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语(近义词)、病句修改和修辞联考试题(1)|01—10题(第1410期)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的繁华,既不是历史的偶然,亦非瞬息之作。唐朝之前,中国诗歌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至少经历了三次洗礼。《诗经》一也,它是上游,是源头,新鲜灵动,晶莹剔透,温柔敦厚,是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楚辞》二也,它是中国诗歌长河由北而南的一次奔流,在楚地的广阔大地上汇集了当地新鲜的、奇崛的神话与想象,屈原之天上人间,芳草美人,朝发苍栖,夕至县圃,其想象之    ,古人所无,时人仅见。陶渊明其三也,历经两晋和南北朝的分裂、战乱,社会思潮的混浊不清,陶渊明自中年后弃仕务农,他以“劳役”取代“心役”,     。

中国诗歌的长河    ,奔流直下到了唐代。唐诗是中国诗史上空前浩大的汇流,是时代的呼唤,是文学自身求变、    的结果。唐诗之美,美在词语。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些光大了汉语言文化的伟大诗人,理应被我们永远铭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斑驳陆离  乐不可言  兼而有之  厚积薄发

B.光怪陆离  乐不可言  兼收并蓄  博观约取

C.光怪陆离  其乐无穷  兼收并蓄  厚积薄发

D.斑驳陆离  其乐无穷  兼而有之  博观约取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顶端的唐代诗人,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

B.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顶端的唐代诗人,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

C.由于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

D.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顶端,使汉语言成为了独美世界的语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效果。(5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常常会想,长沙这座城市    一本摊开着的书,湘江是它的书脊,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扉页。而行走的我,穿行在它的街巷中,就仿佛走在它的    一样。我曾经想要努力去读懂它的每一行文字,努力去获悉它的每一个故事,努力去看清它的每一处美妙,努力去参悟它的每一点深意。我在这样    的穿行中逐渐成长。

成长起来的我深深地明白:有些东西你是无法读懂、无法获悉、无法看清、也无法参悟的。您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甚至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时光一层层地覆盖着它们,今生今世也无人知晓。

所以,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喜欢长沙这座城市?与其他无关,也许只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探寻,让它成为我最     的面孔。古诗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长沙就是我的敬亭山。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犹然  字里行间  擢发难数   熟习

B.犹然  古往今来  擢发难数   熟悉

C.犹如  字里行间  不计其数   熟悉

D.犹如  古往今来  不计其数   熟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甚至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历史的尘土隐藏了它们。

B.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甚至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被历史的尘土所隐藏。

C.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被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

D.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长辈都先必须要求把鞋脱了,“地是通人性的,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庄稼就不爱长啦”。被耕种过的土地、有人住的地方,才会沉淀凝聚地气。地气旺人气,人与自然齐生共荣添灵气。地气伴随春天醒来,既让人     ,还会渗入无色无形的空气,让你听到、嗅到、感觉到。

开春的大地仿佛有一种声音,隐隐约约,丝丝传到耳……听不清,道不明。侧耳谛听,隐约的,不是风滑过树梢,也不是管弦丝竹的余音……懊!那分明是地气在蠕动!她从遥远的土层深处   。当布谷鸟的歌声在田野上空倏然滑过,冰凌刚刚消融的土地,被地气一熏,身子松软,山冈上立刻“草色遥看近却无”。盛夏时节,悠悠的地气被正午火辣的阳光照射,愈发炎热而强烈,灼烤的大地和路面上升腾起一阵阵、一波波的热浪,清晰可见,那正是我们平日看不到的地气!稔熟的秋天,地气被丰收的声音和味道浸润着,揉搓着,搀扶着,扩散着,丰厚而饱满;冬天,地气聚敛,谦卑地覆盖起季节的浮躁,偶尔会在避风的山沟、泉旁,飘逸为白色的雾气,     几分朦胧与神秘。

许多人由向往城市的繁华,转向抗拒甚至恐惧城市的繁华,喜欢     的乡村、雨后泥土的清香、遍地庄稼的田园风光。一句话,那是怀想和留恋大自然的天然地气的纯正。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耳目一新  升腾上来  隐隐约约  鸡鸣犬吠

B.耳目一新  传导而来  时隐时现  鸡鸣犬吠

C.耳聪目明  传导而来  时隐时现  鸡鸣狗盗

D.耳聪目明  升腾上来  隐隐约约  鸡鸣狗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长辈都先必须要求把鞋脱了

