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世界的三个链条:经济链、逻辑链、反馈链
大家好,我是倡导“人人如龙”的镭师兄,每天一个观点和话题,今天我们聊一下“认知的链条”。
前几天看了卢克文老师的一期内容,讲解认知世界的方式:经济链。核心内容就是任何事物、工作都是属于某条经济链中的一环,从这个角度可以追溯出前后的经济关系,形成清晰的整体认知。
这种经济学的认知方式非常棒,我之前也有这方面的思考,但是没有这么清晰。我思考的侧重点是逻辑关系。
受此启迪,最近总结了一下思考结果,提炼出认知世界的三个链条:经济链、逻辑链、反馈链。
一、我们认知中的主要问题:静态、单点、单向
当我们认为某个人是个顽固的家伙时,很多时候是认为他爱钻牛角尖、认死理,那么为什么他会认死理呢?因为他看问题的方式是静态的、单点的、单向的。
1、静态
小时候有一个电视剧的画面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中,就是狙击手的子弹射向男主角,子弹距离男主角的脑袋只有10厘米远,这个时候画面突然定格了,下面打出一行字:敬请期待下集。
我当时就急了,这太招人恨了,我一夜都没睡好,结果后来学校考试,家里那段时间不让看电视了,这个悬念就一直停留在心中,直到后来上了大学才有机会看到下一集,了却遗憾。
当我们只看到一个静止的片段画面时,心中的认知就停留在这个静态信息上,只聚焦在静态信息中的某个关键词或动作,一旦锁定那些会挑动我们情绪的关键词,视野就变得非常狭窄。
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目光和注意力,往往会断章取义、无限放大某些哗众取宠的词汇和语气,让你愤怒、激动,这个时候真相已经变得不重要了,这种例子非常多,这里不举例了。
2、单点
让我们的目光只盯着眼皮底下一个很小的焦点时,就会忽略周边的事物,这时候我们可能还美滋滋地认为“自己很聚焦、很专注”。
例如你和队友们一起去登山,突然被前面树上的那只知了给吸引住了,你紧盯着它,慢慢走过去,准备抓住它,但是忽略了树下的那条毒蛇和头顶的马蜂窝,这个时候的“单点”信息就限制了你的视野。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紧盯着“单点”信息呢?因为“单点”信息有一定的诱惑力,让我们忽略了其他的信息。
3、单向
从不同人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论有时候是大相径庭的。
我和娃一起看《巨人捕手杰克》,结果娃根本不愿意看,理由是“巨人太丑”,我说:“难道你没有发现杰克的英勇和机智?”
“巨人太丑,这个电影不好看。”
一旦陷入到“单向”思维模式时,认知就被限定在某个极小的范围内,别人说什么内容都是错的。
为了解决认知上的缺陷,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认知链条开始。
二、第一个认知链条:经济链
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物体时时刻刻都处在某个经济链条当中,唯一的区别就是它在这个链条中的权重和关联度的高低。
如果你遇到一个问题无从下手时,你就可以摸索它所在的经济链条的上下游环节,视野就一下子打开了。
例如你打算买辆车,但是市场上数百种品牌、数万种款型让你眼花缭乱,而且朋友的推荐、广告的宣传、媒体的报道,也让人眼花缭乱,不清楚到底应该选哪款。
这个时候,你可以按照经济链来分析,逐步缩小选择范围。
1、首先确定你能承受的价格范围,这是一个过滤器,市场上80%的车辆都会过滤掉。
2、然后你向上游分析,查询各个汽车品牌的声誉,例如有些汽车经常被召回,那么你可能就不会选它。你可以从网上查询,也可以向朋友咨询一下,他们会给出切身体会。
3、接下来你再检查一下本地的后市场服务能力情况,如果本地的服务网点很少,那么这个品牌你就不会考虑了。
4、最后,你可以到那些门店或者4S店去了解优惠和打折信息,最终确定买什么车,在哪里买车等。
按照经济链的思维方式,上下游和周边关联部分是重点分析对象,能够让你具备完整、有序的认知视野,不会人云亦云地跟着别人随大流,一旦做到这一点,你已经是一个独立的思考者了。
再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投资者,想了解某个半导体企业的业务状态,除了看公司的年报、财报等公开信息外,你还可以从经济链的角度来考察它的业态:
上游的设备、工具厂商状态如何,特种气体等原料厂商是否被卡脖子?
软件设计厂商是否具备7nm甚至更低制程的设计能力?
下游封测厂商的项目已经排到什么时候了?是否会拉长出货周期?
