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脉管炎--脱疽温阳汤--金起凤
脱疽温阳汤
【方源】金起凤效验方
【组成用法】肉桂10g 熟地15g 麻黄9g 炮附子15~30g (先煎半小时)细辛4g 当归丹参各30g 白芥子10g 鹿角霜10g 川牛膝15g 络石藤30g 生黄芪30~60g
水煎3次,首煎1小时,2~3煎各煎半小时。每日上下午、晚各服一次,同时取脱疽洗药:苏木、红花、官桂、川乌、细辛、乳香、没药各15g,透骨草、生艾叶、酒桑枝各30g,樟脑15g (后入)放瓷盆内,加水半盆煎半小时后,趁热先熏(熏时脚上先盖好棉布)后泡洗,每次半小时,每日2次。
[方解]本证病机源由暴受严寒侵袭筋骨,使脉道闭塞、寒凝血瘀,阳气衰微,不能下达肢末而致。症见肢趾冰凉,趾肿痛甚。故方用肉桂、炮附、麻黄、细辛、鹿角霜温阳散寒;熟地、当归、丹参养血和阴、活瘀止痛;白芥子利气消痰,散寒退肿;川牛膝、络石藤祛除风湿,通络宣痹;方中重用黄芪者,取其益气温阳,鼓舞阳气下达肢端,又可增强当归、丹参活血化瘀、促进脉道血循之效。
【功效主治】温阳通经,散寒止痛,活血宣络。治疗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虚寒型者。
[应用] 面暗淡无华,喜暖怕冷,患肢沉重、酸痛、麻木,足趾刺痛,小腿肌肉有抽搐痛,局部皮肤苍白,触之冰凉、干燥,常伴有间歇性跛行,手足受冷后疼痛加剧者,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迟等属于虚寒型脱疽者可投以本方。
【加减】如下肢阴寒较甚,少气,脉沉细无力者,加党参20g,干姜9g 如趾痛较剧,加炙蜈蚣3条,马钱子粉0.6g (冲服),以平肝定痉,解毒止痛;如痛如针刺,舌质淡紫,脉细涩者,加土鳖虫10g,水蛭6~9g,取吮血虫类深入病所,搜络逐瘀以止痛。
服药期间,忌烟、酒和鱼虾等海味以及生冷食物。必须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按语]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系外科血管病中之重侯,若不及时治疗,常可造成截肢或致残。脱疽温阳汤是由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阳和汤加减而成,因证属虚寒型,故用大剂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之品,冀其寒除阳回,络通肿消,血运畅通而向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二)
【辨证】寒湿入络,气血瘀滞。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
【方名】回阳通脉饮。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黄芪2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熟地20克,炮姜5克,肉桂5克,附子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徐淑芬方。
(六)
【辨证】寒湿入络,气血瘀否,阻寒血脉。
【治法】活血化瘀,温通经络。
【方名】和营通络汤。
【组成】当归30克,血通15克,细辛6克,虻虫3克,虫3克,水蛭3克,灵仙24克,秦艽15克,桂枝15克,红花10克,丹参20克,牛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文亮方。
活血通脉汤治疗早期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虚寒型脱疽)
【处方】当归15克、熟地15克、络石藤15克、黄芪15克、赤芍10克、川芎15克、苏木10克、地龙10克、牛膝10克、郁金10克、制川乌10克、干姜10克、桂枝10克、制乳香6克、制没药6克、红花6克、鸡血藤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活血化瘀,温经通络
