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掩护撤退陷入重围,没有退路,却打出一个足以载入军史的战役

在战争当中,实力士气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能够爆发出极大的战斗力,甚至能够达到以弱胜强的地步。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战争当中,面临实力强大的敌军进攻,新四军第九旅二十九团为掩护大部队撤离而陷入到重重绝境当中,无路可走。

但令人惊奇的是,这支部队最终却反败为胜,打出了一个足以载入军史的经典战例。

一:抗战相持,频繁扫荡

自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由于敌我双方实力悬殊,大片国土沦陷,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之上节节败退。

但随着多次大会战的爆发,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优势逐渐凸显出来,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破灭,让整个抗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转变。

中国共产党所主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相辅相成,让日本侵略者焦头烂额。

直到1938年底,日本难以发动大规模的军事战役,抗战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随着新的战争形势的出现,日本侵略者也开始改变了侵华政策,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辅至以重点打击。

而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日本侵略者重点打击。

日本集中了大部分的兵力,对敌后根据地开展了丧心病狂的“大扫荡”。

还出台囚笼政策,封锁抗战根据地,让八路军和新四军受到了前所未有压力。

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之下,全军实现战略转移,以游击战等各种形式的战争同日本侵略者斗争到底,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英雄史诗。

在全面大扫荡的背景下,淮北苏皖边区抗战根据地受到了日本侵略者的重点进攻。

1942年11月14日,日本侵略者调集了万余人精锐部队,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分五路向淮北苏皖抗战根据地进攻。

由于敌我双方实力差距巨大,采取硬碰硬的方式明显是不妥的行为。

因此淮北党政军委员会决定让主力部队先跳出敌军的包围圈,同时分出部分兵力配合当地游击部队同日伪军进行战斗。

主力部队则在敌后袭扰敌军,让敌军陷入到兵力分散、作战疲劳的地步。

二:掩护撤退,陷入重围

当时经过上级组织的慎重考虑,决定把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重任交给了第九旅二十六团,尽可能为主力部队转移争取时间。

年仅27岁的团长罗应怀临危受命,当时的26团进攻激烈的战斗,全团只有3个营500人左右的兵力,枪支弹药极度匮乏。

而罗应怀所要面对是敌军一万多人精锐部队,其中的压力和困难可想而知。

但罗应怀丝毫没有退却之心,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

罗应怀对当地的情况极其熟悉,为了有效地分散敌军,罗应怀决定,先将部队分散成小股部队,利用洪泽湖复杂的芦苇荡与敌军进行游击作战,让敌军误以为主力部队还留在当地。

最后在当地民兵的配合之下,罗应怀仅仅用五百多人牵制敌军长达二十多天,成功的为主力部队争取到宝贵的转移时间。

1942年12月7日,罗应怀果断的抓住敌军兵力空虚的计划,带领部队突袭青阳镇敌军据点。

青阳镇据点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三面环水,是地区重要的交通和商业中心,南来北往的货物都要经过此地。

敌军也在青阳镇驻扎了大量的兵力,修建了不计其数的碉楼。

罗应怀乘其不备,袭击青阳镇,让前线的敌军惊慌失措,急忙回援。

在给青阳镇据点的敌军以沉重打击之后,毫不恋战,而是果断的选择撤退的朱家岗地区,进行休整。

经过二十多天的袭扰,眼看掩护主力部队突出重围的任务就要完成,不料意外却发生了。

当罗应怀带领着部队趁着夜色向朱家岗地区进发时,却被当地的汉奸发现。

汉奸立刻向敌军报告了我军的行踪,大喜过望的敌军当即派遣了一千五百余精锐部队,在汉奸的带领之下包围了朱家岗,罗应怀的26团几乎陷入到绝境当中。

三:血战到底,一往无前

罗应怀得知自己被大批的日伪军所包围,震惊之时也在思考如何破局。

当时26团总共加起来也不过500人左右,而且经过长时间的作战,战士们的体力等各方面都不佳,最重要的是,26团极度缺乏枪支弹药。

反观敌军方面,不仅仅三倍于26团,而且武器装备精良。

在敌我双方实力差距巨大且退无可退的情况之下,要么是束手就擒,要么就是抱着必死之心与敌军血战到底。

罗应怀果断的选择了后者,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敌军并没有着急发起进攻,而是就地驻扎下来,等待着天亮。

