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成长,就是不断提升思考力
你想过吗,为什么有的问题对于常人觉得十分困难束手无策,而专家则一眼就可以看出诀窍找到对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揭开了这个秘密:
这个局面提供了一个线索,专家可以接触到存储于记忆中的信息,而这个信息提供了答案:直觉就是认知。
也就是说,专家有着超强的思考力。他们大脑中有大量高质量的思维模型,并且这些思维模型与解决问题的场景充分关联达到了直觉的程度,所以遇事能直接反应、找出对策。而常人往往思考力不足,他们通常只凭有限的人生经验进行思考,所以,遇事难以快速做出正确决策。
所谓思维模型,也叫多元思维模型,是指我们每个人做决策思考问题时的”思维模板“。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找到并熟练应用高质量思维模型呢?《好好思考:如何练就高超学习力》这本书将为我们提供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成甲,曾被'得到 APP'评选为“中国最会学习的人”。2017年,他出版《好好学习》,被亚马逊评为年度新锐作者;2018年,在混沌大学创新商学院开讲“思维模型”和“刻意练习”课程;2019年,出版《好好思考》这本书,系统介绍基于多元思维模型的学习方法,旨在帮助我们找到并熟练应用高质量思维模型,用基于原理和规律的思维模型替换基于个人有限经验的思维模型,从而提升思考力,实现个人成长。
提升思考力的方法分为两步:找到高质量思维模型,熟练应用思维模型。
01 找到高质量思维模型
在《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这本书中,有一句话:
真正会学习的人,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框架和模型。当提到大部分经常学习的对象时,首先头脑中要有相应的模型。
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有效的学习,不是学知识,而是能学到他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
可是,我们如何才能找到高质量的思维模型呢?
书中提供了两个渠道:读书和工作。
① 通过读书找到高质量思维模型
读书可以让我们快速学习到专家的思维模型。作者在长期读书、讲书的过程中,发现有三个读书方法很适合积累思维模型,分别是查字典法,关键词法,知人论世法。
■ 查字典法
查字典法就是把书当作字典,遇到问题时我们就去查找解决方案。这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而且,我们不需要把所有的内容都看完,所以既没有阅读压力,效率也很高。
比如,平时,作者就买来很多商业畅销书和工具方法书,他并不追求读完,而是当遇到问题时,带着疑问去翻看相关书籍,查找不同作者对同一个问题都用了哪些思维模型。
查字典法是点状吸收,比较适合一个问题对应一个思维模型的简单问题。而对那些答案与问题不是简单一对一关系的复杂问题,这个方法就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全面理解作者的思维。这时,我们就需要更系统的读书方法,关键词法。
■ 关键词法:寻找更系统的思维模型
所谓关键词法,就是把阅读的单位从在文章中找思维模型,上升到从全书中找分析逻辑的系统思维。这样,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要先思考这本书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再看作者用了哪些关键词分析这个问题,然后,厘清关键词与问题之间以及互相之间的关系,形成关键词网,也就是我们要找的思维模型。
关键词阅读法分为三步:
1. 分析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书的封面或封底的内容中去找。因为一般出版社的编辑为了让读者快速决定是否需要购书,都会主动提炼全书核心观点作导读。如果封面或封底上没有,那就去序言或后记中找,因为大多数作者都难抵挡在书开头或结尾总结核心观点的诱惑。
比如,《第五项修炼》这本书的核心问题,就在封面上写着:如何打造一个学习型组织?换句话说,这本书研究的是如何让一个团队一直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中。
2. 寻找与核心问题相关的关键词。
通常一本书的核心关键词可以从书籍目录中找到。
比如,在《第五项修炼》这本书的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学习型组织的修炼有五项能力: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这就是与核心问题相关的五个关键词。
3. 这些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他们是以什么逻辑解决问题的?有哪些有效策略?
