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入道

西汉错金铜博山炉 河北博物院藏

(图源:一只饭包)

熏香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石器时代,远古先民在燃烧柴草的过程中,发现了香草、香木的功效,于是便有意识地将其放在火中烧熏,以净化空气,改善生活环境。

西周时期,政府已设有专司熏香的官员,熏香成为王室贵族的时尚之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对香草认识进一步扩大和深入,流行佩带香草,熬兰为膏,以郁金入酒等。

最迟于战国时出现了在室内熏香的习俗,随着熏香习俗的传承与流播,熏香文化得以发展,各式各样的熏炉也应运而生。

战国凤鸟衔环铜熏炉

凤翔博物馆藏

熏炉顶端有一凤鸟,其下为圆形的炉体。炉体分内外两层,外层为一镂空的蟠螭纹外罩,从中腰分为上下相等的两个半球,中腰上有4个衔环兽首,附着于上半球的下沿。炉体下有空心八角形立柱和覆斗形底座支撑。底座纹饰镂空,有虎纹和人物等形象。

两汉时期,社会稳定,熏炉的风格开始由异彩杂陈的局面逐步趋向统一,出现了代表时代风尚的特殊形制——博山炉。

博山炉,汉代人直接叫作“熏炉”或者“香炉”,博山炉的名字最早见于东晋葛洪所撰的《西京杂记》,“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

博山炉的得名源于外形,其设计是由山峦层层交叠而成。炉盖高而尖,上面镂雕峰峦、云气,正是象征“三座仙山”的意境,并于炉盖上再刻画人物及异禽珍兽

由于博山炉设计特别,炉盖更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因此它并不像一般的炉香烟直接向上,而其出烟孔是利用山势的层层交叠,多开在曲折隐蔽之处,平视时不见其孔隙,熏烟之时烟会环绕在香炉盖的周围,形成像山岚的形状,之后再袅袅上升,仿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

1

造型优美的博山炉是代表两汉风尚的标志器物,活跃在两汉400年间的历史舞台上,两汉之后因社会巨变博山炉逐渐退出主流社会。

西汉之前,人们使用茅香,将薰香草或蕙草放置在豆式香炉中直接点燃,虽然香气馥郁,但烟火气很大。

战国时代出现了较早的熏炉,到了汉代,质地多样、形制丰富的熏炉大量出现。以炉焚香,既提高了香料的燃烧物化能力,又保持了燃烧体的清洁卫生,因而很快风行于世。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四连体铜熏炉
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四连体铜熏炉由4个方口圜底小盒组成,平面成“田”字形,各小盒互不通连。座足中空,可以见到炉体浇铸的柱状浇口。这种熏炉的盖、炉体盒座足应是分铸的,4个分离的炉体内铸成后,嵌入座足的内范中,在浇铸炉足时才合。炉体由四个互不连通的小盒组成,可能用以燃烧四种不同的香料,从而获得混合熏香的高级定制效果

西汉中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开通,来自东南亚的苏合香、龙脑香等脂类香料输入中国。这类香料在使用时需于其下放置炭火,用炭火的高温将这些香料徐徐燃起,炉身较浅的豆式香炉无法适应此种需要。与此同时,香料的制作工艺也愈发精细,与之配合的新的香炉形式——博山炉出现。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熏炉的底座上透雕着两条蟠龙,两条龙昂首张口咬住竹柄。竹节形的柄分为五节,节上还刻着竹叶,柄的上端有三条蟠龙将熏炉托起。熏炉为博山形,炉体下部雕饰蟠龙纹,底色鎏银,龙身鎏金,炉体上部浮雕四条金龙,龙首回顾,龙身从波涛中腾出,线条流畅,造型奇妙。

西汉刘胜墓错金博山炉

河北省博物院藏

此炉汇合仙山、大海、神龙、异兽等多种元素,不仅反映出汉代人求仙和长生的信仰体系,也体现了大汉王朝“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胸怀与气度。高超的铸造技艺充分诠释了盛世时期汉代工匠高度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西汉刘胜墓骑兽人物博山炉

河北省博物院藏

由炉身、炉盖和底盘组成。底盘内有一骑手力士。添加概述 兽昂首,张口欲噬,颈前伸作挣扎状。力士左手撑兽颈,右手托炉身,抬首侧望。炉身微鼓,壁饰宽带纹一周。炉盖分上下两层,上层铸出山峦和流云,云山间有虎熊出没,人兽搏斗和人物驱使牛车等场面;下层铸龙、虎、朱雀、骆驼及草木、云气等纹饰。

