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邻居

我的邻居

每年冬季我们都会去熏些腊肉。腊肉用柴火熏出的最好,而且不是急火烤,柴火不能太大,实际上是柴火冒出的烟在熏,慢慢的烟熏火燎岀来,腊肉切成片是淡红透明的颜色,不用其它佐料直接入口,特别的香。

一入冬季,我和邻居家就开始着手这事,现在人吃猪肉变得挑剔。只买五花肉,还有就是腿和扛子骨头。要求瘦多不肥的,纯膘肥的肉没人要,和早年间完全相反。

邻居和我们都是农村来的,喜欢腊肉根深蒂固了。前几年开始,我们每年一起到他老家去熏腊肉,他与我一样父辈都去世了,老家只剩老屋在,但左右邻居对他依旧很好,熏腊肉这事儿是靠老家邻居完成。

大家虽然没住在一个镇子,但都是山里人,抬头见山,出门爬坡都十分相似。相似的耕作,相似的童年,所以自然很亲近。

他乡工作相识后,成了几十年不离不弃的朋友。敬重对方白手起家,独自打拼的韧劲,更对几十年来朴实厚道不变的山里人性格充满敬意。城里霓虹灯光没有改变我们原有的纯正,三观相近,又为邻居,人之大幸。

老家的乡村离我们不远,只有几小时的路,在城里的每条街上都能听见乡音。

逢假日回乡村成了习惯,冬季树叶飘落在老屋的瓦棱上,又飘落在屋后竹林里。缺了炊烟的老屋更老了,墙边椿树的鸦鹊窝也露出来。朋友老家房在大山坡上,大山叫拦马墙,从沿沟修建的公路上望,山上树木很茂密。

当我们从车上拿下用食品袋装的猪肉时,朋友老家邻居背着背篓早站在路边了,现在真好,人人用手机,来时用手机联系,车到人也到了。每次跟他来,他附近的几家邻居都喊去吃饭。

记得我头次来,遇到这事说:“应该拿东西才可以去吃饭吧,我又不认识这家人。”

他说“你见外了,我的邻居和你邻居有啥不一样,我去得你就去得,知道你在又不去,人家肯定生气,以为你看不起他们。你拿东西去,人家觉得你生分,下次不敢叫你了。”

一下子,我觉得和我老家人一样的,就厚着脸去。

熏肉这家是朋友的亲戚,孩子们在城里开了个儿童洗澡的店,生意很好。现在孩子都是宝贝,洗澡都去店里找专业人士洗,尤其是冬季,生意更红火。今天我们来,因为店里来洗澡孩子预约很多,忙不过来,就没跟我们一起回家看他的父母。平时假日我们来,朋友亲戚的孩子也同车回来,几个孩子同路很热闹。

他家孩子原来养了一只洋狗儿,因生意好无时间顾及,就领回老家让老人养。狗儿什么特性脾气,和本地狗相比较有什么不同倒没有在意,我来过几次,狗儿也挺亲热,不停地摆尾巴,很友好。对朋友更热情,老爱攀在他腿上,常把朋友裤子搞地满是泥巴脚印,他还乐哈哈地笑。虽然说不懂狗语,但对来人喜欢是谁都懂。

孩子们叫洋狗儿“六六六",这名字起的有特点。第一次我就记住了。

平时来,我们到的时候,在公路边就看到炊烟弥漫在瓦屋上。我和朋友不理厨房飘来的香味,只在意北屋房间的火塘。在山墙边抱些柴草,把吊着的铁茶壶升高,扒开塘灰,起劲添柴草,拧着脖子对着灰中明火吹,先是草冒烟,一会儿火着了。接着又扒开火堆下的塘灰,放十几个土豆进去,又用灰盖上,然后专门添柴生大火,单等土豆被烧熟。这个习惯每次少不了,若秋天来,会增加烧苞谷环节,也会有主人家在山上随手挖到的野果“毛芋”“山药”,来烧着吃,味道更多了。

每次上桌吃饭,我们主要任务变成了喝酒,火塘里的好东西把胃填满了,一桌子的主菜倒成了不大要紧的下酒菜。

头发已现花白,但埋在心底的童年总会在火塘边喷涌而出,几十年练就的斯文和优雅,在火塘烧土豆时一下消失了。儿时是惦记吃不饱,如今却是乡愁的再现,每次烧土豆都是一次童年回放,每次添柴吹火都是一次返童的时光。

