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术后复查,都在查什么?
近年来,甲状腺癌患病率不断上升,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对于患者来说,做了手术还远远没有结束,术后的定期复查也必不可少。
但是,门诊复查时医生往往因为比较忙,也没有过多的时间来解释该复查什么项目,做这些检查究竟有啥用,只是“唰唰唰”开了个单,然后就让去缴费做检查了。
对于大多数没有医学背景的患者而言,拿着检查单走出诊室那一刻脑袋里还是一团浆糊,“既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然”。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甲状腺癌术后最常复查的两类项目——血液学检查(就是抽血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比如超声、X光、CT等),到底都在查什么。
抽血检查篇
对于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来说,抽血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但是我们抽血,究竟都在查哪些项目呢?
01
动不动就要查的:甲功
甲功,全程“甲状腺功能检测”,根据检测的项目不同,分为三项、五项、七项等。一般情况下,术后甲功复查会检查“甲功五项”,包括T3、T4、FT3、FT4、TSH。
由于手术切除了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甲状腺组织,人体自身生产甲状腺激素的能力减弱或完全消失,就需要通过口服甲状腺激素制剂来补充身体缺乏的甲状腺激素了。
而对于一部分甲状腺术后患者,往往还需要将TSH值抑制在低值,以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性。
所以,药物究竟吃得够不够,指标控制的情况怎么样,这些都需要通过定期检测甲功水平来了解。
02
乳头状癌、滤泡状癌要查的:Tg TgAb
甲状腺球蛋白(Tg)是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的一种功能性糖蛋白,它主要存在于甲状腺滤泡腔中,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储存。
当手术把甲状腺组织全给切了,人体就失去了合成Tg的来源,所以在甲状腺癌全切术后正常情况下,抽血是基本看不到Tg的存在的。
但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肿瘤细胞还保留着合成和分泌Tg的能力,所以当存在肿瘤残留或者复发时,就可能出现血清中的Tg值升高。
因此,甲状腺癌的患者如果接受了甲状腺全切手术,就可以通过定期监测血液中的Tg水平来判断是否存在肿瘤残留或者复发的可能性。
但是对于还有正常腺体残留或者非分化型甲状腺癌(如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等)的患者,通过Tg来监测肿瘤复发风险的意义就不大了。
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是人体内针对Tg产生的一类抗体,在甲状腺全切手术患者血液中一般为阴性。
当血清TgAb升高时,容易对Tg的测定产生干扰,可能导致测出的Tg值偏低,从而影响到对结果的正确判断。而当Tg正常,但TgAb持续升高时,同样预示着存在肿瘤复发的可能性。
所以,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来说,除了要监测血清Tg之外还需要测定TgAb辅助判断。
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Tg数值较高,但一直保持稳定,不升高也不降低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也不必过于紧张,可以结合影像学进行判断,采用TSH抑制治疗继续观察。
03
髓样癌患者要关心的:
降钙素(CT)&癌胚抗原(CEA)
降钙素(CT)由甲状腺滤泡细胞旁细胞(就是传说中的C细胞)分泌,主要与体内的骨代谢和血钙浓度调节有关。由于甲状腺髓样癌细胞由C细胞变异而来,因此它也具备分泌降钙素的作用。
如果甲状腺髓样癌术后出现降钙素的异常升高,则预示着可能存在肿瘤细胞残留或复发的可能性。
癌胚抗原(CEA)是人体内的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主要与大肠癌、肺癌等恶性肿瘤有关,但部分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也可能出现癌胚抗原升高,所以可以将它作为甲状腺髓样癌术后观察的指标。
04
容易手麻?查查这些:
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Ca)、血磷(P)
甲状旁腺激素(PTH)是一种由甲状旁腺分泌的内分泌激素,主要跟体内钙和磷的代谢有关。
由于甲状旁腺与甲状腺解剖关系密切,在甲状腺癌全切手术中有时不可避免地可能引起甲状旁腺损伤、误切或血供受影响,导致暂时或永久性功能障碍,从而出现面部、手脚麻木或抽搐等低钙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呼吸困难,需要通过补钙来缓解症状。
对于此类患者,术后复查需监控甲状旁腺激素和血液中钙、磷的含量,对治疗提供评估依据。
影像学检查篇
说完抽血检查,来说说常见的甲状腺癌术后会做的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拍照片”,包括的项目很多,常见的有超声、CT、X光、PET-CT等。
