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33计 反间计(败战计)
反间计: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语出元曲《英雄布》。
反间计
太子大军来到成皋三十里外安营扎寨。孙膑见太子迟迟按兵不动,派钟离春来到太子营 中,问太子为何不出兵。太子推说庞涓围而不攻,他必须谨慎行事,以免中计。
成皋城内缺粮,韩国守城的军队不免人心浮动。庞涓派入成皋的间隙随波逐流乘机挑唆守城百姓哄抢粮库,一声内乱迫在眉婕。幸亏孙膑带兵及时赶到,制止了内乱,领头的抢粮 赵壮士被扣押。赵壮士状告冯将军,说冯将军扣发他们的口粮,他们是被迫抢粮。孙膑告诉赵壮士,是他让冯将军扣发粮食,逼他们抢粮,造成城中没粮的假象,这样庞涓继续围而不攻,以便有足够的时间等待秦国援军的到来。
赵壮士将孙膑的话告诉间隙,间隙尚存疑惑。孙膑再布迷阵,使间隙相信城中确实有粮。
间隙逃离成皋,将城中内情报告庞涓,庞涓决定攻城。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反间计;
是在疑中再布疑阵,使敌内部自生矛盾,我方就可万无一失。利用间谍传播假情报让自己的敌人之间互相猜疑而坐收其利。此计最著名的使用者是周瑜。
【原文】
疑中之疑①。比之自内,不自失也②。
【注释】
①疑中之疑:句意为在疑阵中再布疑阵。
②比之自内, 不自失也:语出《易经·比》卦。比,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坎上)。本卦上卦为坎为为相依相赖,故名“比”。比,亲比,亲密相依。本纷六二。《象》辞:“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阵之后,能使来自敌内部的间谍归顺于我。
【按语】
古人按语说:间者,使敌自相疑忌也;反间者,因敌之间而间之也。如燕昭王薨,惠王自为太子时,不快于乐毅。田单乃纵反间日:“乐毅与燕王有隙,畏诛,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惠王闻之,即使骑劫代将,毅遂奔赵。又如周瑜利用曹操间谍,以间其将;陈平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间范增,楚王疑而去之。亦疑中之疑之局也。
按语举了好几个例子来证明反间计的成效。田单守即墨,想除掉燕将乐毅,用的是挑拨离间的手段,散布乐毅没攻下即墨,是想在齐地称王,现在齐人还未服从他,所以他暂缓攻打即墨。齐国怕的是燕国调换乐毅。燕王果然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乐毅只好逃到赵国去了。齐人大喜,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陈平也是用离间之计使项羽疏远了军师范增。
采用反间计的关键是“以假乱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敌人上当受骗,信以为真,作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
【探源】
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前夕,周瑜巧用反间计杀了精通水战的叛将蔡瑁、张允,就是个有名例子。
曹操率领号称的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过长江,占据南方。当时,孙刘联合抗曹,但兵力比曹军要少得多。
曹操的队伍都由北方骑兵组成,善于马战,可不善于水战。正好有两个精通水战的降将蔡瑁、张允可以为曹操训练水军。曹操把这两个人当作宝贝,优待有加。一次东吴主帅周瑜见对岸曹军在水中排阵,井井有条,十分在行,心中大惊。他想一定要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
