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名老中医王正宇:补血用当归补血汤,配方比例是关键

​已故名老中医王正宇:补血用当归补血汤,配方比例是关键

当归补血汤初见于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伤寒胃气论》中。原方组成是:黄芪30克  当归(酒洗)6克。李氏用此方主要治疗内伤不足,阳气外越而发热之证。

王先生在《漫谈当归补血汤》一文中说:“方中黄芪一两,当归二钱,其分量的比例是5:1,很明显是黄芪居主要地位,而当归为辅助之品,但何以不名黄芪补血汤而反名之为当归补血汤呢?因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宅’,气虚则血气无所摄,血虚则气无所依,两者是相互依存的。若由于劳倦内伤,营血亏损或外伤失血等因,使气血失去了相互依存的相互关系,以致阴不维阳,血虚气无所依,阳气浮越于外,遂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血虚阳浮的假热证。详细分析脉证病机,此证已不是单纯的血虚证其主要矛盾在因血虚导致阳浮。……故应抓住主要矛盾,将补气固表作为重点,使气固表充,阳气不再浮越,则一系列假热症象自除,且脾肺元气固充,生血之源得资,则血亦随之而生。故方用黄芪甘温为主,大补脾肺之气,辅以当归甘辛苦温益血和营,两药相配意在扶阳存阴,补气生血,气壮血旺则阴平阳秘,诸证自去。”

例1:黄XX,女,成人,初产后5日发热头痛,体温40℃。面恍白,舌淡红润,脉浮大而中空,而无大渴引饮,先生确认为血虚发热之症。

处方:黄 芪30克  当 归9克  桑 叶7克服一剂后热退而头痛止。继而出现子宫出血,为处芎归胶艾汤加黄芪18克,服两剂血止,后以人参养荣汤调理而愈。

例2:白XX,女,31岁。患血崩如注,脉虚大无力。此显示气不摄血之急证,当急补气摄血,遂处当归补血汤加减,当归量加至9克服一剂血止,再服痊愈。

例3:黄XX.  男,至西安某医院切口引流,术后足面红肿延至胫部,伤口疼痛不能履地。处方:生黄芪24克 当归6克  乳香6克  没药6克。初服一剂,肿消疼减。后黄芪增至39克,服六剂,疮口愈合。

例4:张xx,女,6岁。1960年4月,患两足踝疼,皮下出现红点,血小板、血凝时间均正常,诊为过敏性紫癜,住院治疗。经中医会诊,拟定处方:益母草15克、红花6克、僵蚕6克、丹皮6克、牛膝9克、五加皮9克。服两剂,紫斑稍有减少,脉象仍弱。后经先生诊断,认为患者阳气不足,改用当归补血汤加味。

处方:生黄芪15克、当归6克、炒僵蚕9克、巴戟肉6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3枚。服六剂而痊愈。

从上述四个病案,可以看出先生在当归补血汤的应用方面是确有独到之处的。

王先生晚年经常教导后学说:疗效好坏,并不全在药味的多少与药量的轻重,关键在于辨证要准确,立法要对症,用药要纯,不能庞杂。要讲究配伍,不用与病症不相干的药物。一句话,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先生对当归补血汤运用上的成就,正说明他对于方义有深刻的理解,对疾病本质有深刻的认识,所以每次用之,去病若以汤泼雪,疗效彰著。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