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武林名家司永亮(上)

作者按:司永亮先生是我师父。本人从小喜欢武术。10岁时,拜沧州老武师崔凤歧为师,学习少林拳,崔老回家乡后,又从师京东民间武师杨武林先生学练八极拳、白猿通臂门、九节鞭等。1965年我在北京分司厅中学读初一,家住地安门雨儿胡同的同学司德琦,他的父亲就是司永亮先生。一次我到他家去玩,见到屋里有很多种兵器,刀、枪、剑、戟、三节棍、虎头双钩等等,非常喜欢,就对司德琦说:“想拜你爸为师学武术。”自那以后,每周日及空闲时间我就到司永亮老师家,学练少林六合门的刀、枪、剑、棍、螳螂腿,传统杨式太极拳108式、太极剑、纯阳剑、五行棍、十一节劈雳鞭、流星锤、绳镖等等拳械功夫。从1965年至1995年,我跟了师父整整三十年。
“文革”期间,学校停课,当时兴起全国大串连活动,同学找我去外地,我唯恐耽误练武功,哪儿也不去,每天在自家院子里练武术。1969年我幸运地留在北京进了工厂,工作之余,也都是去司永亮老师处学习武艺,与恩师接触甚亲甚密,听他讲了许多武林中过去的事情,时至今日还记忆犹新。题图为司永亮师父(前排右二)与徒弟合影
司永亮师父

司永亮先生又名司健民,北平人,满族,生于1915年3月7日(农历二月二日)。住在北平城内后门桥。父亲司良海,原任职天津海上缉私队队长,后辞去,到东北军任军职,母亲司杜氏。和他生活在一起的爷爷,本是清朝官宦后裔,家里有钱,在地安门大街经营着古玩铺。
永亮老师自幼聪明调皮,喜欢耍枪弄棒。爷爷也喜欢练武,找朋友请教师爷在自家园子里教授司永亮国术。永亮老师12岁那年(1927年),家里请来刘子侠。刘子侠师从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蝉,杨氏亲传刘子侠杨式太极门武功,刘子侠师祖时年94岁,己深得杨式太极拳之妙谛,精心将所学尽传永亮老师。后来,刘子侠告老还乡,109岁逝世于山西。
司永亮老师说,他年轻时师父就教导他,天外有天,艺无止境。学会拳术,只有结合实战应用,才能检验出功夫水平的高低。学武艺要试敌,试敌是指和不同的对手较量技艺,通过比试找出胜败原因,一定要胜不骄,败不馁。司先生讲:比试切不可以胜负为愧为喜,因为试手是增长临场实战经验,培养应变能力的有效手段。他还有个经验:你一看这个人挂相儿是练武的,肯定没多大能耐。真有功夫的人不挂相儿,文质彬彬的,这叫“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这经验也来自实际。那是刘子侠先生走后,永亮老师除了每天早晚照常练功之外,也东游西逛,总想着与人比试武艺。那年他19岁,一米八的个儿,块头也不算小。年青气盛,真有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愣劲。听说鼓楼后有一个炸油饼儿的人,四十多岁,功夫练得好。司永亮找上前去好几次,要和人家比试,此人总是推托不比。有一次,两人在胡同里与相逢,那人实在躲不过去,被迫交手,一个照面就将司永亮推到了墙上。之后每天司永亮都到那个油饼儿摊儿去等这人,想拜师学艺,可那人却就此不见了踪影,再也没有找见,司永亮回家和爷爷说了这经过,自然引出爷爷一番感慨。
师父的讲习证书