曹操一贯爱才,他知道周瑜年轻有为,是个军事奇才,很想拉拢他。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过江劝降。曹操当即让蒋干过江说服周瑜。
周瑜见蒋干过江,一个反间计就已经酝酿成熟了。他热情款待蒋千,酒席筵上,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的嘴巴。
周瑜佯装大醉,约蒋干周床共眠。蒋干见周瑜不让他提及劝降之事,心中不安,哪里能够入睡。他偷偷下床,见周瑜案上有一封信。他偷看了信,原来是蔡瑁、张允写来,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这时,周瑜说着梦话,翻了翻身子,吓得蒋干连忙上床。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装作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只听周瑜他们小声谈话,听不清楚,只听见提到蔡、张二人。于是蒋干对蔡、张二人和周瑜里应外合的计划确认无疑。
他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火起,杀了蔡瑁、张允。等曹操冷静下来,才知中了周瑜反间之计,但也无可奈何了。
【故事】
公元1134年,韩世忠镇守扬州。南宋朝廷派魏良臣、王绘等去金营议和二人北上,经过扬州。韩世忠心里极不高兴,生怕二人为讨好敌人,泄露军情。可他转念一想,何不利用这两个家伙传递一些假情报。等二人经过扬州时,韩世忠故意派出一支部队开出东门。二人忙问军队去向,回答说是开去防守江口的先头部队。
二人进城,见到韩世忠。忽然一再有流星庚牌送到。韩世忠故意让二人看,原来是朝廷催促韩世忠马上移营守江。
第二天,二人离开扬州,前往金营。为了讨好金军大将聂呼贝勒,他们告诉他韩世忠接到朝廷命令,已率部移营守江。
金将送二人往金兀术处谈判,自己立即调兵遣将。韩世忠移营守江,扬州城内空虚,正好夺取。于是,聂呼贝勒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向扬州挺进。
韩世忠送走二人,急令“先头部队”返回,在扬州北面大仪镇(分江苏仪征东北)的二十多处设下埋仗,形成包围圈,等待金兵。
金兵大军一到,韩世忠率少数兵士迎战,边战边退,把金兵引人伏击圈。只听一声炮响,宋军伏兵从四面杀出,金兵乱了阵脚,一败涂地,先锋敲擒,主帅仓皇逃命。
金兀术大怒,将送假情报的两个投降派囚禁起来。
2、 皇太极施反间计
努尔哈赤受重伤死去以后,袁崇焕为了探听后金的动静,特地派使者到沈阳去吊丧。皇太极对袁崇焕窝了一肚子的怨恨,但是因为后金刚打败仗,需要休整,再说也想试探一下明朝的态度;所以,不但接待了袁崇焕的使者,还派使者到宁远去表示答谢。双方表面上缓和下来,背地里都在加紧准备下一步的战斗。
到了第二年,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明军。后金军分兵三路南下,先把锦州城包围起来。袁崇焕料定皇太极的目标是宁远,决定自己留在宁远,派部将带领四千骑兵援救锦州。果然,援兵还没出发,皇太极已经分兵攻打宁远。袁崇焕亲自到城头上督率将士守城,用大炮猛轰后金军;城外的明军援军也和城里内外夹击,把后金军赶跑了。
皇太极又把人马撤到锦州,但是锦州的明军守得严严实实,加上天气转暖,后金军士气低落。皇太极只好退兵。
袁崇焕又打了一个大胜仗。可是,魏忠贤阉党却把功劳记在自己名下,反而责怪袁崇焕没有亲自救锦州是失职。袁崇焕知道魏忠贤有心跟他为难,只好辞职。
公元1627年,昏庸的明熹宗死去,他的弟弟朱由检即位,就是明思宗,也叫崇祯帝(崇祯是年号)。
