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北楼底、东西车格,海阳南榆山附近三个村庄的实景

这组图片要介绍的仍是胶东半岛的村庄,只不过与之前一组图片一个村庄的模式不同,此次要介绍的村庄有三个。这三个村庄都位于烟台海阳市发城镇辖区内,名字分别叫作“北楼底”、“东车格庄”、“西车格庄”(在当地方言中,车格庄一般简称为车格)。
之所以把这三个村庄放在一起介绍,是因为它们彼此距离很近,又都在南榆山附近,基本可以视作一个整体。而北楼底、东车格、西车格、南榆山,这四个地名把“东西南北”的方位都占上,也算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了。
根据《海阳市镇村简志》的记载,这三个村庄相传都是在明代建立。其中,东西车格庄的名字来自于“车岭山”,而北楼底的名字则与古代的一座楼基有关。起初,它们的名字都没有方位前缀,后来为了区分彼此(北楼底与朱吴附近的楼底同名),就加上了“东”、“西”、“北”的前缀。
(▲北楼底、东西车格的位置示意)
山区的村庄规模一般都不大,东西车格各有一百余户人家,而北楼底的人口相对较多,一度曾超过三百户。
就姓氏而言,东车格有王、刘、姜、孙、李、阎等姓,西车格有孙、丛、曲等姓,北楼底有张、杨、王等姓。相对而言,张、杨、王、孙这四姓的规模要大一些。
作为南榆山毗邻的区域,这几个村庄的历史自然与“榆山大会战”有着紧密联系。比如,东西车格庄的大事记中都有这样一条记载:“1941年榆山大会战开始,八路军进驻,本村解放。”而北楼底村,听老人说,在榆山大会战中,曾是我军前线指挥部驻地。
根据《海阳县志》的记载,当时在许世友的指挥下,我军的作战思路是:“以部分兵力围困发城,置主力于榆山,布成围攻吉格庄之势,诱敌来援,采取“围城打援”战术,在运动中歼灭赵保原的有生力量。”
而对照地图不难看出,要围攻吉格庄,地处其上游的北楼底、东西车格是必争之地。因此,才有了村庄大事记中记载的情况。
当然,榆山大会战(1941年)距今已过八十年,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去。如今这里呈现出来的,是一片清新的乡村田园风光。
由于距离公路干线较远,这里受外界的喧嚣影响较小,来到这三个村庄之中,颇有一种舒缓悠扬的感受。以下图片就是当地的实景,虽然只是在村里和山上随机拍的画面,但相信大家也能感受到那种宁静恬然的气氛吧。
(▲从山上俯瞰的场景)
(▲北楼底村和西车格村交界处的风光,远处看到的山尖就是南榆山)
(▲村庄里的街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