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绘就“笋富山村图”

故事讲述人钟国奕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双红村村民

在家门口有活干,有稳定收入,有房住,只要双手不闲下来,日子就会越过越好。现在的日子就是我理想中的小康生活。

我住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大塅镇的大山深处,如今在家门口的双红笋厂务工。从家里到竹笋加工厂要走十几分钟,这对于腿部稍有残疾的我来说不算吃力。时间回到几年前,我的生活可和现在没法比。

靠山吃山换个“吃”法

我所居住的双红村地处宜春市铜鼓县大塅镇大山深处,这里山路崎岖、翠竹成海,群山环绕、山多地少,是全县贫困人口最多的深度贫困村。自从封山育林后,木材砍伐指标越来越少,生态补偿虽在逐年提高,但暂时难以弥补村民的损失。村民们从前靠山吃山、砍伐竹木的老路子行不通了,发展动力不足,又找不到脱贫好路子。这里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农户大多以种植粮食、红薯、蔬菜和养羊、养蜂、养猪为主,没有支柱产业。渐渐地,村里青壮年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人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专业技能,收入并不高,仅能维持家庭日常生活。

尽管耕地面积少,但是这里的竹笋“恋上”了双红村的一切,气候、环境、土壤,连林中的植物“小伙伴”,它都喜欢。所以,竹笋每年撒欢儿地长,个个汁满肉厚、又肥又大,毛竹林面积达到4.5万亩之多。一到春天,家家户户在山上搭起笋棚,挖笋、蒸煮、榨笋、晒笋……但这种传统的笋加工模式生产效率低,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差,是靠天吃饭。如果笋榨不好、晒不干,就会霉变腐烂,村民在山上辛苦忙碌大半年的功夫就都白费了。更要命的是,这上山的活儿对于腿脚不好的我来说可是难事,单挖笋一项,整个春天下来,其他村民最多能挖几万斤,而我只能挖到8000斤左右。

双红村的笋加工规模虽然在全县名列前茅,但由于笋干加工未实行产业化,人工成本较高。如何把双红竹笋做成产业,让靠山吃山换一个“吃”法?宜春市政协来我们村里开展了挂点帮扶工作,扶贫特派员、驻村第一书记、江铜集团扶贫工作队等集中力量,在权衡利弊、强化优势、剖析市场等多方面都作了可行性论证后,帮助我们村建立了一家加工能力达200万斤鲜笋的笋厂,决心以笋厂为基地、聚全村之人气,把笋文章做大,让双红村脱贫的路子走得更稳、更远、更扎实。

自从2019年村里建成双红笋厂后,村民们的生活大变样。我自己更是没有想到,来这里切笋,一天能有130元收入,比之前收入更多了。

双红村采取“合作社+笋厂+农户”精准扶贫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鲜笋销售奖励、务工、分红等方式,集中优势,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笋加工产业还大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增强了对贫困戶兜底保障能力,也为村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解决了此前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难题。

双红笋厂纳入大塅镇国有资产管理,由镇政府安排专人进行资产经营、财务管理,可保障笋厂生产设备维修的资金来源,确保笋厂生产经营长期稳定,增强双红村稳定脱贫的造血能力。去年,双红笋厂收购、加工鲜笋共50万斤,为在厂务工村民发放劳务、奖励等共6.7万元。村民卖鲜笋的收入达6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贫困户出售鲜笋,每公斤还可获得0.2元的奖励。

在“产业+就业”扶贫的带动下,我们村去年实现脱贫46户175人,贫困发生率从9.1%降到1.4%。村党支部书记廖庆仁打了个比方说:“这个产业扶贫项目选得准、选得好,就像是给双红村留下了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在去年南昌九龙湖绿地国际博览城举办的第三届江西省扶贫产品展销会上,双红笋获得了广泛好评。双红村共销售方便笋2.53万斤、大米3.7万斤、蜂蜜600斤,实现销售额91万余元,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让“双红笋”变“网红笋”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经验之谈恰恰也适合双红村。让双红人引以为豪的笋加工产业曾经就由于交通不便,加之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上山挖笋靠请人,导致成本上升,但笋干价格涨幅不大,利润空间被压缩。为了方便村民进山挖笋,千头万绪面前,双红村党支部筹资修建便道。这回村民进山、鲜笋出山可是高效、便捷多了,每当看到水灵灵的鲜笋能高效、保质地被运出大山,全村上下更是信心倍增。如今在我们村,有的农户用20多天挖笋,就可以有1万多元的卖笋收入,还有竹山多的农户,仅卖鲜笋的收入就会有好几万元,大大超越了以往。

助农脱贫。双红笋厂的建成,增强了双红村稳定脱贫的造血能力。

今年春天,我没有再去山上榨笋,而是把在自家山上挖的鲜笋全部卖给了双红笋厂。自从有了笋加工厂,再也不用发愁没销路,价格还稳定,以往散客来收笋给的最高价格也比笋厂低。没了后顾之忧、有了稳定收入,我不用再拖着病腿到外地务工,想想曾经的日子,在外地没有归属感,租房、吃喝开销都比家里大,算下来一年到头能攒下的钱和现在差不多。

听说,今年加工厂已收购加工春笋200万斤,生产罐头笋20吨、玉兰片5吨,基本达到设计产能,预计今年利润可达60余万元。加工厂二期项目预计今年11月投产,建成后可实现利润120万元,还可解决30多个村民的就业岗位。双红竹笋品质好,口感好,销路好,现在的关键是要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江铜集团已追加投资347万元援建双红笋厂二期项目,主要加工笋丝,做成包装笋。“村”如其名,双红村的日子正在越过越红火。

发展特色产业才能“走出深山”,这是双红村脱贫致富、科学发展的根本之策。实践让我们感悟到,发展产业带动销售、拓出活路,这条科学发展的链条是这里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聚力推送它到外面的世界,就是创新发展,小山村打通的广阔世界,就会成为国家经济大版图上的一抹色彩,发展产业才能走出从土生土长到科学规划、再到融入大盘继而科学发展的小康之路。

在脱贫致富路上,包括我在内的双红村村民有着更深的感悟:无论山村多么偏远难觅,无论山珍多么默默无闻,只要咬定目标、科学规划、借船出海、借“网”捕“鱼”,以产业之势让“双红笋”变“网红笋”,精心绘就“笋富山村图”,就能真正融入山村之外的那片高光世界。

袁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