西汉降龙博山炉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炉盖镂空,作山峰形,与炉身子母口相接。炉座为一条身体盘曲的龙,两爪撑地,昂头张口吐舌。一人蹲踞在龙身之上,左手推开龙头,右手托举奇峰耸立炉体,造型稳重而不呆滞,似有力举万钧之势。

汉神兽纹博山炉 河南博物院藏

器由炉、支柱和底盘三部分组合而成。炉体近似桃形,炉盖顶饰一飞鸟,其下有多座相连的山峰,山间饰线刻神兽纹。炉底亦饰线刻神兽纹,并随山势和兽纹的走向,有镂孔多个。其一侧附一矩形纽,纽内套一环耳。支柱为一羽人。羽人下有神龟及四神兽组成的基座。底盘侈口,折沿,浅腹,平底。素面无纹。

鹤踏龟背铜博山炉  魏家庄汉墓出土

济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青铜博山炉

海昏侯墓共出土博山炉11件

海昏侯博物馆藏

博山是汉代传说的仙山,当熏炉中焚起香料时,青烟缭绕峰峦之中,水气蒸腾,一派海上仙山,云雾盘绕之象,宛然仙境。造型独特的博山炉,是汉代的神仙思想的体现,当时全民求仙,博山炉也成为了长生不老思想影响下的寄托之物

汉代是博山炉发展的鼎盛时期,铜制博山炉以西汉武帝时期最为典型,到东汉时期则流行陶制博山炉。

东汉绿釉博山炉

湖南博物馆藏

东汉釉陶博山炉

洛阳博物馆藏

采用立体堆塑工艺,器盖部分以“勇士搏兽”为题材,器座为猛虎回首撕咬。

2

中国古代使用的香草,如兰、蕙、杜若、辛夷等,大多是直接焚烧,释放香气。两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优质树脂类香料如沉香、檀香、龙涎香、乳香、甲香等,或从海上或陆上源源不断地引进,香料的使用由“燃”向“熏”变化,助长了熏香风气的盛行,也直接影响了博山炉的形成。
南越王墓里出土的来自红海的乳香

乳香是在南越王墓的西耳室一个漆盒内发现的,共26克。乳香主产于红海沿岸的阿拉伯地区,是乳香树渗出的树胶和树脂凝固而成的香料。汉代乳香是否已经输入中国虽无文献记载,但从南越王墓的发现来看,乳香在西汉初期就已经传入中国了。

汉代的博山炉被设计成深炉腹、高耸的炉盖,炉盖上有细小的孔眼,这种设计与燃烧树脂香料的方式密切相关。树脂香料不可点燃,只能以烤熔化。树脂型的香料改变了古人直接焚烧艾草、蕙草等植物性香料的方式。

3

熏香在净化室内空气之余,还可以改善自身体味。当时女性对于香料的使用趋之如骛,日常的熏香被认为是保养仪容、增强风度的有效方法。

用香来熏衣熏被也是熏香的主要目的之一。古人的服装质地与今人不同,丝质、麻质等较多,易遭虫蛀,因此熏衣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生香使自身清爽,也是防虫的实际需要。

马王堆出土的这套竹熏罩、彩绘陶熏炉,是现存最早炉、罩成套出土的熏香用具之一。使用时,将香料焚烧,罩以外蒙细绢的竹熏罩,缕缕清香透过细绢均匀散发, 既可熏香衣物,又能祛除秽气,杀菌消毒。

4

东汉末年,随着儒学和神仙信仰逐渐走向瓦解,博山炉日渐式微。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百姓普遍信奉佛教,中国熏香传统习惯和佛教融合在一起。汉代流行的山峦起伏、丛林蔽障、野兽神人出没其间的博山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装饰代之以莲花、宝珠之类。此时出现了青瓷制作的博山炉。

南朝洪州窑青瓷仙人博山炉

南昌县博物馆藏

此器底部盘中高柱承托炉体,上方炉盖雕塑层层瓣片,似如山峦叠嶂,顶上中央直立一仙人。博山炉焚香,散发香气消除室内污秽空气,驱赶蚊蝇。

博山炉至隋唐尚未绝迹。唐代熏炉的造型趋向多元化,制作更加考究,外观更加华美。

韩国百济金铜博山炉,公元六世纪左右,即中国隋唐时期

唐代绿釉莲瓣盘龙博山炉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到了宋代,统治阶级提倡复古,博山盖式的香炉又一次大规模出现。随着明代宣德炉的出现,博山炉从此销匿。

北宋青白瓷博山炉

三峡博物馆藏

参考资料:

【1】孙机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

【2】阮晶京 博山炉的历史

【3】刘芳  两汉思想艺术发展之奇葩——博山炉

【4】康礼凡 从生器到明器——浅析汉代博山炉的嬗变
【5】惠夕平 两汉博山炉研究
【6】吕遇春,熊友俊 江西丰城发现东晋青瓷博山炉
——完——
图文由【博古格物】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0)

相关推荐

  • 中国国家博物馆 “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特展(五)

    错金铜博山炉出于刘胜墓侧室,熏香用具.通体用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炉身分为炉座.炉盘.炉盖三部分.炉座透雕成三龙出水状.炉盘上部和炉盖铸出高低起伏的山峦.炉盖上因山势镂孔,雕塑出生动的山间景色, ...