这个问题我们通常也可以从序言或者后记中去找答案。如果序言和后记中都没有,还可以直接上网去搜别人制作的思维导图,这样也能帮我们节省时间,快速找到核心关键词,建立全书关键词网。
比如,《第五项修炼》这本书的序言中,有一张图解释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这就是《第五项修炼》的核心关键词网。
关键词读书法的好处,是能快速掌握全书解决问题的逻辑和结构,形成清晰的思路。不足之处是,这样只能学到书中看得见的思维模型,但在看得见的内容背后,有时候还有埋藏的更深的思维暗线。而这种暗线往往和作者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型使用的局限性有关,所以,如果要进一步深挖,就要用读出弦外之音的读书法:知人论世法。
■ 知人论世法
所谓知人论世法,是指我们为了弄明白一件事情,既要了解这个人,也要研究人物所处的时代。这样,我们就可以跳出书籍本身,看到背后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型的局限性。
比如,网上有一篇学习巴菲特时间管理的文章,介绍的方法叫“三步走”策略:第1步列出你想要完成的25个目标。第2步选出排名前5的目标。第3步,把所有时间聚焦在完成前5个目标上,对于后20个目标要坚决消灭。这样,巴菲特为了聚焦他的前5个目标,从不参加行业活动,也几乎不参加任何内部会议。
如果你想学习这个思维模型,就必须弄清它的局限性。为此,你就要弄明白他的人生历程、时代背景。读过巴菲特传记就知道,他早年也是参加各种活动和会议的。后来他之所以强调这个方法,是因为那时他已成为有巨大社会影响力、人人都来找他合作的人物。所以,自然要拒绝很多事情,把精力聚焦到关键目标上。这样,我们就能明白巴菲特的思维方式,就是要利用时间的杠杆做大事,拒绝各种低价值目标,极度专注。而这种思维模型,并不适合于我们普通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以上三个读书方法,可以让我们通过读书,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型。除了在读书中找思维模型,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工作中积累。
② 在工作中积累思维模型
工作环境中,不乏优秀的领导和同事。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高质量的思维模型。然而,这些思维模型并不像书上那样,能够看得见。那么,如何才能挖到这些隐性的思维模型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五星笔记法做做会议纪要或工作笔记。
所谓五星笔记法,就是每次做笔记之前先画出一个五角星,每个角代替一个问题,一共五个问题,做笔记的过程就是回答这五个问题的过程,五个问题回答完笔记才算读完了。
这个方法背后的原理就是别人说出来的东西,就算你记下来也还是别人的知识,我们只有对别人说出来的东西进行二次深加工,把别人的知识放在自己的知识体系里,把那些启发和收获与自己的经历、接下来的行动想联系,才能真正获得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型。
这5个问题分别是(如上图):
1. 预判对方要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内容值得讨论?
回答这俩问题,我们可以假想自己是演讲人,我会如何讨论这个主题。这一步的目的,是发现自己和他人思路的差别。
2. 记录对方讲解的逻辑是什么?
在对方讲的时候要尝试画出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图,推测对方的思考过程。
3. 这次讨论中我有什么疑问和启发?
如果对方讲的内容有疑问,或者发现他的想法有局限性,或者联系到了自己某些相关的案例和经验,要及时记录下来,之后加工分析。
4. 对方的做法想法或者给我的启发点,可以提炼为哪些思维模型?
为此我们要追问:这个方法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它的来源和依据是什么?然后,用提炼出的思维模型解释旧道理,以便我们能更深刻理解这个模型。
5. 这些启发点,哪些可以立刻行动?
思维模型不能仅仅停留在想法中,还要变成自己日程表中的行动计划,改变自己的生活。只有可以行动的思维模型,才是真正适合我们的。
其实,五星笔记法本身也是一个思维模型,专门用于提炼思维模型。它不仅适用于会议纪要,也适用于读文章、读书,或者,解读一件事情。
比如,有位先生一直想去KTV玩,可是没有钱。于是,他随便挑了一个包间,推门就说我是隔壁的,玩大冒险输了,惩罚就是过来唱首歌。结果,他用这个方法,唱了二十几个包间,还免费喝了好多酒。
作者看到这件事深受启发,于是,就用五星笔记法深挖。
这件事解决的问题:如何在没钱的情况下免费在KTV唱歌。
这个人解决问题的逻辑:利用大家都熟悉的KTV游戏大冒险,赢得免费唱歌的机会。
这个方案带来的启发和疑问:这是一种价值交换机制,本质上是这个人用时间和服务,为别人创造了欢乐时光。
这个人的做法我可以提炼出的思维模型:在直接资源不足时,实现自己目的的策略,是借助产品创新或组织创新,利用生态环境中已有的资源发展自己。
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学习的方法,只要我们留心挖掘,就能提炼出有价值的思维模型。
经过上面的步骤,我们已经学会了找思维模型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如何熟练应用这些思维模型。
02 熟练应用思维模型
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在《心智社会》一书中曾介绍过派伯特原则:
思维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些步骤,不仅需要获得新的知识,还需要获得新的管理方式来运用已有的知识。
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只是学到很多高质量的思维模型,而没有应用这些思维模型的方法,并不能真正提升思考力。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熟练应用这些思维模型呢?