B.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长辈都先要求必须把鞋脱了

C.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要求必须先把鞋脱了

D.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必须要求先把鞋脱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经济不断发展、科技     的当下,有一种文化现象受人关注。借文物为话题讲述历史故事,这类文艺作品穿越时空,     ,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保护历史文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成为社会共识。历史文物浓缩着时间的厚重,承载着集体的记忆,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文物将历史记忆沉淀其中,使得后人可以睹物思人、透物见史。文物的存在不是静止的,从中可以听见争鸣鼓角,看见波澜壮阔,感受文化与历史的脉动。而这样一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回望,可以带来文化的认同、思想的启迪、精神的激励,引导我们走好今天的路。

红色文物记录着英勇牺牲、顽强斗争的红色故事,每每让   于前的人感受到精神的震撼。从一件件红色文物里,可以发掘百年奋斗征程中的闪光故事,可以真实触摸何谓牺牲、何谓坚守,可以真切感受一个百年大党的不变初心。

历史和文化关乎过去,    关乎现在与未来。从五千年文明中走来,从文化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我们必将再创新的辉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日新月异  横亘古今   伫立   还

B.日新月异  连缀古今   伫立   更

C.蒸蒸日上  连缀古今   站立   还

D.蒸蒸日上  横亘古今   站立   更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物不是静止的存在,从中可以听见鼓角争鸣,看见波澜壮阔,感受历史与文化的脉动。

B.文物的存在不是静止的,从中可以听见争鸣鼓角,看见壮阔波澜,感受文化与历史的脉动。

C.文物的存在不是静止的,从中可以听见鼓角争鸣,看见壮阔波澜,感受历史与文化的脉动。

D.文物不是静止的存在,从中可以听见争鸣鼓角,看见波澜壮阔,感受文化与历史的脉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水赋》的舞者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整个舞蹈使端午祈福的美好愿景与惊艳众人的视觉效果高度统一。除此之外,“端午奇妙游”的其他节目如《龙舟祭》《丽人行》等也让人     ,带给受众     的观感和回甘绵长的余韵。

近年来,从《国家宝藏》到《典籍里的中国》,从《上新了,故宫》到《书简阅中国》,我们已经看到很多类似的节目。这些节目在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基础上,用匠心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励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我们相信,根植于传统文化的    ,用创新的形式和匠心为传统文化赋能,我们一定能让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更加     ,让文化自信成为心底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拍手称快  耳目一新  厚积薄发   美轮美奂

B.叹为观止  耳目一新  厚积薄发   熠熠生辉

C.拍手称快  焕然一新  蓄势待发   熠熠生辉

D.叹为观止  焕然一新  蓄势待发   美轮美奂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荡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B.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激扬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C.以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发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D.以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活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本好书,如同一位良师益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闲暇时品一杯清茶,读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到     ,无限放松与惬意。一个人的修养品德和读书     ,而好书离不开好的作者,更离不开优秀的传播者与解读者。

文化语言的传播者,语文专家,河南省教育学会执行理事长吴伟老师爱书如命。走进他的家,就仿佛走进了书的森林王国,到处是书香的味道。他说:“一个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行是长期读书积累而来的”。他酷爱读书写作,有时看书     ,不知有多少次趴在书桌上睡觉。他在字林中穿行,在书海里遨游,在知识的天空中飞舞。他是文化的传播者和解读者,用人格魅力诠释文字的博大精深。呕心沥血,潜心钻研,成就了今天     的吴伟。书是他的生命,传授知识是他的使命,从寒窗苦读到今天的功成名就,用他的话说,没有书,就没有今天的似锦前程。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心旷神怡  休戚相关  废寝忘食  卓尔不群