爷爷后来又托人让司永亮拜师“神手”胡广业先生,习艺几载。胡师祖传司老师弹腿门的十二路弹腿,器械有钩、镢、镗、带(“双手带”,属朴刀类兵器)及少林武功。胡师祖原是冯庸大学教授, 76岁时逝于遵化。
司永亮老师后来又经武林名家张玉莲介绍,拜投清廷光绪二十五年曾任四品带刀护卫,并于光绪二十八年开设“永盛镖局”的武术名家赵鑫洲,成为赵鑫洲的关门弟子,得少林六合门亲传。那时候,每天天不亮,赵鑫洲就在皇城根筒子河岸边教永亮功夫,不论春夏秋冬,从不懈怠。司老师由于得名师指点,加之勤学苦练,二十多岁时已是内外家功夫均有造诣,曾多次参加当时在北平举行的全国国术比赛。先生练的少林六合拳和锁喉枪都曾取得过冠军。24岁(1937年)那年,在北平市国术馆国术教员讲习会太极拳法科讲习期满,获北平市中小学校国术教员讲习证书。
一次,司永亮取得国术比赛冠军后,在众人的祝酒下多喝了几杯,酒后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可能是话说大了,遭赵鑫洲师爷严厉呵斥,还取来两杆枪要跟司永亮当场比试。司先生当时酒也醒了七八分,知道师父要教训自己,不敢不应,接了两招,被赵师爷一枪在左腿外侧扎了一个五寸长的大口子,血流不止。赵师爷说:“扎残废了我养着,看你以后喝酒有无节制,今天让你吸取教训,免得你今后在江湖上吃大亏。”自那以后,司老师滴酒不沾,戒掉了酒。
赵师爷教徒之严,名不虚传。这是有一年夏天,我突然注意到司老师腿上的半尺长伤疤,问老师怎么弄的 ? 司老师才给我讲了上面那段伤疤的来历。
那时候,司永亮老师年轻,好奇心强,也最好较真儿,只要听说有练得好功夫的,一定前去拜访请教。有一次,听说北平前门外有位武术家轻功神奇,能下雨后在水面上走鞋都不会湿(注:民国年间,北平的街道可不是现如今这样。那会儿完全是土地,坑凹不平,晴天趟土,下雨趟泥),就等有一天大雨刚停,亲自找上门去,问:“师叔,听说您有蹬萍渡水的功夫,您能否给我练练,我想跟您学学!”那位武术家说:“你是听谁说的。”司永亮说:“咱北平报纸上登的呀,说您是雨后出门鞋上泥水不沾。”那位武术家说:“哎哟,这不是毁我吗! 那天我去前门买了双鞋,正赶上下了阵大雨。我是等雨停后回家时,没舍得穿新鞋,是把鞋夹在胳膊下光脚回来的,所以鞋没湿,别听信那小报记者的,净瞎编。”司永亮老师通过这件事告诉我说,功夫是靠实练出来的,可不是吹出来的。他认为国术是真实的功夫,掺不得一丝假。就得有股子认真劲儿,道听途说准保误事。
司永亮师父拳照
司老师有强烈的爱国卫民思想,他接受国民党二十九军爱国将领赵登禹、冯志安、宋哲元的聘请任国术教官,在城北的北苑军营教授战士们练穿手拳和四路砍刀。1933年3月9日,在与日本侵略军争夺长城要塞喜峰口战斗中,赵登禹率部队与敌人展开肉搏战,用四路刀法杀得鬼子胆战心惊。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后,司老师为避开日本人迫害,东躲西藏,历尽苦难。
司永亮老师注重习武以振奋民族精神,在二十世纪30年代初期还任教于北平第一、第二国术研究会,于30年代末期自设“健民武术社”研究和传播国术。曾应聘于北平成达中学、翊教中学、辅仁大学、国立师范大学等多所学校教授国术。
司永亮老师在辅仁大学任教期间,与英千里、李凤楼两位先生关系甚密。英千里教英语,抗战胜利后曾任北平教育局局长,他在任教时与司老师两个办公桌相对,英千里也希望大力推广我国国术,在学生中间传播。他的公子英若诚(后成为著名表演艺术家,曾任文化部副部长)到办公室来找他,他总是督促儿子,让他应该好好向司老师学学国术,强身自卫。(待续)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侪辈共担此责,诚邀您加入“武谈”,从今天开始,让改变成为可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