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爱分享的人,能量常流通,多有好运气

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为什么有的人运气好,有的人运气差,是命不好吗?不是。

根本原因是:人的一言一行,符合自然规律,则顺;不符合自然规律,则逆。

《道德经》是一部讲天道规律的典籍。

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条规律,老子说“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爱分享的人,能量常流通,多有好运气。

1、分享,是为了平衡能量,自然来去,平安无事。

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看,人活在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而得道之人看问题的视野,已经从物质升华到能量。他们看世间万物的角度,更贴近宇宙的本真。

太极宗师张三丰,有一首长诗,叫《无根树》。

他从更高的角度看人类,发现每一个人,就像生活在宇宙海洋中的无根树,随宇宙的能量波而逐流,无法稳定。人和人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通过能量场彼此联结。

西方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人类集体潜意识。也就是说,在潜意识的层面,人和人之间是互相联结的;而在三维的层面,人的个体是互相独立的。

道家的先祖前辈,洞察宇宙的规律和本质,以哲学的形态展示。

老子说,道法自然。

人也是宇宙一分子,理应遵循自然。什么是自然?就是能量来去通畅,没有堵塞,没有停滞,自然流通。

得到,代表能量流进来;分享,代表能量流出去。

普通人的毛病,是喜欢占有。舍不得,放不下,所以能量卡住,不自然流通,不符合“道法自然”的天道规律。

分享,是为了平衡能量,自然来去,平安无事。

2、“多藏必厚亡”,能量堆积,则被削减,带来损失。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能量场阴阳冲和,是平衡的。多藏,是指进的能量,远远大于出去的能量。

比如说,收敛财富,收藏物品,承载名利和声誉,等等,都属于多藏。

老子说“多藏必厚亡”。一个人进来的能量越来越多,慢慢地,人的能量就失去平衡,能量不断堆积、壮大,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天道削减。

“天道如张弓,损有余,而补不足。”物壮则老,盈满招损,这是一条天道的规律。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一个人太有钱了,容易隐藏祸害;一个人太有名气了,容易招来诋毁;一个人收藏太多,则有其它的损失,比如健康,或者财物。

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因为喜欢收藏这个爱好,晚年的时候给自己带来大麻烦,他生病住在医院里,连自己的亲儿子都不能去看望。季羡林先生年轻的时候喜欢收藏,其中有乾隆的真迹,这些价值连城的东西,自然引发争端。这些事是真实的,我读季羡林晚年的口述自传史而知道。

民间供养的四方财神,有一位叫“陶朱公”。陶朱公,历史书记载是范蠡。你可能不知道范蠡,但你肯定知道西施,知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范蠡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自己功成身退,携带西施悄然隐退。

隐退以后,范蠡改名换姓,后来叫陶朱公。他擅长经商,迅速积累财富,又三次散尽家财,救济贫困,打破“为富不仁、义不掌财”的人性弱点,由此后人拜他为财神爷。

范蠡可聚财,可散财,懂得能量的平衡。他把道家的规律和智慧,运用得淋漓尽致,是历史上的一位大成者,值得我们认真借鉴学习。

3、爱分享的人,保持不盈满,多有好运气。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有智慧的人,顺应天之道,进出通畅,保持不盈满,自然得长久。

保持不盈满,不一定是淡泊寡欲,而是让自己的能量场保持平衡,有进,有去,有收获,有分享。

爱分享的人,多有好运气。

有两个原因,一是这种行为符合天道规律,有进,有出,能量自然流畅,自然有好运。二是爱分享的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你分享出去的东西,也会得到相应的能量反馈。

比如,平时邻居或者同事有什么事,你经常帮助他们,你收获了感激的正能量,下次你有困难,别人也乐意帮助你。平时你有好东西,喜欢分享给别人,别人有好东西了,也会分享给你。

这是一种能量的流通。

《道德经》的内容是以教条的形式呈现的,作者自信有余,但反省不足,这一点就不如孔子做得好。孔子博学多才却始终敏而好学,五十多岁了还韦编三绝读《易经》。作为儒家学派的宗师,孔子为儒家的发展注入了孜孜求索的精神,而老子强调的是“道法自然”“无为而为”,对后天的反思和学习重视不够。

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自我超越,一个学派、一个民族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历史选择儒家而不是道家作为中华文明的主流学说,与其说它是统治精英的偏爱,不如说它才是社会发展更需要的学说。

《道德经》字里行间,留给人自主思考和理性思考的空间非常小。对比之下,以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为主开启的思辨传统,非常强调开放的对话、探究和争辩,不仅激活了一代又一代思想家,也为后世科学、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