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维和战士的朋友圈与猝死副市长的老宅,谁更让你真正感动?

  最近,有两个人去世。

  一个是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战士申亮亮,他在联合国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位于马里加奥的营地遭遇汽车炸弹袭击而牺牲。

  一个是安康副市长李建民。他在出差途中突发疾病过世。

  他们逝世之后,网上出现了很多文章。其中有两篇是这样的。

  一篇为《中国维和遇难战士最后朋友圈曝光 常惦记家人》;另一篇为《陕西猝死副市长老宅系窑洞 唯一家电是洗衣机》,该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长安街知事,作者松海,原标题是《震惊,猝死副市长竟然住在这里》。

  其他人的感觉,我不敢代表,我只说自己的想法。

  申亮亮五张朋友圈截图,其中三张,提到了母亲。两张是请他的亲友不要跟他妈妈讲自己在外国执行维和任务的事;一张是转载的母亲节文章,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另一张,应该是去年9月3日阅兵时候发的,一句话,“向伟大祖国致敬”,配了五星红旗的图。还一张,是自己工作场景的照片,写着忙忙碌碌。

  看完他的朋友圈,我有些鼻酸。虽然比他虚长几岁,但对父母的情感,都是类似的。

  他在国外执勤,不告诉母亲,自然是怕妈妈担心他的安全。

  他还有个姐姐,想来,他的母亲,应该也快六十了吧?如果知道儿子到了国外,尤其是马里那样乱的国家,枪天天打,炮常常响,母亲还睡得着觉吗?只怕是要时时刻刻想打电话,确定他分分秒秒都活得好好的才放心吧?

  因此,他不愿让母亲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只希望母亲能过得安安心心,吃得好睡得好,满怀希望地盼着自己回去结婚生娃。

  相信这种作法,是很多在外工作的人普遍采用的。我在深圳打工的时候,会让父母担心的事,从来不跟他们说。去年租住的地方一楼配电柜起火,跟着老婆自五楼冲下满是烟雾的楼梯间,狂咳之后,拿出手机,本想把这吓人的经历发在空间,让朋友们来几句关心,转念一想,发出去后,妹妹肯定会看到,会跟父母说,便又将手机收起。

  申亮亮的朋友圈为何让我感动?就因为在朋友圈里,他是个普普通通的人,是个儿子,表达的是朴素的真情实感,不造作,不浮夸。

  再来说猝死副市长李建民。

  看看松海是怎么写的。

  地级市副市长,副局级干部,他的豪宅能有多豪?很多人去看了之后,全都吓哭了。5月28日,安康副市长李建民在出差途中突发疾病去世,引发社会关注。很多人关心他的身后事,在他的老家志丹县意外发现了这座豪宅。今天,一篇题为《我们见到了李建民的“豪宅”》的文章刷爆网络。院子里有四个窑洞,他和哥哥一人两个。贴瓷片的房子六间是两年前移民搬迁时盖的,国家补贴一半,自己掏一半。房间里还是水泥毛坯墙。唯一的电器是洗衣机。辉煌地产老总焦晓锋,彬县电视台原国家一级播音员史爱群等人看到房子后放声大哭。焦晓峰大哭着说:“人说李书记不贪是因为不差钱。这算个啥吗!这叫有钱?”全国道德模范卢效平说:“咱成天扶贫呢,看看书记这家当,跟书记共事多少年了,不知道书记住这样的房子,不知道书记家还未脱贫。”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用这么多文章中的原话,不是为了凑字数,而是还原当时的场景,看看到底有多感人——老板和播音员都大哭了,作为读者,是否也会同样动情呢?

  答案是否定的。

  看完这些描述,我只想说——他生前是住在老家的房子里吗?工作日都从志丹到安康去上班吗?在地图上量了下,驾车的话,两地最近距离是631公里多,这有可能吗?他真正的住处,唯一的电器,也只有洗衣机吗?明明摆出了几张图,读者一看就懂,还如此偷换概念,用意何在?

  我虽不了解李建民,但我愿意相信,他确如文章里所言,是个清官,是个能人,很得百姓的爱戴——但人家已去世了,那些玩文字的,就不要再做高级黑了好吗?搞些这样的稿子出来,除了让本来跟他没有关系的很多网友,充满质疑之外,还起什么作用?这样粗糙的宣传,能打动读者的内心吗?

  不论是网络时代,还是远古时代,最能触动人心中柔软部分的,唯有真实的人性与人心,再过十万年,这些也不会改变。刻意的拔高与神化,只会让人心生反感——反而是对逝者最大的不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