B.沁人心脾  息息相关  宵衣旰食  卓越不凡

C.沁人心脾  休戚相关  宵衣旰食 卓尔不群

D.心旷神怡  息息相关  废寝忘食  卓越不凡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使自己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B.他达到了读书的高境界,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C.他达到了读书的高境界,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使自己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D.他做到了读书的高境界,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 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站在凤凰山下的荒野中,遥望西北,     的长城沉浸在暮霭中,此刻,该还有    的游人吧?我禁不住朝那边呼喊起来,喊声拖着长长的尾音,在暮色中一波接一波地传送。少顷,又一波接一波地回过来。透过那声波,倾听抚摸过长城的画面,传递着长城顿挫有致的质感,令我感受回声挟带着的苍古的气息。我站在大运河的源头向着万里长城呼喊,作为中华民族最具文化生命和魅力的两大工程原来靠得这样近,几乎一踮脚、一弯腰就可以牵手共舞。这究竟是天造地设还是    ?古老的运河与长城默默对视了几多春秋,这是雄迈与坚韧的对视,是阳刚与阴柔的对视,是铁马秋风与杏花春雨的对视,是     的伟烈与世俗生活常态的对视。在它们对视的眼波中,有倾慕,有祝福,有幽怨的诉说和相濡以沫的厮守。但绝对没有嫉妒,因为它们本身太强大了,有足够的自信,而嫉妒在本质上只属于弱者。长城和运河把那么一大片朴素的原始形态展示在你的面前,让你在惊悸中叹为观止。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相去咫尺  恋恋不舍  鬼使神差  一鸣惊人

B.咫尺天涯  流连忘返  鬼斧神工  一鸣惊人

C.咫尺天涯  恋恋不舍  鬼斧神工  石破天惊

D.相去咫尺  流连忘返  鬼使神差  石破天惊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声波让我倾听抚摸长城的画面,感受回声中挟带着苍古的气息,传递着长城顿挫有致的质感。

B.那声波抚摸过长城,传递着长城顿挫有致的质感,令我感受到了回声中挟带着的苍古气息。

C.声波中,倾听抚摸过长城的画面,传递着长城顿挫有致的质感,感受回声挟带着的苍古气息。

D.透过声波,倾听它抚摸过长城,传递着长城顿挫有致的质感,感受回声中挟带着苍古的气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期,《博物馆说》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正式上线。全国143家顶级博物馆、美术馆方队精心选择1件(组)馆藏经典文物,讲述文物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当代价值,并通过主流媒体形成传播矩阵,让博物馆之声     。

近些年,让文物“活”起来,成为文博界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以文物为主角的荧屏视听节目     。《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以各具特色的内容和形式,引来网友点赞,让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博物馆说》栏目的重磅上线,为“文博热”又添一把火。

通过屏幕,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各地珍贵文物,更可以由此见人、见馆、见中华文明、见中国精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郑起的军号》,作为战争年代的珍贵     ,蕴含着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精神密码;中国美术馆藏方增先中国画《粒粒皆辛苦》,表现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为观众不仅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激起共鸣与共情。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耳熟能详  层出不穷   蔚为大观  写照

B.深入人心  屡见不鲜   蔚然成风  见证

C.耳熟能详  屡见不鲜   蔚为大观  写照

D.深入人心  层出不穷   蔚然成风  见证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不仅为观众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激起共鸣与共情。

B.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不仅为观众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激起共鸣与共情。

C.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不仅为观众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引发共鸣与共情。

D.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为观众不仅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引发共鸣与共情。

(3)排比具有“增文势”“广文义”的作用,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排比句进行简要分析。(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自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先民就在这里居息和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数不尽的    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无不闪耀着    的光彩。这是一片豪迈的土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穿林海、爬雪山、过草地、飞夺铁索桥……这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英雄们不朽的传奇。红军的脉搏,跳动在康巴大地,激励着康巴儿女踏上脱贫攻坚新的长征路。康巴儿女不愿再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受穷,而是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康巴大地从一滴水到一条河,从一株草到一棵树,从一块石头到一座山,处处是风景。康巴的领导者深知,只有用双脚丈量,才能探明它们的价值,才能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让这些养在深闺的靓丽景点展示在世人面前。当他们走遍康巴的山山水水,一个全国领先的“全域旅游”构想     ,一场史无前例、      的精准扶贫伟业拉开帷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上苍馈赠  姹紫嫣红  喷薄而出  波涛汹涌

B.自然景观  绚丽夺目  了然于胸  波涛汹涌

C.自然景观  姹紫嫣红  了然于胸  波澜壮阔

D.上苍馈赠  绚丽夺目  喷薄而出  波澜壮阔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康巴儿女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再受穷,而是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B.康巴儿女不再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受穷,用美丽战胜贫困,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C.康巴儿女不愿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再受穷,而是用美丽战胜贫困,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D.康巴儿女不愿再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受穷,“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今,汉服剧本杀、古风宴饮、国风走秀等以汉服为核心元素的沉浸式体验     。从年初的《唐宫夜宴》到端午节推出的《洛神水赋》,河南电视台“出圈”的系列节目采用大量的汉服元素营造出的     盛景,让国人领略了传统中华服饰之美,也为“活”用传统元素提供了好范式。

