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 如果不换将赵括, 廉颇将军能守得住吗现在就告诉你
长平之战,如果不换将赵括,廉颇将军能守得住吗?现在就告诉你还是那句老话,在长平之战后期赵国要是能坚持住就不会换赵括上场了。
对廉颇的认识趋于脸谱化
我们对历史人物,总是正面的就一直是正面,容不得一点沙子,有缺点的就肯定不能成为英雄,司马光因为砸缸成为中国每个小学生心目中的大英雄,然而,却不了解王安石变法中,那个因为反对变法而反对的保守顽固势力。对廉颇的人士,也大都基于“将相和”这段出现在书上的历史典故,因此,廉颇一定是一个特别厉害的人物,特别厉害的人物是不可能打败仗的,何况从多方面来看,廉颇的确厉害,位列战国四名将之一。p
王夫之曾经评价赵国长平之战:有良将而不用,赵黜廉颇而亡!很明显,王夫之直接将长平之战的锅甩给了赵括,而且认定,如果赵国不换掉廉颇长平之战一定胜利。其实,这都是在夸大廉颇,纵然廉颇的确有一定能力,但是长平之战,换不换廉颇,即使不换廉颇,也会一败涂地,从赵国开始换将开始,其实赵国已经败了。
长平之战为何会变成秦赵之间的国本之战?
长平之战发生于秦韩之战后,秦国在取得一系列的成就之后,亲政后的秦昭襄王也迫切的需要作出点成绩给人看,结果就发动对韩国的战争,很顺利,白起切断韩国上党和国都的联系,再深入的打下去,韩国不止上党没有了,很可能国家都没有了。p
广告不容错过:枸杞+“它”连喝三天,男人生精强悍,女人润如桃花!
于是韩国绝对将赵国拉下水,将上党地区投降给赵国,赵国认为秦赵之间必有一战,是早打还是晚打,是在哪里打!当时的赵王意识到弱在上党开战,必然要好过在邯郸。而且上党是秦赵之间的缓冲地带,也是天然屏障,一旦秦国拿下上党,邯郸就暴露在秦国脚下,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于是赵国开始动员,并且派遣偏颇到上党去接收,于是秦赵之间的这次战国时期最大规模的战役开始了,其实,刚开始的气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之所以会变大,完全是后来双方互相加码的过程。结果廉颇在前期对战的过程中,连战连败,无奈之下,采取坚守的策略,赵国经过胡服骑射的改革,实际上最厉害的就在于利用机动性打野战,结果廉颇在要跟人打坚守战,实际已经输了一般。(上党地区沟壑纵横,也是骑兵难以发挥优势的原因)p
长平之战赵国为何惨败!
如果双方发生一场强烈的军事对抗,不管是谁败,怎么败,秦赵两国都能接受,毕竟上党是韩国的,根本就不是核心利益所在,就是打到邯郸或者咸阳,又能如何。结果正是廉颇的对峙,让秦昭襄王更上脸了,十万打不下来,那就二十万,二十万打不下来,四十万,六十万!赵国也就跟着加码,最后就演变成秦赵之间的国本之战,谁都输不起。从牌面上来看,秦国牌能好一点,但是秦昭襄王出的并不太好,如果赵国不是换成赵括,而是白起,则赵国很可能会全歼秦国军队,首先,赵国援军从两面向长平靠拢,这时候赵军主力从长平向东方平原收缩,一旦秦军进入,两方援军截住去路,则秦国必败。这就是白起的围歼战的精髓思想。p
所以说,赵括不是酒囊饭袋,也不是纸上谈兵,赵括是遇到了白起;赵括输给的并不是秦国,而是白起。本篇文章篇幅就够长的了,就不说两国综合国力了。小编认为在冷兵器时代,在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战术很更重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