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新知·情报丨沉迷于数字媒体的青少年更易患多动症!
图片来源:pixabay.com
沉迷于数字媒体的青少年更易患多动症!
每天花太多时间在数字媒体(如上网、玩游戏等)的孩子是否容易出现神经精神问题?
美国南加州大学ChaelinK.Ra等人开展的研究给出了可能的答案。那些在上网、玩游戏、手机平板聊天中度过大量时间的青少年,约10%的人在以后两年中更可能出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的症状。
研究发现,114位频繁使用7家以上流行数字媒体平台、51位频繁使用14家流行数字媒体平台,在这些青少年中,分别有9.5%和10.5%出现了ADHD症状。相比之下,495位不常使用任何数字媒体的学生中,仅4.6%的人表现出ADHD症状。
总之,在对青少年的2年随访中,较高的数字媒体使用频率和随后的ADHD症状之间有统计学上显著但适度的联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这种联系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JAMA 2018;320:255-263
花生过敏:皮肤贴片带来新希望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Sampson等人发现,一种可以递送高剂量花生蛋白的试验性贴片(Viaskin Peanut)有望减少儿童和成人的过敏反应。
该过敏原吸附贴片是一种表皮免疫疗法(epicutaneous immunotherapy),在小鼠模型中,这种贴片已被证明可以将过敏原递送到正常完整皮肤的表皮层。该研究共纳入对花生过敏的221名儿童和成人。参与者被随机分为四组:50微克花生贴片组、100微克贴片组、250微克贴片组及安慰剂组。
经过12个月的治疗,与安慰剂相比,250微克花生贴片治疗效果显著;不良事件严重程度较轻;在6岁~11岁人群中确认了有统计学意义的疗效,但在11岁以上人群中未确认疗效。
目前,Viaskin Peanut贴片的生物制剂许可证申请(BLA)已提交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用于治疗4岁~11岁儿童花生过敏。
JAMA 2017;318:1798-1809
虚拟现实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
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虚拟现实认知行为疗法(Virtual reality–ba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VR-CBT)可以减少精神病患者的偏执和焦虑。
在116名患有精神障碍和偏执的患者中,有一半接受了VR-CBT(在8到12周的时间内进行16次1小时的治疗),而对照组则在等待治疗名单上。VR-CBT组的参与者身于4个虚拟的社会环境中,在这些虚拟社会环境中,不同的虚拟角色可以匹配和挑战患者的恐惧。
与对照组相比,VR-CBT在3个月后并没有增加参与者与他人相处的时间。但在3个月和6个月时,VR-CBT组与对照组相比,短暂偏执意念和社交情境焦虑均显著降低。VRCBT组安全寻求行为更少,这表现出更少的偏执情绪和更多积极的社交互动。
Lancet Psychiatry 2018;5:217-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