越来越多的人也选择在平日里身着汉服出行。汉服兴起也带动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人的热爱,发扬了大家“古为今用”的精神。汉服爱好者通过举办雅集、非遗体验、国风展演等活动推动汉服文化新发展。

汉服“出圈”,实为传统文化回归。汉服从一个     的模糊概念,变成如今有严谨定义、有典籍研究、有理论支撑、有实践队伍、有媒体关注、有较为广泛的人参与的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当下国人重建文化自尊的初衷和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只有坚守文化初心,汉服文化才能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方兴未艾  完美无缺  鲜为人知  挫而弥坚

B.东山再起  美轮美奂  屡见不鲜  挫而弥坚

C.方兴未艾  美轮美奂  鲜为人知  历久弥新

D.东山再起  完美无缺  屡见不鲜  历久弥新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汉服兴起也带动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了大家“古为今用”的精神

B.汉服的兴起也推动了年轻人热爱的传统文化,激励了大家“古为今用”的精神

C.汉服兴起也激发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人的热爱,激励了“古为今用”精神的发扬

D.年轻人带动了对传统文化中汉服兴起的热爱,激发了大家“古为今用”的精神。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11)C(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色彩繁杂,形象奇异,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斑斓绚丽。“斑驳陆离”只用来形容具体物件,“光怪陆离”还可以形容某些奇形怪状的社会现象。其乐无穷: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指做某一件事,感到乐在其中。乐不可言:快乐到了极点,没法用语言来表达。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兼而有之:同时涉及几种事物、几个方面,也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厚积薄发:长时间多多积蓄,慢慢放出或在某个瞬间一下子表现出来,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博观约取: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

(2)D(一是成分残缺,原句“由于……使……”造成缺少主语。二是重复累赘,“独美世界的语言之一”中的“独”与“之一”语义重复,可删去“之一”。)

(3)连续运用了三个暗喻,构成了一个博喻。将《诗经》喻为“上游”“源头”,形象地说明了《诗经》的地位。将《诗经》喻为“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则生动地揭示了《诗经》的艺术特色和成就。博喻的运用,又加强语意,增添文章的气势。

(答对“暗喻”“博喻”各1分,共2分,只回答“比喻”给1分;能简要分析比喻的作用,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2(1)C(犹如:如同。犹然:仍然;照旧。根据“湘江是它的书脊”的暗喻可知,“长沙这座城市”和“书”之间构成比喻关系,应选“犹如”。“字里行间”表示空间;“古往今来”表时间。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熟悉:知道得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修饰限定“面孔”应选“熟悉”。)

(2)D(根据语境“隐藏在深处的东西”和“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尤其”表示更进一步,此处应改用“尤其”。“终身地隐藏了”与“被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有违表达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此处也应是主动而非被动。)

(3)构成:都以“努力去”开头造句,“读懂”“获悉”“看清”和“参悟”四个动词分别跟后面的词语构成动宾短语,四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句式统一;(1分)另外,四句从不同层面来表达“探寻”这一行为,语意密切相关。(1分)

效果:这组排比句结构相似、句式整齐、语气一贯、节奏感强;(1分)在内容上,这一组排比句既为下文回答“为什么喜欢长沙这座城市”做了铺垫(1分),又抒发了作者不断探寻长沙文化的执着精神,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长沙城的认知有一个逐步深刻的过程。(1分)

3(1)B(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大不相同,感到很新鲜。耳聪目明:听觉和视觉都很好。形容头脑清醒,感觉灵敏。隐隐约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鸡鸣犬吠: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鸡鸣狗盗: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2)C(一是不合逻辑或语序不当,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二是语序不当,多项状语“先必须”语序不当,应调为“必须先把鞋脱了”。)

(3)拟人。让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也能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4(1)B(“日新月异”适用于进步很快,而“蒸蒸日上”强调向上的形势。“横亘古今”,即横跨古今;“连缀古今”,即连接古今。后文有“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故用“连缀古今”。“伫立”指长时间地站立,是饱含情思的神态;与“站立”相比,这里应用“伫立”。“还”表示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更”表示程度上的加深。)

