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苏轼的学生,用诗词告诉我们什么是理想生活:酒同行,月同坐
作者|缥缈
字数:1292字,聆听阅读时间:约8分钟
-有音频,更精彩-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主播
遗世微尘
行香子
晁补之
前岁栽桃,今岁成蹊。更黄鹂、久住相知。
微行清露,細履斜晖。
对林中侶,闲中我,醉中谁。
何妨到老,常闲常醉,任功名、生事俱非。
衰顏难強,拙语多迟。
但酒同行,月同坐,影同嬉。
宋徽宗崇宁二年即公元1103年,年过半百的晁补之因新旧党争被免官,他回到了故乡东皋,闲居长达八年之久,自号归来子,过起了陶渊明式的隐士生活,写下众多有感于闲居而发的闲居词,今天学习的这首《行香子》大概也是这一时期的佳作,前年栽的桃花,今天已经长大成荫了。有黄鹂在上面住久了,都跟我熟知了。我时常早上出去,晚上归来,与林中的侣伴相谈,闲适的我,陶醉在这种生活中。
这样的生活何妨持续到老呢,管他什么功名事非。我年纪大了,已经无力管这些,只想有酒对月与影子一起玩耍,过这种自在的生活,余生足矣!想起四月份在“人生如逆旅”里大文豪苏轼的《行香子·述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满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师徒两人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只不过大文豪苏轼所传达出来的胸襟、心性更淡泊、悠闲。而晁补之,终究还是有点强作豁达、从容。大文豪苏轼总能在出世和入世的人生变化时找到心理的平衡,真是喜欢东坡的这种心态,且陶陶,开心就好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去,做一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这大概也是很多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吧!
还有在“乘風破浪的才女姐姐”里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行香子·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说起才女李清照,据说她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男主晁补之的学生呢,因才女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与晁补之二人不仅师出同门,还是山东老乡,而且都在太学任过教。因此两人私交甚密,经常一起谈诗饮酒。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晁补之认识了李清照,并对这个小女子的才情文章大为欣赏,甚至多次当着“直男癌”泛滥的士大夫的面,称赞李清照。
而李清照也对这位长辈老师怀有特别的敬意。在那篇著名的《词论》中,李清照“历评诸公歌词,皆指摘其短,无一免者”,把包括苏轼、晏殊、欧阳修在内的主流词家全部数落了个遍,却唯独没有数落晁补之。而且,细读《词论》会发现,李清照的很多观点,都跟早年晁补之在《评本朝乐章》中的观点不谋而合。
晁补之作词强调音律谐婉、语言圆润,而这恰恰也是李清照所主张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晁补之既是她的知音,也是她的老师。大才女作为晚辈,她即便没有正式拜师,至少也有“偷学”:晁补之有“醉犹倚柔柯,怯黄昏,这一点愁,须共花同瘦。”——李清照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晁补之有“为何事、年年春恨,问花应会得。”——李清照有“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 猛地一看,可不就是一脉相承的,不过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学着学着,就把老师超越了,这大概也是知音及老师晁补之最得意的事吧!
作者 | 缥缈
主播 | 遗世微尘
文字内容 | 文字内容为原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