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画唠】《蜂猴图》
我不是艺术的创造者,我只是艺术的搬运工。
小二画唠,我们今天接着聊。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咱们聊一聊清朝的一位画家,名字叫沈全。
他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位画家,山水画得好,工笔花鸟画得也好。
山水画学明朝的沈周,这个花鸟学的是清朝的恽寿平,而且他还是一位出过国的一位画家。
沈全他去过日本,日本人对中国的绘画一直都是特别特别的仰慕的。你知道唐朝,唐朝的时候他们就一直非常仰慕,一直到清朝他还非常非常仰慕汉学。
对中国人的文化,是一直一直就感觉,这就是爷爷,这就是祖宗,他们跟韩国不一样,韩国就是想把我们的东西,变为他自己的,这就是韩国人不地道的地方。
日本呢虽然说小鬼子不好,这个那个的,但是他认祖宗,就这点,他还是比较客观的,他对我们中国人的绘画,中国人的汉学的,他是特别特别认可。
而且他愿意去学,包括大家见到看到的,日本的文字里面,还是有汉字的,而且不仅仅有汉字,在日本的最重要的场所,或者是这种最重要的比如说这个牌子,他都是有汉字的。
关键就是这最重要的地方,他一定是要有汉字,包括日本领事馆,大家可以去看看,上面写的就是中国字,无非就是发音不一样。
所以我们到日本基本上看一看都能明白,而且很逗的是,像我去日本的时候,有一些文字,它都是拆分开的。
比如说像我们一个字,那我就是一个意思,他们没学好,直接把这个字拆开了,但是和我们中国人的意思是一样的,无非就是发音不同。
这就是日本人对中国汉学的仰慕,包括到后来我们之前不讲过嘛,日本人对汉学的一个仰慕,包括陈师曾啊,包括齐白石他们到了日本之后,他们的作品日本人都会很尊敬。
那韩国则不一样啊,韩国他们有一段时间就是去汉字化,他之前的文字里面也是有汉字的,后来他们有一个时期就直接把所有汉字全部都去掉了。
所以现在我在韩国的文字里面是看不到中国的汉字的,这就是他一直说我们这个那个都是他们的,后来我们说,你们是我们的。
大家看,这个就是深全的《蜂猴图》,什么叫《蜂猴图》呢?
有蜜蜂还有一堆猴子,大家看右上角,这猴子就是挑事,拿着树枝去挑蜜蜂,这个蜂猴呢,中国人喜欢起谐音嘛是吧。
虽然今年这也不是马年也不是猴年啊,这就叫马上封侯,陕西凤翔的泥塑,一个起码的一个小猴子,戴着一个官帽子,叫马上封侯。
那这个也是,“封侯”吗,也是古代的这种比较有寓意的,特别是当官啊,这种一直比较喜欢的内容。
像中国人对这种谐音,我们之前的都讲过,我们讲了玉兰,我们讲了芭蕉,我们讲的各种各样的花,各种各样的东西,中国人的都特别特别的讲究。
这张画的那等于是过年了,希望大家大展宏图,然后马上封候。
我们就从这张画开始,跟大家就聊一聊。
那这张画,等于是他中年时期,风格已经很成熟的一张绘画,我们讲过,他山水学的是沈周,那沈周的绘画对山水来说,那绝对是在明朝时期,明四家里面山水画的最好的。
我们看这张山水画,他是用设色设得一点点的石青,但是这个山水画大家看,画层次是非常非常好的。
大家看前面的这个石头,我跟大家之前讲过,一张画一定要注意画这个墨色,看看前面这个石头都是用重一点的墨画的,然后后面慢慢的那个深景的时候,他就用淡淡的墨直接延伸过去。
延伸过去之后,这样一个空间感自然而然的就出来了。
那大家再看看他的水法,水法画得非常非常的精细,勾勒的非常非常好,我们之前讲过马远的《水卷图》。
他把不同水的形态都画出来了,那大家看沈全的这张《蜂猴图》,他的水大家看一看,瀑布流下来的时候,大家看是勾下来的,用水的线条的疏密,来表现这个瀑布往下流。
大家看这张画的右上角是不是这样,用线条的疏密来表现水的大小,不像有的人画画就直接全都是一样粗细,看有粗有细,用这种水的高低,形态的高低,来表现里面这个瀑布不是平的,那有些石头高起来,有的低下去,表现这个地方的。
那再往下看,水流下来了,自然会形成很大很大的冲击,那这些浪花他又用这种不同形态的勾法,把这个浪花给勾出来了。
大家如果能回忆起来之前马远画的《水卷图》里面,也有这种浪头,包括我们当时讲的赤壁那张,苏东坡赤壁那个,也是这样的。
