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孙子说 / 文 : 李晓伟
那孙子说
李晓伟
“快使用双截棍 哼哼哈嘿”。
在战事茫茫的春秋战国,文人骚客诸子百家都在舞文弄墨立山头,挥洒风流占地盘,只有那个另类的孙子,在舞枪弄棒,撼天动地,另辟蹊径,自成一派。
他以他的双截棍碾压一切。
他那拔俗的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让人叹为观止、高山仰止。
(一)
孙子老先生牛掰得很,他的这一部让人敬畏的作品,像海平面上的灯塔,足够照亮全世界。
在他的《孙子兵法》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屏住呼吸,尽量不说一句蠢话,除了感叹,还有赞叹。
我心里总会想:不就是熬碗鸡汤嘛,蹭个兵家祖师爷吓唬后人干什么。后来明白了,他的这本书不叫书,叫希望,是弱者希望,是失败者的希望,最终又让人真特么爱不释手的希望啊。
人生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明知世俗的成功方式如何,依旧用自己喜欢的非世俗方式度过一生。
人生有几种境界,第一层,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第二层,追名逐利,标配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第三层,想过自己喜欢的日子,目标不流俗,但做不做得到另说。第四层,无问西东,只问喜欢,力排众难,说到做到。
这世界上,有50%的人在第一层里沉沦,40%的人在第二层里纠结,10%的人爬到第三层,但谁能坚持到第四层?
事实告诉我们,那孙子能。
那孙子最可贵的地方,恰恰是两千五百多年之后,当我们重新去回顾,并不只是被他的武圣光环吸引,而单就他热爱兵法不择手段这个过程,就魅力四射,光芒万丈。所以他的前辈曾预言,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那帮孙子们的。
借用一句古语来评价他吧: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孙子之风,山高水长。
他强他任性,不服来夸他呀。
(二)
那孙子直面现实的一个小切面,切口很小,可看到中国历史的东西很多。
他那不战而胜的超前智慧,至今让人乐此不疲,津津乐道。
孙子名字叫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从名字上看,他似乎天生就是带兵打仗的料。他是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他不是浪的虚名,是凭真才实学,真材实料戴上这些桂冠的。不像那些打铁的给自己弄一个身份叫工业设计,理发的给自己弄一个身份叫发型总监,搞装修的给自己弄一个家装顾问,读了孔子就说自己是国学大师的人。
真正有能力的人,估计是不会随身带一A4纸头衔的个人简历出门的。
《孙子兵法》,既是一本军事著作,又是一本哲学著作,围绕怎样用兵,怎样陪练,怎样百战不殆而写。其中“始计第一”作为整书的开篇,是全书的精华所在。而后面的作战、军形、用间等十二篇则分块描写必胜的法则。
孙武强调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有联系,预测战争胜负主要就是分析以上这些条件如何。孙武不仅相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强调在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
我被书中人物非凡的智慧、谨密的思绪所深深吸引住了,思绪随之悠然飘到了古代。在书中,我认识了谙熟兵法的韩信,杰出的军事家李牧,爱兵如子的吴起等等等等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感受到了他们的智慧和优良品质。
此外,我还了解到了地形对打仗的好坏、多样的攻法、使用间谍获取情报的重要性等。
和平年代,他的这些哲理可能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和印证,但是,即便是面对生活,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许多方面均可借鉴。
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三)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
就孙子而言,他本身是个谜,他的《孙子兵法》也是个谜。
据那些穿着背带裤,得着高血压,疏发花白,道貌岸然的砖家考证,《孙子兵法》产生于我国春秋末期;亦有认为成书于战国或更后者。关于此书的作者,多认为系孙子亲著,又经后人校理。对于孙武的生活时代,学术界也有不同观点,一般认其为春秋末期人,大约与孔子同时。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而他自己,于吴国攻楚之战后,事迹全无、下落不明,极可能是因为和秦国派往援楚的军队作战,失利甚至惨败,而遭到了吴王惩处,罢黜、流放,再也不能带兵,甚至也不排除被秦军直接斩首的可能。
据说,他五十多岁的时候,至交好友伍子胥被杀,就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著作。伍子胥被杀后不久,他可能也因忧国忧民和郁郁不得志而谢世了,他的卒年当在公元前480年(卫庄公元年)左右。从退隐到寿终,他一直没有离开吴国,死后则葬于吴都郊外。
至于他到底是战后归隐了,还是在淮澨之战中阵亡了,史无明文,大可见仁见智。这场吴楚战争,终以吴国先胜后败而结束。几十年后,越灭吴,又过了上百年,楚灭越,将原吴国疆土尽数纳入版图,而自那以后,江东子弟,皆以楚人自居,助项羽破釜沉舟,竟灭强秦……
这就是血淋淋、活生生的狗血历史,残酷而真实,理智而清醒。不带人为猜测的成分。
尽管孙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战略家,但并不代表他同时也是历史顶级名将。甚至可以说,他虽然不像两千年后的西欧兵圣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作者)那样,是一个根本不会打仗的纯军事理论家,但单纯作为军事将领的战绩,放诸华夏五千年历史中,也绝算不上出色。
