立刻又开始担心边塞的安全。“一曲单于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作者用景语结束全篇,非常耐人寻味,颇有余音绕梁之感。“单于”二字,一语双关,既指古乐曲名,又委婉地表达出作者担心烽火不断、百姓难安。

而“扶苏”,原指秦始皇的太子扶苏,他曾监兵于上郡。诗人联想到这位悲剧人物,颇感怅惘;同时又与初升弯月联系在一起,尽显思乡之意,更抒发了自己迫切希望摆脱困境的苦闷心情。

韦庄不愧为晚唐才子,这首诗虽然创作于他成名之前,但依然可以看出诗人不凡的文学功底。全文情景交融,感怀伤事,作者通过“雉堞、鸣驼、远戍、烽烟”等景物描写,展现出一幅凄清旷远的景象,立刻就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受。

而对“明妃、蔡琰”的联想,也委婉地抒发了仕途漫长、崎岖不平,诗人担心自己直到两鬓秋霜,依然功业未就,一种深沉的沧桑之感,不由自主地在心中升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