书中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方法:第一步,举一反三;第二步,刻意练习。
① 举一反三
所谓举一反三,是指为了掌握一个思维模型,我们要把它至少变化三个不同的场景来应用。然而,我们的大脑擅于从具体案例中总结共同的特征,却不擅于从一个抽象的概念出发,联想到完全不同的场景应用。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作者提供了一个方法:思维模型扑克牌法。
所谓思维模型扑克牌法,就是把我们要掌握的思维模型制作成一张张应用卡片,当遇到问题时,像打牌一样抽出卡片,思考所选卡片上的思维模型是否能够用到现在的问题里,如果可以就把这个场景记到这个思维模型的应用案例中。
具体可分为三步:
1. 制作卡片。
核心不是思维模型的概念,而是思维模型的用途(如下图)。这样可以让思维模型和对应场景想连接。
2. 反复拿卡片思考,训练对相关模型应用的敏感性。
你可以经常拿卡片思考,让这些思维模型常记在心。这样,一旦遇到相似场景时,你就会敏感地意识到:原来这个问题还可以用这个思维模型解释或者解决。 然后,再把这个场景添加进去。
比如,作者面试一位同学,询问他的期望薪资。同学说,我在学校专业排名第二,我们排在前三位的同学经常在一起,关系很好。最近大家都在找工作,一个同学月薪15,000,另一个13,000,我相信贵公司会有合理的薪资安排。听完这话,作者突然意识到:这位同学用了”锚定“策略。于是,就在思维模型”锚定“卡片的案例部分,补充上”薪资谈判“的应用场景。
3. 随着案例的增加,不断迭代卡片对思维模型用途和使用范围的定义。
卡片用久之后就会发现,过去以为不相干的两个思维模型,其实本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不同表述。想清楚这一点后,你会发现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思维模型,很多思维模型都是对同一问题不同角度不完整的讨论。这样,你就可以对卡片进行升级,几张合为一张,适用范围变得更加宽广。这时你会发现,你已经拥有了举一反三的能力。
比如:一个思维模型是“讲价要拦腰砍”,还有一个是“希望公众号文章打赏多,就改变最低值”,它们背后的原理都是“锚定效应”,其共同性是解决“想升高或降低人或物的价值”的问题。所以,这两个思维模型可以升级为一个更高级的模型:“想升高或降低人或物的价值时,只需要调整最初参照物(或值)。”,而这一个思维模型,就可以解决前面的两个问题。
至此,我们已经学会了对思维模型举一反三。不过,这只是应用的初级阶段,若想对思维模型运用自如,还需要进一步练习。
② 刻意练习
《教父》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事实上是直觉反应。任何一个领域的真正专家,都应该对他所在领域的复杂问题有这种直觉的判断。那么,如何才能把思维模型应用到直接判断的程度呢?
那就要刻意练习。具体分为两步:
■ 用熟悉理解陌生
我们的大脑习惯并擅长用熟悉的问题类别陌生问题通过类比,我们可以快速理解,并对一个陌生问题建立完整的认识。
比如,高晓松在讲到古罗马历史的时候,就借用了大家熟悉的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做解释:当年古罗马和秦国都是落后的边缘小国,都是通过法家思想治国,最终战胜了传统强国的国家。这短短几句话,就让我们对古罗马的崛起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认知。
■ 用重复提升速度
我们应用思维模型不仅是理解道理,还要能够在恰当时机瞬间调用,这种瞬间反应能力,本质上就是通过大量重复练习,把反应速度一步一步提升到直觉程度实现的。
那么,如何练习才能到达直觉的程度呢?作者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复练习用思维模型解决问题,并每天写反思日记。
每天刻意使用思维模型进行思考,然后,记录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就能形成系统的档案,这对我们回顾、复盘、改进、提升认知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自己方法的局限性,理解自己思维演变的过程。通过反复练习和反思改进,我们应用思维模型的能力会不断提升,最后必将达到直觉反应的程度。
牛顿说,如果说我看的比别人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当我们学会了通过读书和工作向优秀的人学习思维模型,又学会了熟练应用思维模型的方法,那就是学会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思考。这是提升思考力最有效的方法。
04 写在最后
书的最后,作者再次强调:
如果未来中国有起来越多的人能够理解多元思维模型的思考方式,能够用更底层的哲学、物理学、数学、美学等众领域的知识重新解构知识,对知识再理解、再创新,那么,这必然对中国民族文明复兴有巨大推动作用。
用高质量思维模型进行思考,可以快速提升思考力。通过读书和工作,我们可以找到更多高质量的思维模型;通过拓展举一反三和刻意练习,我们就能熟练应用思维模型,不断快速做出正确决策,让人生越来越美好。
书中的亮点还有很多,比如:如何搭建思维模型知识系统;用思维模型建立认知竞争力的底层逻辑;为什么要具备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思维模型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相信你读完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收获。
知识的增加不是成长,思考能力的提升才是成长。愿我们都能通过《好好思考》这本书,学会用高质量思维模型进行思考,不断提升思考力,实现人生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