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论文从没被引用过!“零”引用文章是科学“垃圾”吗?

在1990年的《科学》杂志上,有一篇颇具争议的文章,文中称,超过一半的学术论文在发表五年后仍未被引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信息科学家Jevin West表示,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感到非常忧虑。毕竟,“文献引用”被广泛认为是学术影响力的衡量标准,引用次数的多少也反映了论文对后来研究影响的大小。研究人员担心,高比例的未引用文献将表明这些是一堆无用或无关的“垃圾”研究。

实际上,从未被引用的研究并非总是无用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遗传学家Oliver Smithies于2017年1月去世,享年91岁,他是一位谦逊的创造者,也勇于坦陈自己曾经失败的故事:他曾于1953年发表过一篇关于测定渗透压的论文,然而,这篇文章的“不光彩之处在于其从未被引用过”,他说,“没有人引用这篇文献,也没有人使用过文献中的测定方法”。

其实,Smithies的论文还是引起了一些关注的:在其发表后的十年里,有9篇论文曾引用了它。

Oliver Smithies说,他认为自己1953年那篇论文是有价值的,尽管这篇论文从未被引用过。正是这项工作帮助他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成为了一名成熟的科学家。从本质上讲,这标记了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的“学徒生涯”。他说:“我学会了如何做好研究。”

Smithies另一篇在1976年发表的论文,展示了位于人类15号染色体上的一个特定的免疫系统基因。即使未被引用,但是却不能忽视这篇论文的重要性,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遗传学家Raju Kucherlapati说道,正是因为这篇文章才促使其与Smithies实验室进行长期合作,最终产生的遗传学研究帮助Smithies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Kucherlapati说,“对我来说,那篇论文的重要意义在于让我认识了Oliver。”

为了更好地探究已发表文献的引用情况,《自然》杂志进行了数据挖掘,以确定究竟有多少篇文献从未被引用过。虽然由于引用数据库不完整,无法得出确切结论,但至少对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大约12000份核心期刊来说,零引用的文章很少。Web of Science的记录表明,有不到10%的科学文章可能从未被引用过。但真实的数字可能更低,因为在Web of Science中显示未被引用的文献,可能已经在其他地方被引用过。

▲“零引用”的科学文章的比例每年都在下降

仔细观察一些未被引用的论文,事实上它们已经被使用过,也被阅读过,因此,缺乏引用的论文不能被武断地理解为无用或无价值。

在大多数学科中,论文出版后五到十年,零引用率将趋于恒定,这个比率在各个学科都有所不同,以2006年发表的论文为例:

◇ 生物医学科学论文中,目前只有4%未被引用;

◇ 在化学领域,这个数字是8%;

◇ 在物理学领域,它接近11%;

◇ 在工程和技术领域,2006年Web of Science索引论文的未引用率为24%,远高于自然科学;

◇ 在人文学科论文中,有高达65%的论文尚未被引用。

而对于从1900年至2015年底在Web of Science中记录的所有学科的3900万篇研究文献来说,大约21%未被引用。

这些未被引用的论文大多出现在鲜为人知的期刊上;而几乎所有知名期刊上的论文都会被引用。

来自不同国家的论文,引用几率也有不同。Web of Science显示,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科学家撰写的论文相比美国和欧洲的论文更容易被忽视。

▲在不同的学科中,零引用文章下降程度不同。

零引用文章并非完全没有意义

一些研究人员可能倾向于将未被引用的论文当作不相干的东西而不予理睬。毕竟,如果它们很重要,哪怕只是一点点,也不会没有人引用它们。

然而,事实上,零引用文章实际上仍在被查看。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植物学家Michael MacRoberts表示,论文的实际影响程度超过了该论文的引用数。在2010年一篇关于分析引用缺陷的文章中,MacRoberts引用了他自己1995年发表的关于在德克萨斯州发现灯笼草的论文。这是该论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引用,但其中的信息记录在植物图集和大型在线数据库中;那些使用这些数据库的人会浏览这篇论文和成千上万类似的植物学报告。他说,“这些所谓的未被引用文章中的信息经常被使用,它们只是没被引用而已。”

参考文献:Nature 2017;552:162-164

好文荐读

①同行评议之于论文质量:不尽都是益处

②一篇论文揭开针对中国科研人员的敛财套路

本文为节选,原文刊载于《康复·生命新知》杂志2018年8月刊。长按识别二维码订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