攻克舒城之战(孙子为将,拔舒,杀吴亡将二公子盖余、烛佣),他率军杀了两个投靠楚国的吴国叛将盖余、烛佣,也是目前一切史料记载中,孙武独立指挥的唯一一战。
而三万吴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柏举之战,吴王阖闾才是三军主帅,伍子胥是军师谋主,吴王之弟夫概是大军先锋,并立下破敌首功,孙武只是跟后来的祸国奸臣伯禧一样,作为部将跟人征讨而已。
也就是说,他善于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而不擅长真刀实枪地赴汤蹈火冲锋陷阵。
这个说法,绝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确实是史有明文记载的。
(四)
一个马步向前,一记左钩拳右钩拳。一句惹毛我的人有危险,一再重演。一根我不抽的烟,一放好多年。
在那孙子的眼里,确认过眼神,只要不是对的人,一言不合就开打。
疾如风,徐如林,侵蚀如火,不动如山。
他认为,“兵者无畏也,胜其常也,兵家道理,智在用兵。”《孙子兵法》也同样印证了这一点。这本书是围绕着在战场上怎样用兵,在军队中怎样陪练,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而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中,鼓吹为将者“廉洁可辱,爱民可烦”,率军攻略别国要“侵掠如火”,在孙武看来,只要取得战争胜利,那么便当不择一切手段,去打击敌人士气,摧毁敌人战争潜力,那么敌国自然也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诡上加诡,是他将战争从春秋时代的列国贵族的礼仪化战争,拖向了残酷冷血的战国乱世。
他的理论,从不考虑弱者的感受。
城濮之战是他最拿的出手的一场大规模战役。在他的指导下,晋文公跃升为春秋五霸之一。这场战役的胜利,可以说是军事谋略的胜利,居于劣势的晋国,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客观形势,恰当地选择了战场,采取政治外交联盟,造成了对己方有利的形势,掌握主动权,处于有理、有利的战略地位,终于取得了胜利。
至于其他他领导的战役,比如作为主帅,连续不敌秦楚联军,打了两场大败仗,此前的破楚之战又只是吴王阖闾的部将和军师,如此战绩,也很难进入历史顶级名将之列了。
这等不露脸的事,咱们最好打酱油路过,假装没看见。
最起码,他是咱们泱泱大中华能向全世界拿出手的人物。 《孙子兵法》这本书,也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喜欢的东西再怎么痴缠任性都不过分,不喜欢的东西,就爱咋咋的,老子不伺候。活到最后,你会发现,那孙子还真行,他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五)
时间掩不去那孙子不朽的的魅力,读他的《孙子兵法》,如饮纯酒,又如醍醐灌顶,很多感慨不吐不快,很多感想如坠云端。
那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说的是: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够不认真研究的。
那孙子又曰: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说的是: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征集两次,粮秣不运输三回,军需自国内取用,粮秣就敌国征集,所以军队的粮秣就能够保证足食了。
那孙子还曰: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收也。说的是:用兵法则,不要指望敌人不来打,而要依靠我们自我有了准备等待他;不要指望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我们有了使敌人进攻不下的力量和办法。
那孙子说的喋喋不休,哓哓不停,只让人听得津津乐道,斩获颇丰。
以至于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据说在美国军方,《孙子兵法》已经成为军事课上的必修课。而他本人也成为百战百胜、决战决胜的钢铁统帅的代名词 。
孔子,和谐生活的智慧。老子,道家自然生活的智慧。庄子,道家自由与自然的智慧。孙子,不战而胜的智慧。禅师,生活在瞬间的智慧。这些先人,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智慧给我们灌输着不同的思想。就像一本《红楼梦》,有的人看到了幻,有的人看到了空,有的人看到了色,有的人看到了情。
快使用双截棍,哼;我用手刀防御,哼;漂亮的回旋踢……世上没有怀才不遇,只有不孕不育。只要想出头,机会遍地有。那孙子特立独行,成为突出的例证。
岁月浅行,空留一地残香,那是一种历史沉淀中的一缕幽香,那孙子在悠然前行的岁月中酝酿着一串踏石留印的漫步。
他走路带风。
作者简介:李晓伟,河南汝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汝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资深媒体人。中外文艺、当代文摘、作家文艺特邀专栏作者。
曾先后在汝州、郑州、北京等媒体任编辑、记者等。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通讯、报告文学等各类作品近两千万字。
已出版散文集《渐行渐远》、小说《涮三国》两部作品,新闻评论集《话里有话》、散文集《汝风雅颂》、《浅斟低唱》正在结集出版。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稿酬规定:主推当日读者打赏金额全部的六成作为稿酬,四成留作平台运作;5元及以下不再发放。无打赏则无稿费。请作者主动联系主编领取稿酬。具体规定参加本刊《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