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副师长缴获美军一把勺子,几十年后,他孩子还感慨不已
两年前,花了1500多块,买了《老照片》典藏版20册。万余张旧影,千余万字巨著,可以慢慢翻几年了。
今天看了篇,《我的家庭故事 一张照片和一把调羹》,标题平平无奇,内容却颇为传奇。
(图源新浪博客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唐宁平的父亲,1952年9月入朝时为21军61师副师长,他待了四年多——这篇文章里,用了个错字“呆”。现在很多文章,都把待写成呆,害得我都以为,应该是呆了——我查了下资料,他后来历任长山要塞区北长山守备区司令、长山要塞区副司令等职。
他去世后留下的遗物里,有一把调羹,成为唐宁平写作此文的主题。
文中这样记载:
在父亲留下的诸多遗物中,还有一把调羹与战争有关,值得说一说。这把调羹是缴获的战利品,比中国常见的要大一些,而且沉。在调羹正面的柄上铸有“U·S”,在柄的背面注着一行比芝麻还小的大写英文“SILCO STAINLESS”,工艺极精致。这是一把真正的不锈钢调羹,几十年里没见过生一丁点锈,老是亮锃锃的……盛米饭用它,分菜用它,舀汤也用它,被我们一家三口戏称为“美国大勺子”。
我们曾不止一次地谈起过这把制造于至少半个世纪以前的“大勺子”的文物价值。别的不说,那纯正的钢火,那精致的铸造,足以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所达到的工业化水准。
作者感慨:
在当时,尚徘徊于工业化门槛之外的中国,敢于挺身与强大的美国兵戎相见,需要什么样的勇气呀!
(图源知乎,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由得想起在小视频里看到的,德国一支锈迹斑斑的起子,经过打磨之后,露出了它的真容——里面竟然是银光闪闪的。
为写此文,我又以SILCO STAINLESS为关键词,查了些资料。
有人说,家里一勺子上背面印着sil co stanless,正面u s n。是哪年什么时候的产物?东西是妈妈的奶奶的,约八九十?
看来,这把勺子真是传家宝了。
还有人说,我的爷爷那时用并留下来的,据说是他在二三十年代在上海的黄浦区开商店的时候从上岸购物的外国士兵手中拿到的,也是那些字。
新浪博客上,有篇文章,《美国军用餐具》,文章虽然不长,重要的是,贴出了勺子的正反面照片。
又在一英文网站上,看到1917年抵达法国的美军步兵的单兵装备,放大图片,里面的勺子,正与新浪博客里那张相同。
(一战美军装备)
再查了不锈钢的发展史,20世纪初,欧洲科学家发现了很多金属的耐腐蚀特性,1910年代初期,英国美国德国的科学家,分别发明了不同成分的不锈钢,并且很快应用到了日常生活。
本文提到的那些勺子,显然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之后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