那么,甲状腺癌术后都要做哪些影像学检查,做它们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05
甲状腺颈部B超:优先推荐
由于甲状腺区及颈部淋巴结位置表浅,通过B超可以对局部残留、复发或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形态、性质等进行初步的判断。
同时,B超检查费用较低,不存在任何辐射,因此也是甲状腺癌术后监测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
但是B超检查主观性较强,诊断准确性跟检查者的水平有关,且只限于颈部的检查,对于是否存在甲状腺癌远处转移病灶则无法探及。因此,部分情况下仍需辅助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评估。
通常甲状腺B超在术后三个月内不建议查,因为术后组织形态等,不易观察,无法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所以术后首次B超复查建议在术后三个月进行。
06
全身放射性碘扫描:
判断癌细胞是否有残留、复发与转移
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肿瘤细胞保留了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功能,具有吃碘的能力,通过全身放射性碘扫描就能看到是否有局部碘异常聚集,以判断是否存在癌细胞残留或复发、转移的可能。
在碘131治疗前,通常需要服用放射性碘剂(小剂量碘131或碘123)进行放射性碘扫描,判断癌细胞是否摄碘;碘131治疗后,还会再次通过放射性碘扫描检查是否还残留有存在摄碘功能的可疑病灶,以评估疗效。
当抽血检查发现存在Tg或TgAb持续升高,怀疑肿瘤复发,但是B超检查却没能发现异常时,就会请放射性碘扫描出山,帮助判断是否真的有癌细胞的转移。
但是,放射性碘扫描具有辐射性,对于部分分化差或摄碘功能欠佳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可能判断并不准确。
另外,由于部分正常的组织也可能存在生理性摄碘,可能出现虚假结果,影响对病情的判断。
而对于肿瘤细胞本身不具备摄碘能力的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等,这种检查也不适用。
07
CT、MR:就是来帮B超一个忙
CT或MR通过断层扫描能对可疑残留或复发转移病灶进行显像。
与B超相比,其不受解剖部位限制,对于B超显像不佳的病灶或某些部位如气管前、胸部、头颅、骨骼等亦可清晰显示。
因此,对于B超不能诊断的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灶,可通过CT或MR扫描辅助评估。
08
18FDG-PET/CT:用得不多,但很强大!
18FDG-PET/CT通过将标示有带正电子化合物的放射性核素(18FDG)注射到患者体内,利用肿瘤细胞代谢增高的特性对全身可疑的肿瘤病灶进行扫描显像。
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来说,利用全身放射性碘扫描就能获得一定的参考,但对于分化较差或高侵袭性的甲状腺癌患者,全身放射性碘扫描就不太管用,因为这一类甲状腺癌摄碘较差,这时候,就需要PET-CT出场了。
18FDG-PET/CT扫描如出现代谢异常升高病灶,则预示着存在肿瘤局部复发或转移的可能。
然而,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肿瘤或当患者有发炎的情况时,它可能得出错误的判断结果,加上检查一次,费用昂贵,因此,一般也只会在部分特殊情况下作为辅助诊断的工具。
医师介绍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市立医院总院门诊3楼14诊室
毕铁强,威海市立医院乳腺与甲状腺外二科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潍坊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专长于乳腺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熟练掌握乳腺甲状腺肿瘤微创治疗技术。现任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乳腺健康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微创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乳腺健康管理分会委员,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免疫学会肿瘤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中华乳腺病杂志》编委,《中国肿瘤外科杂志》审稿专家。主持完成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发表中文论文20余篇,作为副主编参编专业著作一部。获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三等奖各一项。荣获“首届中国医师节优秀医师”、“威海医疗卫生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等称号。
毕铁强医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