崇祯帝早就了解魏忠贤作恶多端,民愤太大。他一即位,就宣布了魏忠贤的罪状,把魏忠贤充军到凤阳。魏忠贤自己知道活不成,走到半路上自杀了。
崇祯帝惩办了阉党,又给杨涟、左光斗等人平反了冤狱,很想振作一番。许多大臣请求把袁崇焕召回朝廷。崇祯帝接受了这个意见,提拔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负责指挥整个河北、辽东的军事。崇祯帝还亲自召见袁崇焕,问他有什么计划。袁崇焕说:"只要给我指挥权,朝廷各部一致配合,不出五年,可以恢复辽东。"
崇祯帝听了十分兴奋,给袁崇焕一口尚方宝剑,准许他全权行事。
袁崇焕重新回到宁远,选拔将才,整顿队伍,军纪严明,士气振奋。东江总兵毛文龙作战不力,虚报军功,不服从袁崇焕的指挥。袁崇焕使用尚方剑,把毛文龙杀了。
皇太极打了败仗,当然不肯罢休,他知道宁远、锦州防守严密,决定改变进兵路线。他作好一切准备,公元1629年十月,率领几十万后金军,从龙井关、大安口(今河北遵化北)绕到河北,直扑明朝京城北京。
这一着可出乎袁崇焕的意外。袁崇焕赶快出兵,想在半路上把后金军拦住,已经来不及了。后金军乘虚而入,到了北京郊外。袁崇焕得到情报,心急火燎带着明军赶了两天两夜,到了北京,没顾上休息,就和后金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别路明军,也陆续赶到,投入战斗。
后金军突然进攻北京,引起了全城震动。崇祯帝更是急得心慌意乱,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后来听说袁崇焕带兵赶到,心才定了一些。他亲自召见袁崇焕,慰劳了一番。但是一些魏忠贤的余党却散布谣言,说这次后金兵绕道进京,完全是袁崇焕引进来的,说不定里面还有什么阴谋呢。
崇祯帝是个猜疑心极重的人,听了这些谣言,也有些怀疑起来。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被金兵俘虏去的太监从金营逃了回来,向崇祯帝密告,说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订下密约,要出卖北京。这个消息简直像晴天霹雳,把崇祯帝惊呆了。
原来,明朝有两个太监被后金军俘虏去以后,被关在金营里。有天晚上,一个姓杨的太监半夜醒来,听见两个看守他们的金兵在外面轻声地谈话。
一个金兵说:"今天咱们临阵退兵,完全是皇上(指皇太极)的意思,你可知道?"
另一个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个又说:"刚才我就看到皇上一个人骑着马朝着明营走,明营里也有两个人骑马过来,跟皇上谈了好半天话才回去。听说那两人就是袁将军派来的,他已经跟皇上有密约,眼看大事就要成功啦……"
姓杨的太监偷听了这番对话,趁看守他的金兵不注意,偷偷地逃了出来,赶快跑回皇宫,向崇祯帝报告。崇祯帝听了也信以为真。他哪里知道,这个情报完全是假的。两个金兵的谈话是皇太极预先布置的。
崇祯帝命令袁崇焕马上进宫。袁崇焕接到命令,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匆忙进了宫。崇祯帝拉长了脸,责问说:"袁崇焕,你为什么要擅自杀死大将毛文龙?为什么金兵到了北京,你的援兵还迟迟不来?"
袁崇焕不禁怔了一下,这些话都是从哪儿说起?他正想答辩,崇祯帝已经喝令锦衣卫把袁崇焕捆绑起来,押进大牢。
有个大臣知道袁崇焕平日忠心为国,觉得事情蹊跷,劝崇祯帝说:"请陛下慎重考虑啊!"
崇祯帝说:"什么慎重不慎重?慎重只会误事。"
崇祯帝拒绝大臣的劝告,一些魏忠贤余党又趁机诬陷。到了第二年,崇祯帝终于下令把袁崇焕杀害。
皇太极用反间计除了对手袁崇焕,退兵回到盛京。打那以后,后金越来越强大。到了公元1635年,皇太极把女真改称满洲:又过了一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叫清。这就是清太宗。
