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过敏性咳嗽

患者是我一位同学,过敏性咳嗽已近十年,每年发作两三次,每次持续两个来月。

尤其是在说话多,或者情绪激动时,就觉咽喉中气往上冲,咳嗽不已。

各种咳嗽药吃遍了,都没能治好。

最近天气转凉,他的咳嗽发得尤其厉害。可能是因为实在没办法了,他想到了我。

我说:“你可以来看看。”

我一把脉,脉软,左脉更甚,可见久咳已经伤气。

舌淡红,有齿痕,苔白,左侧有一块苔偏厚腻。

问得,平时还有其他过敏症状,比如眼睛痒,鼻塞流涕,吃油炸食品或甜食则反酸。

食欲、睡眠、大小便都没问题,咳嗽无痰。

这种气冲的呛咳,都是肺胃之气不降,于是,我仿照麦门冬汤的意思,开了个方:

北沙参 麦冬 法半夏 茯苓

干芦根 桑叶 枇杷叶 生甘草

五剂

这个方子喝到第一剂的时候,感觉小有效果,咳嗽减少,后来虽然没有继续进步,但偶尔有出汗的感觉,感觉鼻子上有些上火。

明明没有用发汗药,为什么会有出汗的感觉呢?

明明没有用热药,为什么会让人上火呢?

这是因为,肺胃之气下降,气机通了,营卫在调和,所以让人有出汗感;

以前潜伏在肺里的火又散出来了,所以让人有些上火,肺开窍于鼻,所以上火出现在鼻子上。

这是好现象!

我心里就有数了,让他继续把药吃完。

谁知,他吃完这五剂后,又抓了五剂,第二个五剂的效果就不明显了。

病变药变,还是得坚持复诊,根据症状的改变调整处方。

再诊,舌淡苔白,显然是胃阳不足;

仍易返酸,也是因为胃阳不足,以致胃气不降,食物难以消化,沤酸了。

肺气是通了一些,降胃气还得加大力度。

于是我再开方:

党参 麦冬 法半夏

茯苓 吴萸 黄连

干姜 五味子 炒枳壳 生甘草

三剂

吃完这三剂以后,他反馈如下:

咳嗽、眼痒等过敏症状已经没有了,这是一大胜利。

这意味着,通过通降肺胃,使气火下行的思路,来治疗这例顽固性过敏性咳嗽的思路,是正确的。

至于剩下出现的流清鼻涕等鼻炎症状,那就很好治了。

果然继续用药后,这些症状也消失了。

咳嗽如何治疗?

教材中有很多分型,但这些分型根本无法穷尽咳嗽的机理。

《内经》说:

“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

有人就把咳跟五脏六腑对应起来,肝咳、脾咳、小肠咳、膀胱咳……

依然无法道尽咳嗽的玄机,倒是牵强附会,令人发笑。

自古治疗咳嗽的方药,何其多也!

选用哪一个呢?

还得根据具体的症状,结合脉象、舌象,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才能够合理地医治。

因此,通过不断地熏陶,养成中医思维方式,熟悉中医的医理,要比死记硬背那些教材,简单得多,高效得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