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社工——社区中的“社工”真的是社工吗
以前在学校里读书,对社区的事务不太了解,即使做论文研究也只是作为局外人的观察并没有深入到社区生活中去。现在进入到社区中工作,才发现这里的天地完全不是我们做研究时想的那样。都说屁股决定了大脑,我看屁股也决定了能看到的物象。
在这里常听到一个熟悉的名词——社工。原本以为这就是我们常听的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见了面才发现,“啊吖,就是你啊,你不是社区干部吗?”“是啊,但是我考了社工师”。原来此社工非彼社工!在学生时代,来社区做调研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个身份层面的变化,单纯的认为他们就是社区干部,是做社区管理工作的。但是,进入到这个领域工作之后发现他们的身份称谓似乎很有多重性。因此不免就有所担心,他们的“非专业”会不会损害专业社工的“声誉”呢?
众所周知,社会学之下有个二级学科叫做社会工作,英文叫做social work,主要是运用社会各方面力量,为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个人、团体和社区提供非赢利性的专业化社会服务工作(邓伟志,2009)。原本来自西方国家,是在工业革命后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社会问题而产生的一个专业,主要宗旨是“助人自助”,策略是增权赋能,具体方法类型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这里的“社工”归根到底是一群需要靠提供社会服务获得工资收入的专业人士,是一种职业人。其工作特点突出其专业性、职业性以及理论与方法实务的结合,完全是一群经过严格的理论学习与实务操作的专业人士,怎么看也不像那些在社区中与居民唠家常里短的社区干部。
而社区中的“社工”呢?他们一般是在社区委员会中担任某项工作职能的工作人员。他们在多年的社区事务的工作岗位中积累了一些处理居民日常生活的经验,也比较了解居民生活的问题。为了强化基层社区服务管理工作,2008年我国正式开始社工师考试,也就有了国内的首批专业社工(当然不算在国外取得社工资格的)。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下,报考社工师的多是在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和在社区中的工作人员(他们多是具体负责物业管理、计划生育、劳动保障以及城市管理等领域的社区干部,似乎完全与社会工作专业不搭边)。因此,通过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的那些社区工作人员也常被人称为“社工”。
那么,我们就不禁要想问,社区中的“社工”真的是社工吗?
社区工作源自于西方的团体社会,或者说市民社会,之所以出现社会工作者,多是因为居民之间的关系纽带缺乏一种稳定的连接(如准血缘关系)来帮助他们解决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借助他人帮助来实现社会适应性需要,而在解决同类问题或者比较复杂性的问题时就逐渐的形成了一定的专业性方法和系统经验。而中国呢,基于乡土社会发展起来的城市居民,他们之间的关系纽带依然保留着传统街坊邻居以及乡贤治理的痕迹(费孝通,1998)。在基层社区中,这些社区的老干部多为居民所认可,其话语也比较有权威性。陌生人介入到社区中也需要借助这些社区干部的引荐,否则就会被街道上“关注的眼睛”锁定(雅各布斯,2006)。在城市社区中因为居住的集聚而出现的城市问题多由这么一群人带头处理,不论是家庭问题、邻里纠纷,还是社区卫生、社会保障,都是他们帮助居民打理的。在行政干预的领域中,一些任务也摊派到基层个工作人员身上,比如服刑人员的安置、残疾人员的救扶以及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等。因此,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提高了许多,也就有了专业社工师考试的需要。
所以,虽然社区工作人员从事的工作并非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但是他们却无疑承担着中国基层的社会服务职责:安定人民生活、协调人际关系和维持社会秩序。相比之下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则主要出现在NGO、NPO等非营利机构组织,提供专业性的心理服务和增强其对社会生活的关系适应。二者的工作侧重点不同,前者是注重社区这个空间范围内的社会问题,以向社会大众提供社区治理、社会保障等服务为主;而后者则注重对个案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帮扶,通过增权赋能实现其社会能力的提升。前者工作更加广泛,而且具有一定的地域辖区性;后者的工作比较具体,而且有着严格的操作方法规范,比较专业。
综上所述,我认为社区委员会中的社区干部队伍中的“社工”,是社区工作者,是为社区内的居民提供大众性的服务的,是不针对具体个案的。而专业机构里的“社工”则是社会工作者,主要针对具体个案问题采取专业性方法提供帮助,是为了帮扶个案实现社会适应的专业工作者。前者跟“居委会大妈”更接近,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服务者;后者则接近“心理咨询师”,属于专业性的社会适应帮助。所以一个是社区工作者,一个是社会工作者,社工≠社工。但是,在社区工作中,二者需要相结合,将乡土社会关系与专业性的社会服务都用到社会治理中才能更好的解决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 邓伟志主编.社会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9;
[2]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 雅各布斯著.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8.
吴国华,男,河南开封人,东南大学社会学硕士
本期小编: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