竞争对手在哪些方面领先了?有哪些技术牛人被挖过去了。
只要捋顺了它的经济链条,这家企业在你的面前就是透明企业。
大到国际纠纷,小到铅笔橡皮,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纳入到经济链的分析范围,可能会稍微费点事,但是一定会让你成为别人眼中的牛人、高手。
三、第二个认知链条:逻辑链
经济链的分析过程是一个客观信息链的梳理过程,它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
但是还需要搞清楚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即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发生、运作。这就需要另一个认知链条:逻辑链。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流传千年,我们从逻辑链角度来分析一下:
1、最早期的时候,为什么是刘关张三人结义,而不是其他人?
一方面,在街头的冲突中,关羽、张飞展现了自己的武力,让他们从街头小贩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刘备当时也是卖草鞋的,没有太多的筹码结交达官贵人,只能选择眼前看起来还不错的关张二人。
2、随着诸侯的大战和起伏,无论刘备是落魄还是辉煌,为什么关张二人对刘备不离不弃?
一方面是三人兄弟情深,忠诚的人品是当时的道德标准,吕布就是反例,所以他最后被干掉了。
另一方面,三人利益已经绑定,刘备辉煌,关张才会跟着辉煌,这种利益关系是最强的关系固化剂。
3、为什么后来关张二人独当一面时很快就挂了?
刘关张三人性格和能力有明显的互补性,刘备谨慎敏感而坚韧、关羽武艺高超而骄傲、张飞爆发力强而冲动,三人合在一起往往能够相互补位干大事,一旦分开,隐患就暴露出来了。
按照时间的顺序,逐一分析刘关张悲欢离合的逻辑,就会更好地把握这段历史和故事。
逻辑链的分析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主要的三种方法:
1、向前溯源:流行的“5W2H”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反复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理清因果关系。
2、向后推导:就是分析这个事情向后可能发展的方向,简单一句话就是多问几个“然后会怎么样呢”,一般向后推进三层就可以确定未来大概的方向了,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3、提炼规律:从你看到的表面现象中提炼出更本质的规律,简答一句话就是“先归纳,再演绎”。
例如智商测试时,会先给出四个数字,让你确定第五个数字,这就需要你从前四个数字中归纳出规律,然后再推演出第五个数字。
逻辑链是认知世界的最有力工具,能够让我们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四、第三个认知链条:反馈链
前面的经济链、逻辑链,都是单向的分析,这种分析是否真的靠谱呢?
这需要我们对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用验证后的结果反过来纠正我们的认知,从而真正靠谱地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相。
1、同一个认知,反过来和别人交流,看看他们的看法
你既可以和别人正向交流你的认知,也可以正话反说,看看别人如何驳斥你。
假如你已经确定了要购买某款汽车,但是你可以故意说这款汽车的坏话,看看销售人员是怎么反驳的。事实上,一旦你开始说坏话了,销售人员就开心了,说明你钟意这辆车了。
例如孩子这次考试非常不理想,你认为主要原因是孩子最近学习松懈了,但是在和孩子分析原因时,故意不说他的问题,而是分析老师、课堂、难度等问题。
在这些外因都分析完后,最后再轻声问孩子:“你觉得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促使孩子找自己的原因。在孩子的自我分析中,可能有你想象不到的原因,例如看不清黑板又不敢和老师提。
正向、反向交流,获得不同视角下的真相,从而形成完整的认知拼图。
2、自我否定,假设这个认知是错误的,看看是否有不一样的视角和结论
我经常这么干,在完成领导布置的“行业趋势洞察”任务后,我会对每一个洞察结论进行否定,找各种理由来试图证明“否定是合理的”。
经过几轮反复地分析和研讨,最后才能形成相对靠谱的结论,而不是最初的那个有点一厢情愿的洞察结果。
3、扔在一边,过段时间回头再看,用时间来检验
这是鲁迅提倡的方法,就是将内容冷却一段时间,一方面是让自己的大脑冷却下来,走出偏好区域,另一方面也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会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更深的认识。
经过时间的考验,我们的认知会更有深度。
总结
为了破除认知中的片面、静态和孤立等缺陷,我们可以从三个认知链条入手:
1、经济链:万事万物都处在不同的经济链条中,摸清他们所处的环节和重要性,就能拥有一个看待全局的视野。经济链解决了“是什么”的认知。
2、逻辑链: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来源和去向,找到这个因果关系,就能“知其所以然”,包括向前溯源、向后推导、提炼规律三方面。逻辑链解决了“为什么”的认知。
3、反馈链:每个人的认知都是相对完整和相对正确的,只有不断地检验和探寻,才能形成更真实、更靠谱的认知。反馈链实现了认知的闭环。
(“人人如龙”,我是聚焦个人优势的镭师兄,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