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佛顶古道杂谈

古佛顶古道是威远穹窿山岭中留存的大型古道,道路宽阔、规模大、长度长,古朴沧桑,石梯万仞,层层叠叠,车辙条条,痕迹深深。古佛顶古道,是威远县城通往穹窿深处的千年古道,它承载着威远先民数千年人流物流往来的交通史,它既是官道,又是商道,还是军事要道。古佛顶古道,也是明朝威远古十景《古佛名崖》、清朝威远古八景《古佛洪崖》中的一道沧桑划痕。令人震撼的古佛顶古道,是穹窿山岭古道群中的典型代表。在穹窿古道群中,较著名的还有观英滩镇蛮婆垱古道,山王镇象鼻岭古道等等。

古佛顶古道,位于威远县新场镇古佛村。古佛顶、古佛村及其古道,均得名于山岭之中的古石佛。清乾隆《威远县志—地理志山川》在古佛洞条目下记载:“古佛洞,县北二十八里,老木深岩,望之苍秀,即古佛顶也。中有石佛三尊,岩户有烟霞石室四大字。越半里,石磴数十级,壁镌云梯二字。又里许,巨石壁立,上镌峭壁流丹四大字,藓斑苔封,皆不知何人所书,其时代都不可考。”《古佛顶古道》这个名称,是依古道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命名。

古佛顶古道,可称为《铁山古道》。威远穹窿,古称铁山。用铁山古道这个名字,可把古老的穹窿铁山和威邑先辈采矿、冶炼、铸造活动的悠久历史联系起来。北宋《太平寰宇记》在荣州威远县条目下记载:宋乾德五年(967),已建县352年的古和义县并入威远县。北宋《元丰九域志》在荣州威远县条目中记载:“中,威远。州东七十里。二乡。婆日、龙台、赖鲁、石牛、三望、赖种六镇。有铁山,中江。”。《元丰九域志》在新定九域志的荣州古迹条目中又记载:“古和义县城,山地产矿石,烹炼成铁。”。此条史料提示,那时已经废入威远县的古和义县城,及其所属的铁矿资源及冶铁业等遗迹尚存。南宋《舆地纪胜》在荣州景物《铁山》条目下记载:“…旧经云,地产矿石,煎炼成铁因名。山南有石佛像,本万松山,基址北有万松观(道观)基,复(腹)有龙池水,澄碧不测深浅…”。由于此条史料中描述了位于铁山山南松林密布的万松山,有石佛像和道观遗址,前述乾隆《威远县志》古佛洞条目中则记载了“古佛顶有石佛三尊”,而今人所见的古佛顶,其方位亦处于铁山南部边缘,松林依然可见,且充满道教文化内涵的峭壁流丹石刻古迹尚存。因此,笔者初步认为:古佛顶在南宋中期以前叫万松山,其古石佛年代久远,在峭壁流丹石刻巨石下可能就是万松观基址。

古佛顶古道,亦可称为《古佛顶盐铁古道》。威远穹窿,盐、铁、铜、银、煤、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威远建镇之前,为古犍为郡属地,蜀汉诸葛武侯在铁山采矿冶铁铸剑(箭)和采矿炼铜铸钱。1978年,威远县黄荆沟镇秀峰村曾出土窖藏《直百五铢》钱币500余枚,提示威远曾是古犍为郡蜀汉直百五铢钱的铸造生产地之一。著名的清中期著作《蜀故》卷四,记载了封禁威远县五宝墩蛮坡珰铜厂和威远县大山岭铁厂沟铁厂岁获生铁二万九千余斤,照例十分抽税铁五千八百余斤等史料。南宋《舆地纪胜》在荣州景物条目下记载:“婆日市,古城在(威远)县西北五十五里。旧经云:唐武后朝(690-705)置,以煎炼硫磺。一场在县东北三十里一溪侧。有山极高,下有穴名龙龛,出水如乳色,每春月浮污泥,俗呼为龙转,及夏方洁。引龛水堤之,使本与溪混就,採山茆覆水面,数宿硫磺即散凝其上。乃聚镕之山,五里外茆则不住硫磺。旁有艾壩,力倍常艾。旧大雪环山五里余不积,其异如此溪有鱼,俗呼为硫磺鱼。”。《舆地纪胜》在荣州古迹条目下又记载:“婆日市故城,在县西北五十里,旧经云:唐武后朝置,以煎炼硫磺。一场在县东北三十里一溪侧。”。这两条史料记载的“婆日市故城”,笔者认为其位置就在今新场镇的老场村一带。可以认为在唐朝中期由婆日市生产的硫磺,也是经古佛顶古道运出山外。威远井盐生产的历史悠久,唐朝时期威远盐井有7处,和义有5处,到宋初和义废入威远县后有盐井12处。据清乾隆《威远县志—地理志古迹》中记载:“宋盐课司旧址,在文笔山下(今白塔山下),宋置元废。”。在宋以前,盐铁都是朝廷的战略资源,在铁山资源中盐铁最具有代表性,把古道称为《古佛顶盐铁古道》,能较为客观地反映这段古道在那时商贾往来、车马物流的繁华景象。