金人灭北宋后,想找个人帮忙看摊子(管一下中原),先以屠城威胁钦宗的少宰张邦昌做伪楚皇帝,结果33天后,金人退兵,张邦昌认为没危险了,就把皇位交给康王赵构,是为宋高宗。
本计有如下两种含义:
一、使用“反间”。就是要充分地利用“反间”来达到获取情报,扰乱敌人的目的。敌人的间谍之所以有被我利用的可能,就是因为很多间谍都是为敌人所给的钱财所驱使,谁给他钱,他就为谁卖命。如果间谍觉得我们给他的钱比敌人给的优厚,那么他就会转而为我们服务。所以收买敌人间谍的主要手段,就是“厚赂诱之”。
二、分化离间。就是在敌人之间或内部挑拨是非,引起纠纷,制造隔阂,破坏团结,使之反目为仇。敌人内部如果团结一致,就会形成强大力量,难以战胜。分化离间要从心理上,即从根本上把敌人分散开来,这时无论是哪部分遇到危难,其他部分都只能袖手旁观,甚至幸灾乐祸。所以分化离间是一种彻底的分敌之法。
【对策】
防范反间计应注意采取如下对策:
一、信息要封锁。凡属重要信息,特别是关键时刻的重要信息,绝对不能随便泄露出去,对所有的无关人员都要严加封锁,特别是有可能接触对方的人员更应该这样。这样即使我方的间谍被敌所收买利用,他也无法取得我方的重要情报。
二、间谍要可靠。凡我们派出的间谍,要进行全面审查,不但要求其具有做间谍的基本能力,更要有坚定的立场。所谓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与这里所讲的“慎用”是不同的。
三、情报要推敲。尽管我们派出的间谍不被收买,他所获取的情报也不一定就是很可靠的。所以对间谍带回来的情报一定要反复推敲,在推敲验证的时候,绝对不能以“自己认为应该如此”来推断。
四、多方取证印证。同一事或同一地,可以多方位地派出若干间谍,让他们从不同的侧面获取情报,这样我们可以将各方面的信息相互印证。
《用间篇》是《孙子兵法》全书中的最后一篇,主要论述在战争活动中使用间谍以侦知、掌握敌情的重要性,以及间谍的种类划分、基本特点、使用方式等等。它是孙子从理论上对前人丰富的用间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中国古代用间思想体系基本形成的重要标志。
孙子主张战争指导者必须做到“知彼知已”;而要“知彼”,即“知敌之情者”,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用间。孙子认为同战争的巨大耗费相比,用间实在是代价小而收效多的好办法,必须充分运用。 孙子认为,要成为胜利的主宰者,关键是看是否能“遍知”(全面了解敌情),是否能“先知”(预先掌握敌情),有没有真正做到“知彼知己”;而要“知彼”的关键,则在于“知敌之情实”,达到这一目的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便是巧妙使用间谍。在孙子的眼中,用间是投入较少而回报较多的合算买卖,具有战略全局的意义。
用间有五
《孙子兵法·用间篇》说:“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孙子将用间活动按其性质和特点分门别类划分为五种。
知已知彼 百战不殆
第一种叫做“因间”,又称作“乡间”,就是指利用敌方阵营中的同乡亲友关系打人敌人内部,探消息,搞情报。
第二种为“内间”,即舍得花大本钱,罗致收买敌方的官员充当间谍,如战国时期秦国贿赂收买赵王宠臣郭开等人,借刀杀人除掉赵国名将李牧。
第三种为“反间”,就是用乾坤大娜移的功夫,借力打人,设法使敌人的间谍自觉或不自觉地为我方所利用,从而达到扰乱敌人视听,搜集各种情报的目的。
第四种为“死间”,就是要心肠如同石头一样硬、血液如同冰水一样冷,“舍不了孩子套不住狼”,故意散布一些虚假情报,以牺牲自己方面间谍的代价,诱使敌人上当受骗。
第五种为“生间”,就是让自己的间谍在完成搜集情报的任务之后,能够巧妙脱身,平平安安返回大本营报告敌情。
