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漫说长津湖战役
最新链接:
从巴甫洛夫、加仑将军、季山嘉说起:回望北伐战争时期的苏联军事顾问团
历史的幸福与苦难:杂说傅山的反清复明与《丹枫阁记》行草真迹
最新文章,点击可阅:
漫谈911事件20周年及美国反恐战争
9月9日,国人不该忘怀的日子:侵华日军投降签字日
上篇文章:
最近,我收到很多朋友要求我写作长津湖战事的短信。
为此,我抽空认真看了朋友发来的网络上的绝大部分文章。顿然唏嘘、感慨。
夏虫语冰,其实不是奇迹,互联网漫山遍野的那些曾经写情感、写八卦、写心情、写鸡汤的写手们明显临时起意,为了蹭一波电影《长津湖》的流量,可以变换着语序,吆喝着口号,写了长津湖战役的若干文章,这才是一种互联网文化的奇迹。
其实,朝鲜战争涉及二战波茨坦会议,二战苏联与美国分占日本,中国国共战争等等历史。想要写好朝鲜战争,实为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长津湖战役在历史、军事等层面,为朝鲜战争最具争议的战役,并非之一,而是为最。
不过,第9兵团十数万官兵在长津湖战役期间,以平面步兵,于极寒、饥饿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恶劣环境下,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美军陆战1师3个团级战斗群,以及陆战1师背后的美军第90特遣舰队,以及美军陆航、海航、陆战队航空兵等近300架战机对战。
如此实力悬殊,如此极端气候,如此后勤不畅,志愿军官兵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牺牲惨重,在所难免。
满怀保家卫国信念,志愿军搏杀长津湖战场,要想争取战役胜利,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1950年12月8日,长津湖战役临近尾声,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在江界指挥部,向北京和志司报告了参战长津湖战役的27军等各部减员,及受冰雪灾害袭击,全军冻、饿伤极广,且全军已近断粮的危险情况。
这是长津湖战事以来,宋时轮向北京及彭德怀第一次关于战况的详细报告。
当时,惊悉第9兵团减员、战损惨重,全军断粮等情况,彭德怀立即致电第9兵团,要求其撤向较为暖和地带,在朝鲜地方引导下,撤退黄草岭方向就粮。
同时,相机停止长津湖战事:
“围敌一部打援计划,应即停止进行”。
在长津湖战役最后的兴南港攻击战,随着第9兵团主力转向休整,朝军的机械化兵团则续上为攻击主力……
12月9日以后,第9兵团残部撤退黄草岭地带。
这时,他们的敌人,不再是美军,而是纯粹的饥饿、寒冷。
诚然,长津湖战役期间,志愿军官兵在战场上是打击美军的战士,但是,他们同样无法抵抗天灾。
因而,作为人类,他们与美军、长津湖地区的韩国军民一样,都是大自然灾难面前的灾民。
1950年的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盖马高原遭遇百年不遇的酷寒、暴风雪威胁,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等,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多年来,中国、美国和朝鲜、韩国等,都在回避公开谈论长津湖战役这段历史。
某个程度上,长津湖战役最核心的战役,其实就是中国人、朝鲜人、美国人及英国人等与大自然的战役。
作为第二次战役最主要的战役之一,长津湖战役结束之时,志愿军主力在西线战场全军前推,锋芒直逼平壤、汉城。 而地9兵团在东线战场减员惨重,并没有实现歼敌数个师的战役目的。
这个战果,不会影响我们对志愿军第9兵团官兵的敬重。
毕竟,虽然得到少数、零星的朝军的坦克、战机掩护,志愿军是以步兵对抗美军陆海空军事集团作战,同时,又受后勤保障影响,本身重武器留在国内,军队缺少冬衣、粮食,如此劣势,能够打出这样的结果,实属人类战争史上非常罕见的事情。
真的敬重志愿军,应该尊重历史。
尤其尊重铭刻在历史里,志愿军官兵与冰雪、酷寒等极端气候搏杀,与美军陆海空超强军力搏杀的战斗意志。
抛开政治、主义、外交和意识形态等等元素,无疑,志愿军官兵是为保家卫国信念而入朝参战。
为此,志愿军官兵在长津湖战役付出极为惨烈、惨痛的牺牲,应该都该是民族仰望的历史的高点。
不过,这个高点,远不是喊喊口号,再临摹电影情节写写碎片化、情绪化、激情化等等碎片文章就可以轻松表达。
可惜,最近多日,这类为蹭流量而匆忙写成的,与历史相去太远相关长津湖战役的文章确实汗牛充栋,看得多了,越看内心不免越感觉到了非常的尴尬。
毕竟,玩情感、弄八卦、涂心情、熬鸡汤、刷鸡血的许多写手们纵算灵光一闪,七手八脚喊着响亮的口号,就地起立,趴在网络,装出的一副民兵打枪的模样。其实,他们疏于对历史的认知,可能对朝鲜战争的很多问题,不甚明了。
比如,朝鲜战争是怎么爆发的?是谁和谁干仗?
他们会认为是因为美国侵略朝鲜而爆发朝鲜战争。同时,这场战争是中国与美国打仗。
其实不然。
朝鲜战争爆发于朝鲜主动向三八线以南韩国发起的统一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是因为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为韩国出头,于釜山反击、仁川登陆,重挫朝军,打过了三八线,并且顺势北上,一路冲向了中朝、苏朝边境……
为此,北京斟酌再三,终于决定派出志愿军参战。
当时,中国几乎才结束战争,国内确属一穷二白,经济、工业、军事相距美国太远。
不过,苏联为首的,拥有世界军工强国波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的东方阵营,都坚定地站在了中国的身后。
这是二战结束,铁幕落下,冷战拉开的首场热战,这是以美国、英国为主的西方阵营,与以苏联、中国为首的东方阵营的正面较量。
当得悉中国派出志愿军参战,苏联即全开西伯利亚铁路运输,全力保障朝鲜战争。
在大量军火尚未从欧洲运往亚洲之前,苏军在伯力、旅顺等地,为志愿军调拨了第一批汽车、油料、炮弹及其他军火等等物资,用于志愿军入朝参战,以及后来的第一次、第二次战役。
如无苏联的全力援助,志愿军也不可能短短一月之内,便能完成大兵团集结、机动、出国参战,并且连续发起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等二次进攻。
显然,这本该是常识性问题。
那么,长津湖在那?
长津湖战役前因后果究竟如何?
长津湖战役的战役准备和战役实施,以及战役影响究竟又该怎么去看?
近日,我写作了:
作为一位资深而朴素的民间战史学人,我自青年至今,间断而潜心研究朝鲜战争及长津湖战役,已经不下30年。
往年以来,我每每得到更新的资料、素材,都会自认有了新的收获。
相信就长津湖战事的推演上,作为专注军史的流浪的橡树,我自然有一些与其他朋友区别的见解。
这段历史,可以写成故事,可以写成剧本,也可以写成军事论文,更可以写成抒情散文。
总之,这段历史无论站在左、或者右的角度,毕竟是咱们中国人自己的过去,本该是作为中国人应该了解和应该尊重的历史。
鉴于之前写作被删除较多,以及补充更多资料,在此,我将酌情就军事、战役的视角,全景写作长津湖战役。
从柳潭里之战,新兴里之战,再到史密斯突围,黄草岭阻击战、直至兴南港大撤退。
敬请诸君关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