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三篇文章从不同侧面解读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企业做什么

乌裕尔

  在现代汉语中,捐献、投入、助力等词语具有不同的含义,与相关词语搭配,也意味着事物不同的方向,甚至不同的性质。作为知名企业,500亿也好,1000亿也罢,不管是捐献、投入,还是助力,毕竟是宣布准备拿出来了,因而受到网络舆论的欢呼,有的甚至称其为“觉醒”和“觉悟”,其实完全没必要过度解读,也没必要过早解读。反倒是这种行为引起的另一种倾向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就是,它引起了市场主体的一种普遍的紧张和纠结:我拿不拿,我拿多少,不拿会怎么样……

  既然共同富裕是国家的大战略、大方针,企业自然就不能置身事外。那么,企业究竟应该做什么?

  回答基本问题,还是要回到基本常识上来。

  第一,做好企业。这不是废话吗?当然不是废话!企业家做好企业,是天职也是本分。不管你的企业是刚起步,还是做到本领域第一、全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你都不能偏离你的天职和本分,偏离了天职和本分,就会走到岔路上去,就会出问题。办企业是有方向的,也是有边界的,也就是说企业家考虑问题也是有方向的、有边界的,不要试图以我的方向为方向、以我的边界为边界。如果偏离了方向、超越了边界,想了不该想的,做了不该做的,就是脱离了企业家的天职和本分,也是背叛了企业家做好企业的基本准则。企业做不好,空有大的架子,如果负债累累、亏损严重,即使你把它全部交给国家、献给社会,也绝不会认为你是成功的企业家,而一定会认为你是一个失败的企业家。企业家的头顶只能戴一顶帽子。企业家戴上了这顶帽子,就要好好做企业,就要把企业做好,就要一心一意地做,全心全意地做。我们反复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归根结底就是鼓励企业家做好企业。市场主体是直接创造财富的,也是做大蛋糕的,只有千千万万个企业做好了,蛋糕也才能越做越大,共同富裕才有扎实的基础。

  第二,依法纳税。如果说做好企业是企业家的天职和本分,那么依法纳税就是企业(这里的企业指一切市场主体,当然也包括娱乐明星等)与生俱来的基因。关于税收制度建立、作用以及纳税人的义务等,相信所有企业创办者都明白,但是明白和做到是两码事,有时反而因为明白才不去做到。一些企业自创办之初就想方设法避税,绕着弯子寻找所谓“避税天堂”;一些企业精于设计,把所谓“合理避税”用到极致;一些企业在签订合同等各个环节耍手段、玩猫腻,甚至冲撞法律底线……有的企业说,不偷漏税企业就没有利润,还有的声称,用偷漏税的钱来做慈善。税收本来就是蛋糕的一部分,现在却被有人像小偷一样一块一块地偷走了,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是与做大蛋糕、共同富裕完全背道而驰的。依法纳税、不偷不漏,应该变成企业家的政治自觉、情感自觉。如果在这方面有瑕疵,其他方面玩的花样再高明,也不能抵消作为小偷偷蛋糕的羞耻。

  第三,吸纳就业、发放工资。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不仅对个人、对家庭是天大的事,对经济循环和发展也是天大的事,所以保就业被放到了“六保”之首。从全国来看,保就业一直面临不小挑战。对企业来讲,能用工就用工,能少减员就少减员,特别是在疫情等困难时期,企业的困难不少,需要多方共同克服。有就业才有收入,给员工发工资是履行合约,也是企业天然之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不是资本雇佣劳动那种简单的关系,而是一种新型命运共同体,企业发展好了,也要让员工有更多获得感,能涨工资就涨工资。那种让员工紧衣缩食、企业拿着钱去做慈善的行为不应该提倡;那种自以为可以让员工多作贡献、把“996”当做特殊福利的做法,已经违法,更应该反对。一大批充分吸纳就业、足额发放工资的市场主体的存在,是我们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绝对值得高兴的事。

  除了以上三条,企业还做什么?我的回答是,不管做什么,先把这三条做好。也就是说,面向“共同富裕企业做什么”的问题,以上三条是必答题,其他是选答题,整个一张卷子,“3+N”个题,总不能必答题没答好甚至不及格,却在选答题上下功夫吧!(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1年9月15日第7版)

共同富裕不是什么

乌裕尔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是”来作肯定性判断,用“不是”来作否定性判断。为什么既有肯定性判断,又要有否定性判断?因为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事物自身就包含了既肯定又否定的关系。这是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矛盾规律。从认识论方面讲,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否定性与肯定性紧密相连,可以让我们对事物的本质认识得更清楚,所以,否定性判断不是从属的,更不是可有可无。

  这段时间,共同富裕成为社会热门话题,这反映了人们的期待和向往。共同富裕与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不同,后两者有具体指标,有比较明确的着力点,还有考核和评价体系。共同富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不久,媒体讨论还停留在一般性论述上,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来理解和认识,有差异甚至很大差异都是难免的,产生的一些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认识则是有害的,所以一方面应该尽早出台更详细、更具体的规划或方案,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预期,另一方面,对一些模糊甚至错误认识要及时加以澄清。

  共同富裕是什么,这个“是”很重要。比如,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梦想;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为社会主义设定的一个基本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等等。

  共同富裕不是什么,这个“不是”也很重要。

  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这个好理解,也不用多说。所谓“共同”,就已经包含了“绝大多数”和“大家一起”的意思。但是这一否定性判断还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反映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指向。一个时期以来,极少数先富起来的人言行不端,超出了人们的包容范围。与此相联系,这一否定性判断的更重要意义在于,我们所要建设的共同富裕,是一种人人都享有的富裕,就像我们强调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落下”一样。