【用间原则】
《孙子兵法·用间篇》说:“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
间谍活动既然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成败,而要做好用间工作,真正发挥用间的作用,关键的关键,又在于在用间的过程中严格保密,滴水不漏““事莫密于间”,使得敌人根本无法了解我方用间的动态,掌握我方用间的规律。正因为需要高度保密,所以间谍的人选,不能不是将帅的最亲近之心腹,使得为将者十分熟悉他们的性格、才能以及爱好,能够牢牢地加以掌控;而同时他们也甘心于服从军队的整体利益,不计个人的安危得失,矢志不渝地效忠于将帅本人,因此,用间的定位也就只能是“三军之事,莫亲于间”了。
由于间谍工作带有极大的风险性,随时随地有被捕乃至掉脑袋的可能性。为了鼓励人们解除后顾之优,心甘情愿去从事这个充满危险的行当,有必要在物质上为他们提供最优厚的补偿,以报答酬谢他们为国家、为军队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于是乎,便有了“赏莫厚于间”这一原则的确立。在孙子看来,用间如同从事其他军事活动一样,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条件。这些素质与条件,概括起来,就是“圣智”、“仁义”和“微妙”。只有聪明睿智的统帅,才会把用间当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来认真对待;也只有仁慈慷慨、素孚众望的统帅,才能赢得间谍的由衷信赖和热忱拥戴,愿意前仆后继,尽个人最大的努力去攫取敌方的情报。
新中易解《三十六计》之三十三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一、计名:“反间计”从历史故事中概括而出。如三国时,周瑜利用曹操派来的间谍蒋干进行反间活动,使曹操斩杀了大将蔡瑁、张允;还有汉朝刘邦的谋士陈平,用金钱收买楚军将士,传播谣言,离间楚王和军师范增的关系。项羽果然怀疑范增与刘邦暗中勾结,致使范增离开项羽回老家,病死途中。这也是在疑阵中再布疑阵的策略。
二、解语:按照此卦的推理结果,在疑阵中再布置一层疑阵;利用自己内部暗藏的敌人间谍来误传假情报,这样就不会因有内奸而遭受损失。
三、易解:
1、“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是水地比卦六二爻的象辞,比卦的卦画是(000 010)。六二爻动,变为坎卦,坎卦的卦画是(010 010)。以比卦六二爻象辞为主占,参考变坎卦。
2、“六二:比之自内,贞吉。”“象曰:比之自内,不失自也。”意思是说:“六二爻从内部亲密比辅君主,不曾自失正道,所以吉祥。”
3、比,是相亲、依附之意,此卦下卦坤是地,上卦坎是水,地上有水;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正是相亲相辅的象征。从卦形上来看,此卦的主体是九五爻。九五为当位之阳爻,又属君位,至中至正;上下又有五个阴爻追随着:象征在一个团体中,群众依附领袖的形象。
4、然而,五阴追随一阳,是就卦的整体形状而言的。若在战争中占得此卦,须分内外以区别敌我,这时就不再是单纯的群阴比阳之象了。分出内外卦后,因为上卦有强大的九五爻,而且每一爻都当位;下卦坤则为至柔至弱之体,而且有两个爻不当位:可见双方实力悬殊,自己只有充当追随者的资格。
追随即“比”,但此时已不再是群阴逐阳那种自然的追随,而是作为附庸、臣下、奴婢的屈辱之比。附庸国的安危,全视宗主国的需要而定,所以随时都有开战的可能;还有,若是不愿意俯首称臣,那么即刻就会兵刃相见;总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而一旦拉开战幕,以双方的实力而言,除了用计谋出奇制胜外,自己只有束手待毙。内卦坤是阴谋诡计的总象征,暗示着用计是此时唯一的出路。