就把这种浪头又画出来了。然后我之前讲过,把这个浪要分界,他也分得特别特别好。
你看主浪出来,重一点的墨,然后剩下的就用淡墨一勾,有些地方一染,把浪高的地方直接留白,到低的地方稍微勾一勾再染一染,这个层次一浪一浪的就全出来了。
然后这个浪下来之后,再往下又是一个瀑布,直接几笔勾下来,用一块大的黑石头一挡,那这三层四层的结构就全出来了。
所以说说真的这就是他画的地方好的地方,一个瀑布他能把它画的层峦迭嶂,可以这样讲。
一层两层三层,特别特别多,然后用不同的墨色,不同的画法,非常非常吸引人,非常非常耐看。
所以说沈全的工笔画,或者说沈全的绘画,是只追宋人,可以说是学宋人学的非常非常好的,非常非常到位的。
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张,这两张我们不看别的,还先不看猴子,我们直接看一看这竹子。
这是工笔画的竹子,我们之前讲过,兰一生,竹半生。大家看这双勾的竹子,我之前讲过,一个线如何表现出来他的力度。
大家看这个竹子,从头开始是有粗细变化的,一直到叶梢是细的,是由粗到细的一个变化,而这种变化就是把这个线的力度和物体的质感全都表现出来了。
所以一直跟大家说练线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方便画不同结构植物的特性,把它表现得惟妙惟肖。
那接着我们再看这个树,画这个树那画写意树的朋友可以看看这个树也是非常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包括这个枝干,这种造型,这种奇树的这种折枝。
如果我们要真的喜欢的话,临摹的话,其实我们某一个小册页上完全可以把它用上啊,这个折枝是多漂亮的折枝啊,对不对。
然后树的结构,主干的结构,粗细浓淡的变化,然后树梢的变化,包括夹叶的画法。
大家看看,他很多是用这种夹叶的方法,完了之后有一些地方是用工笔画的叶子,那我们可以忽略这个工笔的叶子,直接把这个夹叶套上就可以了。
我一直跟很多的朋友说,学习是要方法,但是方法是需要变通,我们画画不能相似,就是很刻板,画画一定要灵活,而这种灵活就在于大家如何的变通。
比如说像这个树,树挺好,然后那个叶子是工笔画的,我受不了,怎么办。
那我把树型掌握,树形掌握了无非就套叶子呗,套不同的夹叶、点叶。
但是树形是我学习的东西,那叶子就是我在其他地方学来的,把它安上,这就是已经有一点点创作的味道。
这个创作又是什么?等下和大家聊一聊。这里创作,其实不是创作,其实就是照搬。
那照搬是怎么照搬的?绝对不是这个树就是这个树。搬是要聪明的搬,就是我们之前聊的,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
天下的画也是一样,就看你会抄不会抄。就像这张画,我们这个树可以用这个树,那我们的夹叶可以用别的夹叶,可以用别的造型,那就搬来搬去。
这换来换去的过程当中,你自己也就明白了很多东西,你自己也就了解了很多东西,那你画的时候就会感觉,其实自己是有创作的一个感觉。
中国很多古人画画都是这样的,你看就四王他们都在变来变去,图式不变的情况下,无非就是这个内容换一换,那个内容换一换,没有什么稀罕的。
我一直不想跟大家讲,今儿也是讲到这了,就跟大家聊一聊,很多老师会告诉你,中国画创作特别难啊,还是一个什么什么的。
说得很玄乎,其实没那么玄乎,中国古人就这么画,所以大家不要着急,慢慢的先把基本功掌握,掌握之后咱们在慢慢地开始画,这样就一定能有进步。
《蜂猴图》猴子也没讲,今儿也不讲了,然后明天咱们带一带,讲一讲这个猴子,因为不是猴年,我也就特别没兴趣。
这个猴子画的还不错,还可以,咱们就讲讲,这一张画大家都用不同的角度去讲,每个人看画不一样,刚才讲了要看门道。
这门道是哪,就是一张画你可以从不同的地方看,大家听小二画唠时间长了也会觉得,其实每一张画我会从不同角度,我会从印章,从画的这个那个,不同的地方随便抓出来一个点,随便抓出来一个点就能讲很多很多的东西。
所以这个也就是咱们中国画好玩的地方。当然,这块大家不着急,咱们慢慢学,慢慢聊,慢慢听着小二叨叨叨,好吧。
那今天咱们的小二画唠就到这里了,咱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