  共同富裕不是没有差别的平均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很有张力的概念,也是一个弹力较大的概念,不能把它简单地看作一个点,也不能看作是一条拉直的线,或者拿把尺子一量,齐刷刷分毫不差,多一块钱也不行,少一块钱也不可。即使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那一天,人与人之间、户与户之间、领域或地域之间等,仍然会有一定的差别,只不过这种差别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没有差别的共同富裕是不可能存在的,不承认差别的态度也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同步富裕。党和国家会为共同富裕创造制度和政策条件,但是城乡发展基础不同,地区资源禀赋有别,每个人的能力水平、职业岗位也都不一样,所以不能指望在某个时间点上大家整齐划一地一同迈进富裕的大门。共同富裕既是有差别的富裕,也是有先后的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济贫的财富分配。生产力的持续发展、高度发展才是共同富裕的根本基础。没有生产力发展,共同富裕就是一个大大的画饼;仅仅注重现有财富的分配,就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和倒退,从根本上动摇共同富裕的基础。财富肯定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分出来的,鼓励先富带后富,就是仍然要继续鼓励一部分人合理合法地先富起来,那种希望从富人的蛋糕上切一块让自己富起来的想法,就像把高个子的腿截下来一段接到矮个子的腿上一样,肯定是不行的。

  共同富裕不是不想奋斗的搭车富裕。共同富裕既然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和目标,还真就有人幻想裹到浩浩荡荡向共同富裕进军的队伍里,轻轻松松地就能实现富裕,即使扯扯后腿,反正你也不能把我落下。这种现象这种人其实我们在脱贫攻坚的时候就已经遇见。对于这样的想法这样的人,还真有必要敲敲黑板,提醒提醒,不想努力,不愿奋斗,只想获得,只想享受,搭共同富裕的车,这是行不通的!

  共同富裕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富裕。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此我们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犯急躁病,不能超越条件和阶段,也不能吊高胃口,要立足现实基础和现有条件,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使人们在持续的奋斗过程中,不断体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满足,把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的过程,作为一次幸福的长征。

  共同富裕不是单一的物质富裕。一说富裕,很多人往往理解成物质上的富裕,甚至单纯地理解为钱多,这不能说是错误的,但肯定是不全面的,我们作为战略目标的共同富裕,是全面的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否则我们的共同富裕,就不是完整的共同富裕,也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从眼下实际情况来看,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绝对不比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容易,特别是高质量、高品质的精神生活,更是人民所期待的。

  共同富裕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我们党顺应人民意愿,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作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部署,并要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步骤。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因为它是我们党的宗旨的体现,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国之大者;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国之大者。(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1年9月29日第3版)

共同富裕谨防 “福利主义”陷阱

乌裕尔

  做点轻松的工作,甚至不工作,就可以享受到各种保障,冬天可以去滑雪,夏天可以去海边晒太阳,而且这样的日子是普遍的,人人可以享有的,是不是很惬意?这当然令人向往。还记得前些年,很多人羡慕北欧国家的日子,认为那才是我们的方向和目标,幻想有朝一日国家能够包揽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就像有些学者所说的,社会福利覆盖每一个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近来强调共同富裕,有些人又陷入了这样的迷思,某些不适当的情绪涌上心头,以为高福利、全福利的时代就要到了,好在权威部门和有识之士果断发声:共同富裕需防落入“福利主义”陷阱。

  共同富裕—福利—福利主义—福利主义陷阱。你看,从共同富裕到“福利主义”陷阱也就一两步之距,他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它们是近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个近邻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掉入陷阱就有可能。

  “福利”这个词还是很有魅力的,也是很有想象力的,按一般人的理解,就是利益、待遇和保障。而福利主义就显得很有学问了,已经上升到政策、制度和学说理论的层面了。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它产生的时间也比较早,大概在19世纪末期就开始流行,它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学说体系,但本质上是为挽救资本主义制度所进行的局部改良。从一些公认的福利国家的实践来看,的确带来了一些好处,比如,比较普遍地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两极分化,缓和了社会矛盾。但是它的副作用可不容小视,第一,会使人过度依赖福利而变得懒惰、懈怠,不愿意工作,不愿意奋斗,逐渐失去进取心和创造力;第二,大规模的、持续性的福利开支会增加政府负担,使国家不堪重负,而增加税收又会增加企业和个人负担,形成非良性循环,从而给经济运行带来破坏;第三,福利制度一旦形成民众依赖,在政府经济困难时,缩减福利往往会引发社会动荡;第四,如果政府为了维持福利进行不断举债,那么债务危机就已经迫在眼前了,政府破产就会成为现实,曾经的希腊就是明显的例子;第五,一些西方国家政党在竞选时,为了讨好选民、拉拢选票,大开口头支票,不顾实际地承诺福利只增不减,实际上是对国家和人民的不负责任,体现了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第六,个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旦发生债务危机,便利用霸道手段千方百计转嫁危机,割全世界人民的韭菜……

  福利主义的这些负面作用形成了“福利主义”陷阱,但福利主义具有深厚的道德基础,致使一些人在走向陷阱的时候还趾高气扬。在我国,福利政策、福利制度乃至福利国家,一直为一些人所倡导和向往,因此在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过程中,讲清楚二者的根本区别,讲清楚福利主义的危害,十分必要。

  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所讲的共同富裕有自己的特定内涵,就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样一个表述与福利主义有本质不同,特别是我们强调,要通过辛勤劳动和共同奋斗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享有,强调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强调共同富裕是包括精神富裕在内的全面的富裕,强调政府不会大包大揽,强调要防止出现“养懒汉”“等靠要”等现象,等等,无一不是在和福利主义划清界限。所以,虽然是近邻,但绝对是近而不同。(文章刊载于《学习时报》2021年10月20日第3版)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