主家和我们一通忙,把要熏的肉单个用棕榈树叶子穿好,吊在火塘上几根木棍上。以排为准,左三排是我们的,右三排是朋友的,主家熏的早了,颜色转成黑红,就全挤吊在墙壁的一根大杆上。

主家说,火塘火不能太大,要用木叶子,最好加些柏树枝叶,烟大,出来颜色正,肉味好。

主家又说,今天林娃子家杀猪,一会我们都去吃,所以今天没煮饭。林娃子昨天晚上就来说了,也知道你们要来,高兴的很,说千万都去,甭让他跑两遍路来喊。

杀年猪,请乡邻去吃肉,是老辈儿留下的传统,乡邻边帮忙边聊天,孩子们来跑前跑后耍猪尿泡,很热闹,不过这是早年间的事了。现在年轻人都出门在外务工,家中多数是年纪大的人,喂猪的少了,城里商贩叫嚷这是当地土猪要高价卖,实际上很少,大多是养殖户在山里养的猪。虽然猪毛是黑的(现在成规模养殖的猪都是白毛猪,也就是引进的外地猪),饲养也不可能上山下河打猪草喂,那得多少人去才供得住一头猪吃呀,所以他再扯嗓子叫,我们山里人都懂商家的心思,诱惑不了我们。

公路边是条河沟,窄而深。林娃子家就住沟对面,沟上用几根粗壮的木头塔成的桥。这是一个规规矩矩、亮亮堂堂的三间正房加转角的人家。院坝里几人在黄桶(农家专门烫猪的大木桶)边翻猪大肠,几人在把杀猪匠切成大长条的猪肉,提给往火塘上吊肉的人。见我们到了,林娃子笑眯眯地递烟,让我们去屋里烤火。他衣服干净整洁,一看就没干活儿,帮忙人衣服上沾的有泥巴,有的还把袖子挽起来的。

厨房门口几个妇女在摘菜,灶房几个妇女在大小几口锅里忙活。厨房里热气升在人头顶,案板上排了几十个碗碟。

堂屋放了三张桌子,一大二小,品字安排。左边靠门歇房空着没放床,也放了一张吃饭小桌子,右边歇房有一盆很旺的火,我们到时,原本坐的几个小媳妇一下站起来,让我们坐,她们说该去帮忙炒菜了。

火盆边放了4个土泥巴酒罐子,罐子口沿上酒都看得见,酒一热就往上涨,把包谷芯塞子豆浮起来了,酒味直往人鼻子里窜。

我爱和朋友一同来他老家,他在当地算是个成功人士,白手起家,中年走入城里,并成为不小领导,这是他自强不息,自我奋斗的结果,是乡邻的楷模,也是乡邻培育后人的榜样。他为人纯厚,心底善良,在力所能及范围常帮助乡邻,也在力所不逮时,常怀愧疚。多年来,把山里人的质朴和纯正运用在做人做事上,敬天畏地,谨言慎行。我虽不懂什么才算成功,但我想,无论走多远,走多久,而得到乡邻认可,乡邻乐意亲近,这应该就是成功。

我们都是平凡人,平凡到一日三餐成了我们这代人最高追寻目标。回首几十年走过的路,发现我们一路的追寻,一路上的劳作,一路心存敬畏,一点也不平凡。

主家叫,人都到齐了,上桌上吃饭呀。我们被请到大餐桌主宾位,我突然发现,原来帮忙衣服不干净的人,都不见了。悄声问朋友,才知道帮忙结束后,都回家洗脸洗手,换好干净衣服又才来的。

知礼仪、懂尊重。先辈传承的家风又出现了。突然发现满屋的乡邻,都好精神,都好帅。

只记得大家排队来敬酒,只记得我看见每张真诚的笑脸,然后醒来是第二天的早晨,太阳刚好升起,又是一个好日子。

头疼,但我还想跟朋友去看高高的栏马墙,想对他说,再高的山,拦不住心怀执念、情系乡邻的好马。

很庆幸,能与他为邻。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魏廷全,笔名岭南,从事金融工作,爱好文学,爱旅行。日子需要充实,岁月需要精彩,希望走过的路留下痕迹。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

  • 【随笔】 我的乡土想象

    我的乡土想象 文/明明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奶奶,一个不残疾却成天开残疾人摩托到处拉货的老太太,因为经常被拦下"聊天儿",四九城儿的交警都快成了她的忘年交.我家应该算改革开放早期富 ...

