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者展示偏好,与下级的利用与被利用!
《资治通鉴》第34卷,汉纪二十六
汉哀帝建平四年(戊午,公元前3年)
【原文】
郑崇以贤贵宠过度谏上,由是重得罪,数以职事见责;发疾颈痈,欲乞骸鼻,不敢。尚书令赵昌佞谄,素害崇;知见疏,因奏“崇与宗族通,疑有奸,请治。”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复!”上怒,下崇狱。
【译文】
郑崇因为董贤贵宠过度而劝谏哀帝,因此深深得罪了哀帝,哀帝多次借公事谴责他。郑崇脖子上长了毒痈,想奏请退休,又不敢提出。尚书令赵昌奸邪、善于谄谀,素来痛恨郑崇,知道哀帝已疏远了郑崇,就趁机上奏说:“郑崇与刘氏宗族中人交往密切,我怀疑有什么奸谋,请追查惩处。”哀帝责问郑崇说”你家人来人往门庭若市,为什么要约束我交?”郑崇回答说:“我家虽门庭若市,但我心里却清静如水。希望陛下考察。”哀帝大怒,将郑崇逮捕下狱。
【解析】
上面材料发生的背景,基本上王氏外戚与汉哀帝及丁傅外戚的斗争告一段落。
随后是汉哀帝自己搞事情,主要矛盾反变成汉哀帝的与朝堂之间的矛盾。
董贤作为汉哀帝的男宠,自然成为斗争的焦点。
材料里面的这个郑崇也因为多次劝谏汉哀帝不要过于宠幸董贤而导致自己被汉哀帝厌恶。
如果事情只到这里,充其量就是一个下属经常让领导不爽,再往下发展顶多就是被开除或调岗而已。
但是,赵昌的出现以及他在汉哀帝面前告黑状、诬陷,让这件是彻底变味。
先来说一说赵昌。
赵昌是尚书令,郑崇是尚书仆射,可以理解为后者是前者的副手。
要是职位对调,或许还能理解,毕竟把一把手搞下去了,二把手说不定就能顺势上位。
但是赵昌这个一把手把郑崇这个二把手搞下去了能有啥好处?
这里的好处体现在三个方面。
注意,之所以有这些,很大程度上这几个字是关键。
由是重得罪,数以职事见责
对于郑崇,汉哀帝表现出了他非常不好的态度。
而赵昌也是捕捉到这一点才会对郑崇下手。
如果单纯的从表面看,可能也就是一个有心计的下属特别善于揣摩上意,针对性给价值。
而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几次提到的,作为下属应该要也应该要善于揣摩上意。
但是,咱们换个角度来看,作为上位者,对于下属揣摩上意这件事真的要辩证地看。
因这件事,有这么几个风险。
【闲扯】
其实,说揣摩好坏很难界定。
就像同一个东西,不同人用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这个完全取决于所用者持有何种心思。
对于下属而言,自然是要多去揣摩上级,这里并不是去送礼、巴结之类,而是如何把工作做好。
对于上位者而言,更要注意到自己的言行时刻在被下属揣摩。
这个东西不可能禁绝,只能说在最终决策的时候,多慎重思考,让事情回归真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