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如花火。
去年此时,夏日的薄雾晨曦中,好友带我去看满山的栗子花开。
栗子是《诗经》中走出来的古老植物。
因富含淀粉,自古就是重要的粮食来源。甚至在选择建都地点时,都要考虑周围是否能植栗。
京郊就有很多栗子树,我的寻栗地点是在密云。
太阳慢慢出来,栗花渐渐显露峥嵘。
栗子常吃,或蒸或炖,冬天寒夜归家时带一包糖炒栗子,既暖手,又暖心。
但栗子的花长什么样,还真是第一次亲见。
栗子的叶片长圆形,很厚,边缘有很多芒尖和齿刺,和那些包裹栗子的外壳一样。就在绿色的叶间,伸出了无数柔软素淡的花序。
栗子花分雌雄,眼前这些长长如花火的是它的雄花,无数小花聚集呈穗状。雌花藏在壳斗内。
栗子是壳斗科植物,有个小提示,这里“壳”,发qiào的音,不念ké。
壳斗多刺,像个大蒺藜,让人看着战战兢兢。
但这些让人“战栗”的壳斗,其实是栗花的苞片。
从开花到结果,它始终包裹着果实。随着果实越来越大,保护果实不受外力侵害,到秋天果实成熟,壳斗才会张开,让果实掉出来。
壳斗科的名字即来自此。
为避锋芒,古人取栗,都是等待栗子在树上成熟,壳斗裂开,果实落满地时,捡拾起来就可以了。估计一边捡,一边有小刺猬从树上掉下来。
今人担心落地后易腐烂生虫,现在大多不等果实掉落,就将未裂或微裂的壳斗采下,在日光下暴晒至完全开裂。
说起形容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词“战栗”,还的确与栗有渊源。
先来看栗的组成。栗,“西木”,西与木拼做栗,字面意思是来自西方的植物。
古代五行,金克木,西方为金,所以 “木至西方战抖”。而栗树不管生于哪里,都如身处西方般战抖。
因为当栗子成熟,悬于枝头的壳斗都无风自颤,瑟瑟发抖。如知惶恐,懂敬畏,所以起名为栗。
基于栗的这个特点,古人将枣与栗并列,枣取早敬,栗取敬畏,把它们看作是最懂礼数的果子。
诸侯君王喜欢多植栗树,除了是植物来源,更大的理由就是出于礼数。
甚至当天子逃难于野的时候,第一选择都是用栗或枣来充饥。
很挑剔的。
去年秋天,我尝到了这片栗子林结的果实,香甜至极。
今年的栗子正在静静成长,花火一般的栗花蓬勃旺盛,熬过苦夏,栗子就该更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