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期】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9章》怎样解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9章》怎样解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我对孔子这句话的解读是:“老百姓的行为符合道的要求,就由他而行;不符合道的要求,就要告诉他,引导他。”
从古至今,人们对本章的解读分歧很大,我为什么要做如上解读呢?毛泽东曾借用“盲人摸象”的故事,批评那些对事物一知半解,只见局部、不见全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片面地看问题的人。《论语》中孔门师徒的言语行事,是片断的,零散的,有些甚至是不完整的。如果拿来《论语》中的只言片语就去做评论、下判断,很容易犯“盲人摸象”的错误。只有把全篇融会贯通起来,才有可能做出客观、全面、深入的分析。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本章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意的争论。这一争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句意不同,对孔子的为政思想评价不同。由于孔子这句话是在什么场合讲的,对谁讲的,为什么讲这句话,原文没有交待;更为奇妙的是,古文没有标点,对这句话不同的句读,可以引申出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解释。
较为流行的观点,是把它句读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按照这样的句读,其大意就是:“老百姓只能使他们照我们的意见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文化大革命”中,它自然就成为孔子的一大罪状,罪名是鼓吹愚民政策。
自古以来,还有另一种句读,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近代以来,有学者循此思路,进一步把它句读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按照这样的句读,就是我方才所做的解读。
很显然,究竟哪一种句读法符合孔子的为政思想,既不能仅从句读上来判断,也不能仅凭这一句话来判断,必须把《论语》全篇贯通起来。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思想,他一生的主要贡献是:整理典籍、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广招弟子、重视教化,把中华文化广泛地传播到广大民众中去。更为可贵的是,他的弟子大多数都出生于平民。所有这些,应该说都是要 “使民知之”,而不是“不可使知之”。由此我认为,贯通《论语》全篇,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孔子的为政思想,按照“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句读去理解,才符合孔子的本意,符合儒家德化政治、顺民应天、有教无类、开启民智的思想。
附:
【原文】
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译文】
孔子说:“老百姓的行为符合道的要求,就由他而行;不符合道的要求,就要告诉他,引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