【主治】早期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医属脱疽虚寒型)
【说明】本组病例临床表现为肢端怕冷发凉,麻木酸痛,间歇性跛行,肤色苍白或紫暗,肤温降低,足背动脉微弱或消失,年龄45岁以上,胆固醇、β脂蛋白、甘油三脂增高,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等症,属早期缺血,中医属虚寒型证,用本方益气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治疗,取得较明显的疗效。以血流图检查症状及体征作为临床疗效的指标,所以本方的疗效是可靠的。而对有湿热症状的坏疽病例,需另行辨证治疗。
周玉朱--寒痹脱疽--重用麻黄攻坚--破瘀水蛭为君
1.寒痹脱疽,重用麻黄
对于临床多表现为局部白肿、疼痛,喜温而恶寒,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缓或沉迟或细等属风寒湿邪痹阻之证的颈、肩、腰腿痛及脱疽,周老善用麻黄治疗。治疗颈、肩、腰腿痛常用炙麻黄,用量在30~60g,小儿酌减量,配威灵仙30~50g,干姜、肉桂各15~30g,乌梢蛇10~15g,炙蜈蚣3~5条;治疗脱疽配威灵仙30~50g,肉桂10~15g,炙黄芪、穿山甲各20~30g,炙全蝎6~8g。周老认为风寒湿痹痛及脱疽多为沉痼顽疾,非重用温散之品不足以祛邪,故重用麻黄取其温散寒邪、祛风化湿的作用;炙用以减其发汗作用,以免伤津;加威灵仙以增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效。其用量宜逐渐递增,用药期间根据患者有无不良反应而酌情调整用药。若口不干、舌不红、苔不黄、脉不数,则用之无误。若属热痹或有化热伤津之象者,则不宜使用。
【病案举例】
张某,男,32岁,1998年2月6日初诊。多关节肿痛4月余。曾用过消炎痛、强的松等药肿痛可减轻,但停药后则如故。面色〓白,指(趾)、腕、踝及膝关节白肿,疼痛拒按,喜温恶寒,关节活动不利以晨起为甚,舌淡苔薄白,脉弦而缓。证属风寒入络。治宜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方用炙麻黄40g,威灵仙、怀牛膝、炙甘草各30g,干姜、肉桂各15g,乌梢蛇10g,蜈蚣3条。服用14剂后,关节肿痛略减,余症如故。上方炙麻黄增为60g,威灵仙50g,乌梢蛇15g,继进14剂,肿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较前便利。续以原方改制丸药服用,以巩固疗效。
2.攻坚破瘀,水蛭为君
对于临床表现常有患处变硬、凹陷,或为肿块,或有条索状物,皮色紫暗或苍白,伴有疼痛,痛有定处,舌质暗,脉涩或结代或细弱等属血瘀证的脱疽、硬皮病患者,周老善用水蛭治疗。常用炙水蛭20~60g,配威灵仙、三棱、莪术、穿山甲、皂角刺各20~30g。周老认为,血瘀为患,轻者表现为瘀斑、紫癜、血肿,宜活血散瘀,以当归、芍药、丹参等活血之品即可;重者则表现为硬化、萎陷、梗塞或血管闭塞、曲张,或结块成瘤,当破血逐瘀,宜用水蛭、虻虫、血竭等破血之药方可奏效。水蛭破中有补,即使对因虚致瘀或血瘀体弱者也可应用,或配伍补养气血之药为助。水蛭多以粉装胶囊或制成粗制剂,既能保存药效,又便于使用。
【病案举例】
李某,男,42岁,1998年3月12日初诊。右足疼痛20天,右足趾变紫3天。有长期吸烟史,从事野外筑路工作。右足第1、2趾微肿,色紫暗,触痛明显,皮温较低,趺阳脉弱欲绝,舌紫暗,苔薄白,脉弦涩。证属血瘀脉络。治宜破血逐瘀,通络止痛。方用水蛭、三棱、莪术各20g,穿山甲、皂角刺各25g,威灵仙30g,肉桂10g,血竭3g。服用10剂后,疼痛稍减,足趾紫肿略退。继用10剂后,疼痛显著减轻,足趾紫肿范围缩小,趺阳脉弱较前有力,皮温恢复较正常。续服10剂后,诸症已消。续服丸药,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