古佛顶古道,还可称为《古佛顶军事要道》。为掌控铁盐战略资源,西晋李雄于威境铁山腹地置威远镇,以统辖镇抚夷獠。隋开皇三年(583),于威远镇置威远戌(军事),以招抚生獠。开皇十一年(591),改威远戌为威远县,军政合一,统辖镇抚。唐武德元年(618)置荣州,在强化政区行政管理的同时,唐贞观六年(632)又于荣州威境置威远军。笔者认为:此支唐朝威远军,可能是在隋朝威远戍统部建置基础上扩充而成。此时荣州、威远县和威远军,军政分离,从行政和军事两条线掌控盐铁、硫磺等战略资源的加工生产、冶炼铸造和军工产品的进出,以进一步强化对铁山夷獠的镇抚。威远,别号严陵,笔者撰有《严陵镇名称溯源》拙文述及。清光绪《威远县志——杂类志外纪》在婆日至时条目中记载:“…至别号严陵的指老山一带而言,此威远戍统部所以列关隘也,第不知其所昉。”。又记载:“晋李雄坡,新乡山中有坡名李雄,诸志未载,人亦不知。咸丰时,余避贼入山,与乡人过于其下,问曰:'此坡万仞石磴,萦纡通何官道?’,曰:'荒山耳’,余曰:'荒山何石磴?’。为曰闻诸父老:'此李雄坡,未传修路之意。’。因悟晋李雄,置镇于今城,铁山獠乱,发兵于此,以御之,磴乃其遗踪耳,以农人不知李雄,未与言。”。古朴沧桑的古道遗址,隐藏着千年军工古道密码,留待今人破译。

鸣谢:古佛顶古道航拍图片由王学刚拍摄,特此致谢!
陈廷德

二〇一九年四月

(0)

相关推荐

  • 《婆城文学》总第288期

    <婆城文学>总第288期(2021.07.21) 目录 婆城小说 一玄长篇旅游言情小说<穹窿八部>之<古砦迷雾>(连载之39) 婆城诗词 本期上刊诗人: 杨红英.刘 ...

  • 《婆城文学》总第286期

    <婆城文学>总第286期(2021.07.16) 目录 婆城小说 一玄长篇旅游言情小说<穹窿八部>之<古砦迷雾>(连载之37) 婆城诗词 本期上刊诗人: 力扬. 婆 ...

  • 古佛顶古道简介

    古佛顶古道简介 古佛顶古道位于威远县新场镇古佛村,它是穹窿(铁山)古道网中遗存的一颗明珠,它承载着两千年来威远先民人流行走.物流运输.南来北往而悠久的交通史.古佛顶古道,见证了威远县在诸葛武侯时期铁山 ...

  • 周漠杂谈32:​古玉三玦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楚汉相争时,谋土范增在鸿门宴上"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利用玉玦表达了决裂之意,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以绝后患.这则以器物传递信 ...

  • 【乡土文学】关天得天独厚德载福寿康乐||古洞·古堡·古道·(散文)

    古洞·古堡·古道·(散文) 文/关天得 古洞 古村的另一个元素是古堡.但野峪村没有.因为本地西面山大沟深崖高林密,本身具备避兵跑贼的条件.阴坡人向大小湾林中一躲,谁也找不到.阳坡人往狼湾石洞一钻,很保 ...

  • 古桥,古道,古树,还有清澈的小溪,是夏日嬉水的乐园

    古桥,古道,古树,还有清澈的小溪,是夏日嬉水的乐园

  • 从莆田沿海走向古兴化、永泰的这条古道,承载着五星村的半部历史!

    2021年伊始,当笔者再次以寻找历史文化的名义重走兴化古驿道,穿越辜岭(今古寨岭),去寻找丢失在历史深处的古道长岭,去叩问这条千年古驿道深邃.悠长.壮美的前世,去回忆那一段段美丽的往事. 一.一条古驿 ...

  • 【青新川滇藏阿里单车自驾行】云南漾濞:博南古道、古桥,核桃

    [青新川滇藏阿里单车自驾行] 云南漾濞:博南古道.古桥,核桃 素有"西南丝绸之路"之称的博南古道是我国最早与外国陆路往来古道之一. 中国境内的三条丝绸之路 (西北的路上丝路.南方的 ...

  • 户昌山古村座落在千年宜乐古道旁

    高山上的村落. 唯一的一条进山入村公路. 高山上的古村落 村民的有限耕地 村落一角 辛劳的村民在用古老的方法牛拉耕田. 几百年的村舍 更

  • 京西古道上的古过街楼

     门头沟琉璃渠村过街楼  门头沟圈门过街楼 在永定河两岸,分布着多条"西山古道".在这些历史文化丰厚的京西古道上,如今还保留着很多古村落.古寺庙等.而在古村落中,还有一些独特的古建 ...

  • 【徽州古道32】歙县贤源岭古道(上):古徽南下一“鸟道”

    贤源岭古道(上) 徽州地处万山之中,古时道路多为羊肠小道,明万历<歙志>记载:古道出入谷间,无跬步夷旷,险绝处高则架木为栈,低则垒石为塘(路),因其与兽蹄鸟迹相交,故称为鸟道.明弘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