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黄宾虹的山水画难以读懂?那是因为你没有真正进入他的内心
导言:在近现代绘画史上,黄宾虹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画家。他在世时难觅知音,被讥为“乱涂乱画”,1936年,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认为:黄宾虹是个“落魄画家”。他的画作不为时人所喜,更是难以得到“专业画坛”的认可,以致于在生命弥留之际,黄宾虹抒发了“我的画要五十年后才能为世所知”的感慨。虽然在50年之后,黄宾虹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中屡创高价,在画坛形成了“黄宾虹热”:师黄画家纷至沓来,学术论著不断涌现,专题展览层出不穷,各类媒体广为传播。从表象上看,黄宾虹的“临终预言”似乎已经应验,黄宾虹不仅已经为世所知,更是得到学界与画坛的高度认可。盛名之下,知音难觅。真正读懂黄宾虹的,却是寥寥。黄宾虹的画作为何如晦涩难懂?本文就此问题作一简单探讨,欢迎广大书画爱好者批评指正!
关键词:黄宾虹;山水画;笔墨;
黄宾虹 1950年作 山水81×33cm22
一、黄宾虹与一般的职业画家不同之处在哪里?
黄宾虹与一般的职业画家有很大区别,他从不卖画,不搞展览,是一个学者型的画家,作画是他的一种思考方式。同时,像中国传统文人一样,“格物, 致知”是为了,“诚意,正心”。1951年他写给友人函中说:“山水乃写自然之性, 亦写吾人之心”。 所以绘画在他看来,主要不是一.种技能性的工作,也不是为视觉提供快感对象,而是像司马迁那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黄宾虹 江浔山矗
二、黄宾虹的作画思考方式是看懂他绘画的一把金钥匙。
黄宾虹经常考虑的一个问题: “古人论画谓'造化入画,画夺造化’,'夺’ 字最难。造化天地自然也,有形影常人可见,取之较易;造化有神有韵,此中内美,常人不可见。画者能夺得其神韵才是真画,徒取形影如案头置盆景,非真画也。”问黃宾虹所思考的乃是中国画的“元问题”,这个问题恰恰是“画匠”乃至“作家”不肯思考的。
这个问题包含五个层次:
第一、造化如何“入”画?
第二、画如何“夺”造化?
弟三、造化有形有影,有神有韵,形影可见故易取,神韵不可见故难夺。
第四、徒取形影非真画,能夺神韵方真画。
第五、神韵即内美。
这五个层次归为一点,也就是一一个问题:绘画如何“夺”内美?这就是中国画的“元问题”,黄宾虹画学体系即循着这一-“元问题”的提出和解答而建构。这个“元问题'之所以难解,应在于它开始即为自己设定 了一个悖论:造化之内美不可见,却必须夺之入画:造化之形影可见,却不能徒取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