  • 熏炉

    金铜博山炉 百济故都扶余郡出土 绿釉博山炉 陕西长安县隋丰宁公主墓出土 烛避窗中影,香回炉上烟. --南朝梁·刘孝威<怨> 唐绿釉龙柄博山炉 西安市长安区北塬出土 古人束香草燃之而取其香, ...

  • 却对香炉闲诵经,历代香炉大赏

    金铜博山炉 百济故都扶余郡出土 绿釉博山炉 陕西长安县隋丰宁公主墓出土 唐绿釉龙柄博山炉 西安市长安区北塬出土 古人束香草燃之而取其香,有提神醒脑,驱除邪气的功用,因此很早就创造了香薰这种器具,上至皇 ...

  • 唐宋香炉形制分类及造型特征研究

    摘要:中国的香文化溯至春秋战国,承自秦汉,完善于唐宋时期,而所用之各异香炉亦成为唐宋社会生活与文化之缩影.现存可见与图像可考的唐宋香炉数量众多,面貌纷呈.本文以唐宋香炉为研究对象,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 ...

  • 【坚持】这件事 顶礼膜拜,以香入道,链接智慧

    朋友手工制香,纯天然药香,为利众生.支持朋友,如需请线香,可微信联系制香人助手,微信号:d18553835751

  • 闻其道,攻其术

    一味地制造话题,反倒让人感觉是有"作秀"之嫌!我到以为,人品属性的划分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对中医的热爱发自本真的!    似乎也不是什么大的新闻.因对曾经的机缘所获又有了新悟,故在 ...

  • 《无题两首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唐·李商隐

    唐·李商隐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译文] 当年常听到人们谈论萼绿华,但总觉得她在那遥远的天涯.可到像萧史那样参加盛宴后,没想到竟然可以偷窥宫内花. [注 ...

  • 青山学这8道红烧菜,看着就很开胃,闻着就想吃,再也不想点外卖了

    家常红烧牛肉 材料:红烧牛肉酱1包,洋葱1个,红萝卜1条,秋葵6条,牛腱肉1斤,卤包1个 做法 1准备材料~洋葱(切粗块)红萝卜(去皮切滚刀块)牛腱肉(先汆烫后再洗净备用) 2锅子中加入一碗酱油;一碗 ...

  • 闻道 | 这个时代的人,应学会对新鲜事物漠不关心

    闻 wen dao 道 彼佛国土微风吹动, 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 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 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 念法.念僧之心. 南无阿弥陀佛 念 佛 这个时代的人,应学会对新鲜事物漠不关心 ...

  • 闻道国学:风水堪舆

    闻道国学风欲起 易学起落几多秋 中华沉浮五千年 世人皆醒事自休 大玄空.妙無窮.用九星.挨九宮.分順逆.各不同.每八卦.一卦通.躔何位.落何宮.夫與婦.各相從.隨元運.判吉凶.山管山.水管 水.兩條路 ...

  • 闻道未迟!沈鹏先生诗书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今天上午闻道未迟--沈鹏诗书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来自国内艺术界和新闻媒体的嘉宾们齐聚一堂欣赏沈鹏创作的诗书作品感悟沈鹏在问道求真之路上的谦逊与不懈以及为人为艺的人生高境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 ...

  • 成本低又鲜美的几道美食,快速出锅闻着香香的,很诱人又下饭

    木耳炒鸡蛋 食材:干木耳1把.鸡蛋3个.胡萝卜1段.大葱1段.油盐适量 做法: 1.将木耳提前用温水泡发好,大葱洗净,将大葱顺长对半切开,在斜刀切成段,胡萝卜切成片: 2.将鸡蛋磕入碗内,搅打均匀,锅 ...

  • 王川谈书法:沈鹏闻道未迟诗书展,孙晓云讲话,吴为山题字最亮眼

    王川谈书法:沈鹏闻道未迟诗书展,孙晓云讲话,吴为山题字最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