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铭:当黄昏阳光温暖我听松居的老家具们
当黄昏阳光温暖我听松居的老家具们
陈学铭
我是画中国画的,老师是尹光华先生,工作一直在报社做美编。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喜欢上了明式古家具,从此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当时几乎把全部的力量都投入到了古家具的收藏。自从玩了古家具之后,我获得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状态,并且带动了其他的爱好。比如说玩石头,玩草木、盆景,还会玩陈设,文房四宝等等。而且把无锡城里有品味的人窜起来,古家具是一个平台抑或舞台,然后相互影响。现在我们还在玩石头,玩园子(园林),琴棋书画这个圈子,我们都能相互地推动,一起参学和交流。
这两年市场上的东西少了,不像刚开始的那样多。我玩了古家具以后,把结婚家具全部换掉了,能卖的卖,能送的就送了,凡是能搬动的,全换了,除了一张床没有换。这些变化就是我从2007年开始玩家具开始,整个生活进入了全新的过程。跟以前的生活似乎告了个别,感觉十分的新鲜,原来人生还有这种呈现方式。
原先觉的文化是单一的,画画就是画画,搞创作就是搞创作,现在是综合的。把自己所玩的东西生活化,这点非常重要,一个人心态放松,审美的角度也多元化。你的心灵感受肯定比人家丰富,非常敏感。
古家具承载着我的生活梦想。交往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有大学的老师,他们喜欢文化,包括搞设计的。那些对中国文化有感知,很感兴趣的人都会进这个圈子。这些东西一展示出来并且融入你的生活,你会很享受这种方式。这种在生活状态当中的收藏是最能保存东西的。它不是买卖,跟经济无关。是纯粹的爱与交流。你对它关怀,它也会对你关怀。跟家具之间往往是无语的交流,它传递出古雅的气息,滋养着你的精神世界。而且这种感觉会与日俱增。
这张桌子是我喜欢的,这是一张画桌,存世量很少了。它不是一张完全的明式家具,还有一些清式的元素。我最喜欢的家具有很多件,比如这个万历柜。万历柜是明代万历年间所做的形制,上面是放古玩陈设的。
第一从审美来讲,它的做工非常精致,线条圆润挺拔;第二它是全榉木的,有独特的木纹,又全是槜卯结构,用竹钉连接的。这种家具不是一般富贵人家有的,是那些玩收藏玩到一定级别需要陈设了,才会做这样的家具。这种人就是将收藏和生活融为一体,是有级别的收藏者。
还有就是它的色泽,呈现一种栗色,是榉木最原始的颜色,古家具用得久了,就出现了包浆。这种色泽很高级,它上的清水漆,保持着木头原始的山水纹。每件家具后面都有故事,而且都有不同的审美。像我桌上的这个盒子,就是黄花梨。我一个朋友去年在嘉德拍了一个盒子,比这个大一点点,拍了二十万。
这个盒子是存放文人信札的,正好是书简、信札的尺寸。以前文人有灵感了,随手写点东西,然后就存放在里面。存到后来把它整理加工一下,就是一篇文章。这种放在画桌、书桌上的东西都是文人最珍贵的。
别看它器型小,但卖价比一般大的东西还高。这张长条桌现在市面上已经觅不到它的踪影了,这种形制是明朝典型的器型——霸王枨。从它的做工能看到古人的用心,手工那么精彩,给人很多想像的空间。
这张半桌的脚叫内翻马蹄,形状像弓一样收紧的感觉,很有爆发力。还有种脚是外翻马蹄,里面很多术语。整个古家具也是一部文化史,从唐朝大漆家具开始,到宋朝家具到元朝家具。再到明朝,清朝,每一个时期都不一样。
如何演变的,有何形制,派什么用场,讲起来内容很丰富。要讲家具的故事也挺多。这个翘头案是清中期以前的家具,牙板雕的是螭龙。这是明朝典型的云纹雕工,这时期的云纹已经发生变化了,不是很具象。基本是黄花梨的雕工,剖面全部打磨过,有点像玉器工。这个条案桌腿上的起线叫一柱香,说明了这线的圆润工细程度。
在老家具的收藏过程中我也交了许多学费,因为当时我入市还不深。有些家具拿来,只有30%-50%是老的,比如框架是老的,里面是换掉的。或者上面是老的,腿是换掉的。在2007年的时候做假还不多,这个门道还没有被广泛地接受。现在是不一样了,假的东西非常多。
家具最好的是苏州,苏州最好的是东山、常熟。苏州当年是大文豪聚集的地方,东山等于是苏州文人的后花园。明朝年间,苏州出了好多进士,占当时总量的百分之六七十。于是朱元璋出了限制的政策,江淮地区的进士只能占50%。苏州的吴门画派,明四家全是苏州人。
你看这件家具,它的色泽,不是我们确定的棕黄、嫩黄等等,它完全是自然的颜色,它这种黄是岁月的黄。我有一个朋友搞文学的,他用了一个词很有意思,他说这是“玄黄”。它里面有种气息,让人看不透。这张榻叫罗汉榻。现在的仿制品很多,但它新的气息跟你是隔着一层的,你跟它之间的情感没有办法交换,可老的东西就是有亲切感,有种关怀、有语言产生和交流。
我常常讲的一句煽情的话:黄昏的时候一缕阳光打在家具上,那泛出的温暖皮壳的栗色,感受到的是岁月的关怀,如老奶奶慈祥的目光注视着你……我把淘来的家具都使用起来,让生活里充满了文化元素。如果不把文化元素生活化,我们就像在读图,看图片一样,跟生活割裂开来。融进了生活后,等于是开放了,你随时都能触摸得到,不然只能想象。
住在这个屋子里,能够看到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在大楼里面,你是没有这种感觉的。现在城市里生活的人离自然越来越远了,出门看到的到处是汽车,抬头全是高楼,这种人生不幸福,你会感到时间过得很快。可在我这种生活里,感觉时间过得很慢,生活特别的丰富。
我自从搬到寄畅园旁边,这里的接待量很大,每个星期平均有三四档人。茶叶的用量是以前的10倍。到了节假日,他们必来,惠山古镇转转,然后到我这里来喝茶。我96年起一直上夜班,这样正好和别人的生活错开来,一心一意享受自己的生活。白天的时间要么画画,要么到寄畅园里走走、散散步。这样的生活让我感到很充实。现在的人都好孤独,完全和自然隔离。
我们这代人都有一个难忘的童年,那时的童年和自然亲近,对四时的变化很敏感。到了秋天捉蟋蟀,到了夏天听听蝉声和蛙鸣,可在城市当中一声都听不到,只有人声和噪音。
陈学铭,号妙堂。早年有幸得恩师、著名鉴定家、书画家、梁溪画派传人尹光华先生启蒙,大量摹习传统名画,为一生从事的绘画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989年就学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系,受教于周京新、于友善、张友宪诸师,深得严谨学院体系的塑造。毕业后致力于传统绘画的传承与创新,集梁溪画派与金陵画派于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2004年首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后多次参加全国联展。 另以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和架构,设计制作江南园林,深得意趣。 绘画造园之余,致力于苏作明式家具的鉴藏。现为江南晚报资深编辑,中山书画院特聘画家,三蠡文化艺术中心专职画家,钱松岩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