也正因为如此,才给了罗应怀以部署战斗的时间,由于兵力极度短缺,且朱家岗位于一个平原地带,几乎无险可守无路可退。

经过重重考量,罗应怀决定先坚守阵地,等到黑夜的时候再伺机突围出去。

凌晨天刚亮,敌军就向26团的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炮弹倾泻在26团的阵地上。

战斗首先在26团团部外围的交通沟上打响,经过一番密集的炮轰之后,敌军向26团的阵地发起了全方面的进攻。

我军战士人数虽少,但丝毫不畏惧。

凭借着工事抵御着敌军潮水般的冲击,击溃了敌军多次冲锋。

但在敌军强大的火力压制之下,我军不得不放弃了外围工事,后退到第二道防线。

当太阳完全升起时,日本侵略者发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战争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

一名名新四军战士倒在了血泊之中,26团的防线全面松动,形势岌岌可危。

在这种情况之下,身为团长的罗应怀选择与战士们生死与共,亲自前往最前线与战士们并肩作战,一同杀敌。

罗应怀亲自上阵,极大的鼓舞了战士们的信心。

同时在罗应怀团长的出色指挥之下,26团渐渐地稳住了阵地,任凭敌军如何进攻,始终无法完全击溃26团。

战斗至中午,疲惫的敌军选择了暂时撤退,这给26团留下了喘息的机会。

四:反败为胜,创造奇迹

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敌军再一次组织起猛烈的进攻。

随着双方兵力的不断投入,战争已经进入到最关键的时刻。

26团的战士们英勇过人,但奈何敌军太多,不得已再一次收缩防线,甚至在狭小的交通沟内和敌军进行肉搏战、白刃战,反复拼杀,一次次重敌军手中夺回失去的阵地。

敌军眼看无法在短时间内攻占26军阵地,竟丧心病狂的动用燃烧弹烧村。

熊熊烈火瞬间在村里蔓延开来,当时26团的副团长得知此事之后,心急如焚。

因为26团的团部在村里,一旦团部有失,这场战争26团必败无疑,战士们连日厮杀所取得的成果也将付之东流。

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身为副团长的严光派出了26团最后的部队——“小鬼班”。

这支部队仅仅只有12人,且从来没有参与过任何的军事训练和军事活动。

而且在这支部队当中,年龄最大的不过只有16岁,最小的还不足14岁。

这些小战士们绝大多数都是淮北贫苦农民的孩子,亦或者当地的孤儿。

本来新四军是打算送他们去后方进行学习深造的,但因为战争的影响没有来得及动身,阴差阳错之下参加了这场战争。

当小鬼班的战士们在接到命令后,大家没有丝毫犹豫。

他们带着大刀手榴弹纷纷冲进战场,火速的支援岌岌可危的前线阵地,出其不意地杀入大麦场当中,击退了偷袭的敌军。

他们甚至还从敌军的手中抢夺了两辆牛车,用来堵住村口,成功的阻挡了敌军进攻的步伐。

小鬼班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之后,又赶忙支援其他阵地,帮助大家防守阵地。

谁也没有想到,这支小鬼班为26团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夕阳西下时,我军的援军成功赶来。

在新四军骑兵团和26团的共同配合之下,向敌军展开了全面的反击。

腹背受敌的敌军瞬间溃不成军,纷纷后撤,我军也乘胜追击,继续扩大战果。

经过18个小时的浴血奋战,26团不仅仅成功的守住了阵地,等来了援军,还趁机消灭了大量敌军,以武器装备落后500人顶住了装备精良的敌军1500多人的进攻,最后反败为胜。

经过高家岗之战后,我军彻底地击垮了敌军的围剿部队,巩固了淮北敌后抗战根据地,并且在战后逐步地收复被敌军所占领的根据地,使得敌军不得不龟缩在几个据点之内。

高家岗之战,本没有退路的新四军26团以弱胜强,打出了一个足以载入军史的战役,令人敬佩不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