5、计从何出,可看卦形所显示的反常处。上下卦既为敌对之体,那么,下卦之初六、六三,分别与上卦之六四、上六相斥,便属正常现象。只有六二爻与九五爻的相应,显得极其不合情理。
九五爻是敌方的君王,九二为当位居中之阴爻,代表己方的主帅;既然两国首脑阴阳和谐,彼此有情,还打什么仗?即便宣了战,也会很快缔结和约。由于爻象的引申义是极繁杂的,所以,如果此时既不能媾和,又不会弥战,就应当迅速排除六二爻作为己方主帅的象征义,另外寻找其他符合实况的含义。
六二爻位居下卦正中,象征自己的内部;自己内部有人为敌方君主暗为援应,则此人必是间谍无疑。六二爻象辞为“不自失”,表明此人不失节操,忠贞不二。六二爻辞为“贞吉”,即吉祥,没有危险,表明此人或是隐藏得很深,或是己方不便除去他。可见,这是一个既不能消灭,也无法收买的间谍。
由于比卦中只有六二、九五这一对爻阴阳相应,所以他们彼此间的亲密就显得尤为深切。九五对六二,必定是信任有加,言听计从。此时,应当制造假情报,并让六二在及其自然的状态下获悉这一情报。六二必定遣人将此假情报禀告九五,而九五也必定深信不疑。这样,反间计就成功了。
6、参考变卦坎,“坎”是陷阱、重重险难之意。由于坎卦是因六二爻的变动造成的,而六二爻是间谍,所以坎卦的解释,就是敌人落入了圈套,遇到了重重险难。六二爻本来是当位的,变为阳爻后便不当位,在卦形上又表现为一阳凸现在二阴之中的形象,暗示其间谍身份的败露。六二变为九二后,与九五两阳相斥,暗示因间谍误传情报而造成的损失,相当于敌人内部的自相火并;因为坎之九二属内卦,所以又表明我方因敌人的失误而有了可以与其相抗衡的刚强力量。
四、按语:做间谍的,是唆使敌人互相猜疑;做反间谍的,是诱使敌人的间谍去离间敌人。
例如战国时,燕昭王死了。齐将田单利用燕惠王做太子时,对大将乐毅不满,便使用反间计,扬言说:“乐毅同燕惠王有宿怨,怕燕惠王杀他,企图连结齐军,要做齐国国王。只是齐国人还没有归顺他,所以他暂时放松攻打即墨(今山东省平度东南)的计划,为的是等待时机成熟,现在齐国人担心的,就是燕王改派别的大将来,那么即墨就要毁灭了。”燕惠王听了,觉得这话有理,立刻另派骑劫去代替乐毅的职务,乐毅只好逃到赵国去了。
三十六计故事之三十三——反间计
这反间计的原意是说,在一阵之中再布一阵,疑中生疑,使敌人内部滋生矛盾,然后我方万无一失,说的通俗点就是,巧妙的利用敌人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所用,在战争年月,双方使用间谍十分常见,打开孙子兵法,这本说就特别强调了间谍的作用,认为将帅打仗之前,必须先了解敌方的情况,要准确的掌握敌方的状况,不能靠神鬼妖妇,不可靠经验办事,必取之于人。人,就是知敌情者,也就是间谍。
孙子兵法中专门有一篇叫用间篇,列出了五种间谍,利用敌方乡里乡亲,作为间谍的,叫'乡间’;收买敌方官吏作为间谍的,叫'内间’;收买或者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所用的,叫'反间’;故意制造和泄露假情况给敌方间谍的,叫'死间’;派人去敌方侦察并带回来情报的,这叫'生间’,又叫'活间’。
比方说,在三国年间赤壁大战,周瑜用反间计,杀了蔡瑁张勇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孙子兵法谋攻篇中也提到,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为求百战百胜,历代兵家无不设法了解对方,掌握对方的情况,怎么办,派个间谍进行谍报活动,刺探军情,这就常见了,所以,伴随着战争,有谍报战,有反谍报战,谁都想知道对方的情况,谁也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情况,这就是反谍报情况,而反谍报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反间活动,或者说是反间计。