  • 王英富 || 山里人、城里人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硬菜,老家深深的年味

    文:山雨潇潇 时光犹如一把刻刀,镌刻着大山的记忆,无论风云如何突变,岁月如何变迁,山中情怀,注定永远留存在一代人的心里.如一首老歌,或一壶老酒,唱响着渐行渐远的日子,散发着一路走过的醇香,历久弥新,方 ...

  • 被淹没的那道风景,是我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我曾经不止一次发誓要永远离开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虽然那里有我无数珍贵的回忆,也还有我地亲朋好友,但年少轻狂的我一度认为,那偏远的大山里面,根本容不下我的梦想.以至于我考上大学坐上开往广州的火车的时候, ...

  • 大山深处一农家 腊肉香肠回味浓

    作者:三分明月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个冬天,我到万盛青年镇堰石坎纸槽沟看望我母亲. 我母亲原在县工商银行某分理处工作,因历史问题被遣返到该地当农民,一间山间茅屋便是她的栖身之地. 那是位于川黔交界的山 ...

  • 老家的一方火塘

    一方火塘 北风呼啸,寒冬来临,又是一个雪花飞舞的季节.雪,总是牵着人们的情缘和无尽的思念.乡村老家,室外雪花纷飞,室内暖火如春,泡一杯绿茶,围坐一方火塘,让茶的淡淡清香和柴火燃烧的芳香交融一起弥漫在老 ...

  • 散文天地|我的邻居 作者:创享未来

    我的邻居       老郑是我曾经的一位邻居,初认识的时候,他就住在我诊所的斜对面,一直到五六年前才搬走.因为老郑平日里常来我这买药,后来又不幸得了脑梗塞,时不时地来我诊所输液,天长日久,我就慢慢了解 ...

  • 隔壁邻居(散文)

    祠堂住着几家人,还有一座村校.我们与堂伯祖父占住着东边,西边一头是村校,占据着西头大部分,最里几间不大的房子是一家赵姓的叔叔.如果按前后分,我们与赵家分住着祠堂的后面部分,中间有三间主堂相隔,我可以走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汪曾祺纪念馆四周老邻居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汪曾祺纪念馆四周老邻居  江苏  杜国富  汪曾褀走了. 汪曾祺纪念馆建起来了. 汪曾祺纪念馆四周老邻居一个看不到了 ...

  • 【大荔文学·散文·张玉兰】我老家的邻居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62 我老家的邻居 原创/张玉兰 一九五九年黄河滩大移民,我们上八户村移民到安仁镇,新华村,一个村分到了四个小村,郑家庄,刘其营,赵家寨,我家分到佘家营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怀念老邻居II刘喜权(江苏省)

    怀念老邻居 ☆刘喜权(江苏省) 邻居大妈以八十高龄,走了快一个月了.我很是怀念她. 母亲在世的时候,记得她和大妈之间相处得就很好.母亲称大妈叫"大嫂":大妈称母亲叫"他大 ...

  • 【西南作家•散文】蒋延珍/邻居的“彩色”电视

    西南作家·散文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邻居的"彩色"电视 文/蒋延珍(四川金堂) 依稀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上小学三年级时,电视很稀少.我们全公 ...

  • 西北作家 || 吕常明系列散文之十六:​我与邻居

    吕常明系列散文十六 我与邻居 清雅贤士以松鹤为邻,神仙道长与高山为邻,悟空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与狼虫虎豹为邻,我凡夫俗子则与世人为邻.邻居不同关系也不同,喜乐也自有别.<智子疑邻>中宋富人因&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邻居/卢丽敏

    今天端午节,睡到自然醒,睁眼一看手机,邻居群里的爱心邻居又告诉我们:过节了,楼梯口放着新摘的西葫芦,谁吃谁拿,包饺子都行.简短的几句话,倍感温暖,邻居的爱心蔬菜今年已经好几次了,最叫我内心感动的是疫情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福建邻居/刘永祥

    楼下住过一家南方人,福建泉州的,男姓陈,女姓王,来呼和浩特市十多年了.刚来时,夫妻俩带一孩子,卖水龙头.坐便等卫浴产品,给呼市市区及周边县城商店送货,起早贪黑,很辛苦:租的是一楼,既当住家,又当仓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