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德上载,天光下临,天地阴阳之用就是地理作法的依据
上篇文章写了天星,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日月五星,形丽于天。更深一层次就是讲天象,引证地理挨星的妙用。
紫微垣居天之中,为天之中枢。中央即中枢,法天象地,中通人事。洛书中五立极,临制四方。二五妙合,抽爻换象,皆源于中枢。
天枢犹如五十阴阳二气发端之所。二十八宿列于周天为经,金木水火土五星列于黄、赤道之间为纬。有宫垣,有经纬,天象即定。
天象定,人事亦然。地理之挨星,法天象地。星以贪巨禄文武破辅弼来命名,是根据洛书九数八卦的代名词。实际上是八卦之一索二索三索,阴阳交媾之结晶。
天地自然阴阳交媾之气,长中少之六子,运斡流通于四极,三才化育,就在九数和八卦的范围。始于此,终于此,终于复始,循环无端,消长靡定,天地人三才合一之道。
史上以挨星名义的说法,不一而足。有左挨右挨入中顺逆挨的,有从向上坐山挨排而去的,有以罗经上红黑字分阴阳顺逆挨的,通通叫挨星,不胜枚举。
真正的挨星,就是上篇文章中的经文:紫微天极,太乙之垣,君临四正,南面而治,天市东宫,少微四掖,太微南垣,旁照四极,四七为经,五德为纬,运斡坤舆,垂光乾纪,七政枢机,流通终始。
所谓的“御”,就是进奉于天子。“掖”就是从旁帮扶协助。载而行就叫“舆”。明白了上面法天象地之意。三垣列宿,千古不易,天体旋转,三垣七政,统一施政,凭借三男三女,随气司政。
所以《青囊奥语》也好,《天玉经》也好,就是围绕天象这段话来展开。有了天象的认识,具体在地理中要怎么理解和使用,这就是紧接着的下一段经文了。
地德上载,天光下临,阴用阳朝,阳用阴应,阴阳相见,福禄永贞,阴阳相乘,祸咎踵门,天之所临,地之所盛,形止气蓄,万物化生,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地德上载,天光下临,就是讲有形之物了,跟上卷无形无质阴阳之气不同。有光则有物,有物才能载。地之所以成形而能载,是因为天光下临的功劳。
光是阳气可见之形,形不离气,气不离形。现在物理证明,可见光是一段电磁波的能量,可见是因为大气层的影响。我们能看到五颜六色,是物体对不同频段光辐射吸收而导致。
地理上认为,先有气而后成形,形不离气,气不离形,这是根本。重理气而轻峦头,贵阴而贱阳者,都是不明天地自然之阴阳,自然之形气。
形气二者不能分离,阴无阳不朝,阳无阴不应。也是说,体无用不验,用无体不灵。但是大多数地理师没有明白真正的体用。干支原理,八卦原理,就是要从先天八卦之体,后天洛书九气之用出发。
真正的相见、相乘,就是形气合一。所以《青囊序》中,才会用“看、察、认、望”等字眼。这就说明一定跟形分不开。周公相阴阳则观流泉,重用实字,地理也属物理,重物质。相之道,在于物体。
如果无物质,如何能相见?无物质,如何看相乘?有形之象,才可见身见乘。相见则吉,中和之气。相乘,太过而不及之义,乘属乖戾之象,所以主凶。
形合而时合者,相见。形合而时未至者,福禄延迟。形不合而时虽至,或者时未至,都是相乘。时未至则祸迟,时既至则咎速。
上面所说形气合一之理,实在是天地人三才一贯之理。所以下句才有,天光下临,地之所盛,形止气蓄,万物化生的语句。
形止气蓄,就是相地最难能可贵的。也就是葬乘生气。气蓄之所,就是生气会聚之地。得此地而葬先人遗骨。气感而应,而与子孙息息相通,自能阴灵致福,亲安则子安。
《青囊经》中卷最后一句是:是故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须而成一体,此之谓化机。这句话总结了化机的宗旨。轻清之气天成象,而后有重浊之地气而成形。
天地相对,就是阴阳相配。形之相对,就是气之相配。所以地理作法,要处处相对,重视相配。地师就是观山水之阴阳。
上下相须成一体,男女相须而成夫妇。阴阳配合,出于自然。玄空之雌雄,出于天成。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研究阴阳,当然先要懂得《青囊经》中的阴阳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