这反间计,就是反过来利用打入我内部的敌方间谍,收买他为我所用,或者让他带回假情报等等....你看,在这五间计当中,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只有反间最需要大智大慧,也最为惊心动魄。关于反间计,历史上有很多的战例,今天我们就说一个,皇太极巧施反间计。
努尔哈赤受重伤一死,这个消息就传出去了,袁崇焕为了探听后金的动静,派使者去沈阳吊丧,皇太极心里跟明镜似的,恨不恨袁崇焕?恨,有心把这使者给宰了,但是一想不行啊,现在还不是时候,后金刚打败仗,需要修整,再说了,我也想借此来探一探明朝的态度。所以不但接待了袁崇焕的使者,同时还派使者到宁远去表示答谢。
表面之上双方面都缓和下来,马傍南山。刀枪入库,实则背地里剑拔弩张,准备下一步的战斗,就这样,一年的时间,相安无事。
到了第二年,皇太极亲率大军,攻打明军,后金军兵分三路来战,首先把锦州给包围起来了。袁崇焕是将才又是帅才,会统兵带队,一算一分析,皇太极的目标是宁远,不是锦州,锦州是扰敌之计,所以决定自己留守宁远,让部将带领四千兵马救援锦州。果不其然,袁兵还没到呢,皇太极就已离开锦州,攻打宁远,袁崇焕一想,怎么样怎么样,我就琢磨他要来吧,亲上城头,领兵带队,进行守城,皇太极这会也真急了:“下云梯,攻城,放炮。”双方面展开肉搏战,袁崇焕把宝剑也拔出来了:“给我顶住,给我砸下去,开炮,放箭。”
整整打了一整天,皇太极一点便宜没占着,双方面互有伤亡,叫人家用大炮给轰回来了,与此同时,城外的援军赶到,这可怎么办呢?里应外合这可是件难逃的大事啊,后金军,暂时撤退了。
皇太极又把人马撤到了锦州,再想打锦州,来不及了,怎么,他家一离开锦州,锦州作了充分的防范,现在的锦州被明军守着,犹如铜墙铁壁,严严实实,再加上天气变暖,后金军老打败仗,士气低落,皇太极一看这仗不能打,再打只有失败了,只好撤兵,是暗气暗憋。
袁崇焕打了个大胜仗:“命人写折子,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师。”起码得让皇上知道啊,做完事情领导不知道能行吗?这不是白忙活了吗?先得得到天子的首肯。
皇上一听,非常高兴啊,就要嘉赏袁崇焕,可架不住有人看着眼红,谁呀?以魏忠贤为首的这些奸臣,特别记恨袁崇焕,魏忠贤在皇上面前嘚吧嘚嘚吧嘚,给袁崇焕穿小鞋:“皇上,袁将军有才啊,不假,但是我现在听说袁崇焕翅膀已经硬了,羽翼已经丰满,未得皇上首肯,私自招兵买马,积草屯粮,现在人马我听说不下十余万人次,万岁啊,这将来有一天,袁崇焕尾大不掉,我们再想收拾可就难了,这袁崇焕现在是给我们在效力,万一有一天调转马头,杀阵京师,对我们可不利啊,我听说您还要授予他外省将军职衔,万岁这万万不可啊,再给他实权,恐怕袁崇焕难以对付啊,这这这...这不行啊,万岁您别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对于袁崇焕我们必须控制,我还听说一件事,袁崇焕锦州被围,没有发兵,为什么?我听说他有心想要降后金呐。”
你看,这大将在外面拼死拼活,不如这朝臣在朝里嘴角一歪歪,嘚吧嘚嘚吧嘚,你干那点事全白干,袁崇焕没落个好,本以为皇上能嘉奖,实则啊,没消息,找了好多天,这明熹宗也没给下文,也没进行表奖,这是怎么回事呢?派人到京里一打听,有人回来了:“将军啊,您白干,您干得再好也白搭啊,就不如九千岁魏王在朝廷里嘴一歪歪。”“是怎么怎么一回事?”袁崇焕一听,当时心灰意冷:“走开,干嘛呀?我拼死拼活呕心沥血,把脑袋别到裤带上,图的什么呀?我最后落下什么了,什么好没落着,没打到狐狸我惹身骚啊,我不干了,不干了。”写辞呈,挂印烽火军,不让,退归乡里。
公元1627年,这位倒霉皇上明熹宗死了,他弟弟朱由检继位,就是明思宗,也就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