(2)A(一是搭配不当,前文陈述对象是文物,而不是“文物的存在”。二是结构不照应,“鼓角争鸣”“波澜壮阔”不仅结构一致,而且符合事理。三是语序不当导致不合逻辑,先感受“历史”再感受“文化”,符合事理。)

(3)构成:三个语句同为动宾结构。(2分)三个语句都有8字,字数相等。(1分)表达效果:形式整齐,强调了历史文物的价值。(2分)

5(1)B(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拍手称快:拍掌叫好,多指愁恨得到消除。是节目令人赞美,故选择“叹为观止”。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主语是人,故选“耳目一新”。厚积薄发:大量地积累,只择其精要少量地表露出来。多用于称赞人学问深厚,学风严谨;也形容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而获得大的成功。蓄势待发:积蓄势力或能量等待发作。形容“传统文化”应选“厚积薄发”。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形容“文明”应选“熠熠生辉”。)

(2)C(“围绕……为……” 是句式杂糅,排除A。“激励……热爱”搭配不当,排除A、B、D。)

(3)构成:结构相同,四句都是“或”字领起的四字短语;意思相关,多角度描写舞者的动作;语气一致,表现出对舞者的赞美之情。(3分)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语言凝练,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有助于凸显舞蹈之美。(2分)

6(1)D(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此处放在“感到”的后面,应该用“心旷神怡”。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休戚相关”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息息相关”适用对象较广,可以指人,也可指物。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勤奋专心。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政务忙碌。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卓越不凡:有超出一般人的能力,表现出与平凡人的不同。此处两个词语均可。)

(2)C(一是搭配不当,应该是“达到……高境界”而不是“做到……高境界”;二是语序不当,应该将“为他人'传道、受业、解惑’”“用自己采集酿就的知识”两句对调位置;三是成分残缺,应该在“成为一部令人受用不尽的'书’”之前加上“使自己”。)

(3)排比的构成:围绕着共同的话题进行,有三个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句子。(2 分)表达效果: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渲染了他对读书的热爱,表现他读书时的自由与快乐。(3 分)

7(1)D(相去咫尺:指相差很少。咫尺,很短的距离。咫尺天涯:指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就像在遥远的天边一样。语境指的是与长城的距离近,应选“相去咫尺”。恋恋不舍: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流连忘返: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语境说的是游人对景物的留恋,应选“流连忘返”。鬼使神差:形容事情的发生完全出于意外,或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做的事。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语境强调两大工程出人意料,应选“鬼使神差”。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石破天惊:指使人震惊,也形文章议论新奇惊人。语境作“伟烈”的定语,与“世俗生活常态”对应,强调让人震惊之意,应选“石破天惊”。)

(2)B(一是结构混乱,“透过那声波”“倾听……”的主语是“我”,“传递着……”“令我感受”的主语是“声波”,中途易辙;二是搭配不当,“倾听……画面”动宾搭配不当,改为“倾听……的声音”,或去掉“倾听……画面”,把“透过那声波,倾听抚摸过长城的画面”改为“那声波抚摸过长城”,与下句衔接,应选用第二种修改。)

(3)构成:本体是“古老的运河”与“长城”,(2分)表达效果:赋予它们人的动作行为、情感态度,形象地表达了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彼此相依、密不可分的关系。(3分)

8(1)D(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屡见不鲜:形容事物看见过多次,就不会觉得新奇。蔚然成风:也说蔚成风气,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多指文物、盛大的景象等。见证: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写照:指对事物的描写刻画。)

(2)C(“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两个分句语序不当;“不仅”关联词位置不当;“激发共鸣与共情”搭配不当。)

(3)增文势:句式相对整齐,节奏鲜明,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广文义:由人到馆,由中华文明到中国精神,逐层推进,文义渐广,更全面的概括出此次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的现实意义。(第1点2分,第2点3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9(1)D(“上苍馈赠”与“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相应。由于“姹紫嫣红”指各种各样的花,与“光彩”不搭配,所以选用“绚丽夺目”。“了然于胸”指心里明白,平淡,搭配也不是很好;“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用来比喻领导者们的构想像太阳涌出地平线一样,化无形为有形,形象恰切。从“伟业”的角度看,只能选“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波涛汹涌”用于描写波涛,没有比喻义。)