崇祯早就了解魏忠贤作恶多端,他一继位,头件事就是把魏忠贤给干了,然后,又为左光斗等人平反了冤狱,这时候一些大臣请求把袁崇焕召回朝廷,崇祯帝接受这意见,提拔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负责指挥整个河北和辽东的军事,与此同时,赐袁崇焕一把尚方天子剑,准许他全权行事,袁崇焕感动的是无可无不可啊,跪倒在地上磕头谢恩。
就这样,袁崇焕重新回到宁远,选拔将才,整顿部队,军纪严明,东江总兵毛文龙作战不力,虚报军功,叫袁崇焕用尚方宝剑把毛文龙给宰了,军威大振。
再说皇太极,打了败仗当然不肯罢休,知道宁远锦州防守严密,决定改变进攻路线。公元1629年10月,率几十万后晋军绕道河北直扑京师,这一招出乎袁崇焕的意料之外,袁崇焕赶紧带兵想在半道上把后金军拦住,但是,来不及了。后金兵趁虚而入,来到北京郊外,袁崇焕得到情报,心急火燎带着明兵赶了两天两夜到北京,没赶上休息,就和后金军展开战斗,其他各路援军纷纷赶到,后金军突然攻到北京,引起了全城的震动,崇祯帝更是心慌意乱,不知道怎么好,后来听说袁崇焕带兵赶到,心,才放到肚子里。亲自召见袁崇焕,慰问了一番。
但是别忘了,哪朝哪代都有小人,魏忠贤的一些余党散布谣言:为什么后金兵能绕道进京呢?这是袁崇焕给引来了,家没内鬼怎么能招来外贼啊?这说不定还有什么阴谋呢。袁崇焕和皇太极说好了,打下大明,两人二一添作五,划长江而治。
崇祯帝猜疑心特重,听了这些谣言,心里也怀疑,正这时候,被金兵虏去的太监,这太监姓杨,神经半夜逃回来了,向崇祯告密:“万岁,可不得了了,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定下密约,要出卖北京。”“啊?这消息属实?”“太属实啦,前天晚上,我听两个守城的兵兵给我说啊,一个说,知道咱们今天临阵退兵是怎么回事吗?那是皇上的意思,皇太极的意思,另一人说,你怎么知道啊?那人就说了,说我刚才看见皇上骑着马朝明营走,明营也两人骑马出来,跟皇上两人商量半天,听说那两人就是袁将军派来的,事成之后,划长江而治.....”说了一大堆。
崇祯帝一听:“呀,袁崇焕啊,看来朕所料属实啊,朕对你有天高地厚之恩,你怎么能这样呢?胳膊肘往里拐,掉炮往里揍啊?哎呀,袁崇焕呐,真应了那句古话:知人知面不知心啊。”这可怎么办?杨太监出主意了:“万岁啊,依我说,现在就得快刀斩乱麻,别等着咱北京被攻破,赶紧选派新武大将接替袁崇焕,把袁崇焕招进宫里,不行就给咔嚓了吧。”“也罢,下旨,把袁崇焕招进宫里。”
袁崇焕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匆匆忙忙进了宫,大礼施完之后,袁崇焕就发现崇祯帝脸色不好,连拉的老长,崇祯帝就问:“袁卿,你为什么擅自杀死毛文龙呢?你为什么叫金兵打到北京,而援军迟迟不来啊?你怎么想的?”袁崇焕一听,不由的惊打冷颤,看见没有,万岁爷跟我这找小茬,翻旧账呢,可这话从何说起?不等他辩解,袁崇焕刚想说,还没等说呢,那崇祯帝的龙刷一拍:“来呀,把袁崇焕给我拿下。”两旁锦衣卫都做好准备了,呼啦一声,一拥而上,给袁崇焕绳捆蛇绑,压入天牢,你爱说什么不听。
有个大臣知道袁崇焕平日里忠心为国,这事办的有些蹊跷,冒死进言:“万岁啊,请万岁三思,这里面会不会有茬头,会不会是皇太极施计啊?”可不管怎么说,崇祯帝就是不听。
就这样,第二年,把袁崇焕处死,皇太极用反间计,除了袁崇焕,退兵回到盛京,打那以后,后金是越来越强大,公元1635年,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洲,又过一年,在盛京称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清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