(2)D(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删除“而是”。)

(3)①借代:“用双脚丈量”代指行走奔波,实地观察调研,体现领导者的实干精神。②比喻:以“面纱”比喻掩盖康巴真实秀丽面目的东西,“揭开面纱”比喻实探真容。③拟人:“养在深闺的靓丽景点”,把靓丽的风景写成养在深闺的女子,形象生动,写出旅游资源深藏山中不被人知晓的特点,引人向往。(答出3点给5分)

10(1)C(方兴未艾:正在兴起。东山再起:曾经兴盛,经历一段沉寂后再次崛起。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大华美,也可以形容装饰、布置美丽。完美无缺:强调完美,不可以形容盛景。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挫而弥坚:经历过挫折之后,更加坚定。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2)A(“传统文化对年轻人的热爱”是主客倒置,排除C项。“激励……精神”搭配不当,“激励……发扬”搭配不当,排除B、D项)

(3)句子中用了六个(1分)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短语(1分)作“一种文化现象”的定语(1分)构成排比。这样可以加强语势,(1分)强调当下汉服成为文化现象的原因,突出赞美之情。(1分)

(0)

相关推荐

  • 八省新高考语言运用题题型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田间劳作结束,农作物收晒完毕,"粮入仓,菜入窖",朔风始起,万物境藏. 寒塘萧瑟,寥落残败的荷收敛了"映日荷花 ...

  • 2020年辽宁高职单招考试语文题库及答案

    2019单独招生考试 <语文>题库 1."形散神聚"是下列哪种文体的主要特点.( ) A.诗歌 B.散文 C.小说 D.戏剧 2.唐代具有"诗鬼"之 ...

  • 山东省各地2021届高三5月语文模拟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专题

    语言文字运用I专题 山东省青岛市2021届高三5月二模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用幽默感来评人的等级,有三等.第一等有幽默的天赋,能在荒 ...

  • (新高考)2021备考基础题型专练:语段综合系列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怀着一颗至诚至信的心,从开凿第一个洞窟开始,窟檐下大小不一的空间里,有人把笔墨落在纸上形成经卷,有人把颜料覆在墙上描出壁画,有人把色彩涂在泥像上形成彩塑.到此的修行者们 ...

  • 高考英语-近义词例句 (2)

    近义词往往很容易被混淆,通过例句来区分一下吧~ 全屏查看效果更佳哟~[加油][社会社会]

  • 高考英语-近义词例句 (1)

    近义词往往很容易被混淆,通过例句来区分一下吧~ 全屏查看效果更佳哟~[加油][社会社会]

  • 800个成语近义词、反义词总汇

    梦雨幼儿教育 2021-05-28 06:58:51·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 关注 整理出学生常用:800个成语近义词.反义词总汇.收藏起来!让孩子们去学习. 成语中的智慧与奥妙,积累的是古人的知识和谋略 ...

  • 中小学常用的成语近义词

    旁若无人(目中无人)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胜券在握(成竹在胸) 水中捞月(缘木求鱼) 谈笑自若(谈笑风生) 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啼笑皆非(哭笑不得) 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心 ...

  • 高考常见近义词辨析口诀

    高考常见近义词辨析口诀

  • 积少成多类似的词语,意思相近类似的成语近义词

    时间:2020-12-30 10:30    钻故纸堆 永垂青史 一无所成 避人耳目  非我族类 扬名后世 出于意表 想望丰采  不愧屋漏 毫不留情 非同儿戏 不知所出  不惜代价 一无所好 望其肩项 ...

  • 1000个四字成语的近义词 反义词汇总!...

    1000个四字成语的近义词 反义词汇总!替孩子打印贴墙背,写作文不怕词穷!赶紧收藏起来吧![呲牙][呲牙] #教育微头条# #知识分享# 小学语文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打好基础.而这些基础的知识主要包括字 ...

  • 掩耳盗铃相近的成语,掩耳盗铃的近义词。

    时间: 2020-4-28 分类: 作业习题  [来自ip: 11.141.13.150 的 匿名网友 咨询] 问题补充:掩耳盗铃相近的成语,掩耳盗铃的近义词. 网友答案: 掩耳盗铃的近义词 : 自欺 ...

  • 小学语文常考诗词、成语、多音字、近义词大汇总

    常考诗词.成语.多音字.近义词 一.夏景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