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父母的意见要不要听?
大家好,我是江晓。
中国上下千年,“孝道”贯穿始终,孝顺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出现了很多“父母大于天”、“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等流传百世的名言警句。
近几年很多朋友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就是如题所言:孝顺没有错,但贫穷父母的意见要不要听?
这个题目太有争议,激进派和保守派一直争论不下,我作为中庸的“墙头草”,实在不知道如何系统的回答这个问题,只能给大家举个栗子。
栗子中的主人公是现实存在我身边的,我的发小,从小学一直玩到现在。她从小就是个温柔可人的姑娘,善解人意知书达理。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胜在只有她一个女儿,还是成长的比较开心的,没有遭遇那些重男轻女的烦心事。
姑且称她为小柔吧。
后来父母那一辈经历了改革开放,受到了不一样经济的冲击,小柔的父母下岗了,那时候小柔上初中吧,后来她的父母找了一份在单位看大门烧锅炉的工作,工资微薄,勉强养家糊口,但这也没耽误小柔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小柔学习很好,班上学习委员。
后来中考的时候,小柔成绩好,考重点高中不成问题,但是父母对于她到底要上高中还是中专打起了算盘,中专有国家补助,高中要自费,中专出来就能直接工作赚钱,高中还要考大学,大学还要学费,在浪费四年还要出来找工作。
是的,她的父母把上大学称作“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意思明显,小柔抗争也没啥用处,看着穷困的父母,善良的小柔也不想让父母为难,听话的去了中专。小柔在中专里学的是电气化一类的东西,具体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同学都在混天撩日,而她一直在认真刻骨努力的学习,偶尔平时回家给我打个电话,她说同学们都说她假正经,上了中专还想什么学习。她笑笑说我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我的人生是我自己的。
后来我考了大学,小柔也工作了。
再后来有一天小柔来找我,说自己在某个集团下属公司表现良好,被总公司要走了,总公司在上海,她来找我告个别,问我能不能带她逛一逛大学校园,那眼睛里面充满明亮也充满了羡慕和渴望,我陪了她一天,陪她去图书馆去我们系的公开课去我们食堂吃饭,她说,如果时间可以重来一次,可能我会选择抗争上高中读大学。然后她又接着说了一句,只是也许,只是可能。
我安慰她说,你现在也很好啊,提前进入了社会,还去了上海,有很大的发展。
她点点头,说我一定会在上海努力的。
事实也是如此的,小柔性格温顺做事严谨又貌美如花洁身自好,不但工作有很大的提升,工资也是年轻人的佼佼者,还吸引了很多追求她的男孩子们。她在电话里面说,我现在不谈恋爱,我要好好工作,有一天在上海站住脚,才能平等的追求我的爱情。
后来,小柔又来看过我一次,和两年前要去上海的那个她完全不一样了,天囊之别。秀丽长发,踩着一双高跟鞋,画着淡雅但明艳的妆,整个人洋气又优雅。她给我买了礼物,价格挺贵的,我说让她省着点,回头在上海买房子我要去蹭饭蹭住。她巧笑如花,说这个是绝对没问题的,我现在是我们公司中层,再过几年有资格在上海买单位的福利房了。用很便宜的价格。
当时两个同龄的少女,一个扎着马尾穿着运动装球鞋,一个披着头发穿着职业套装踩着高跟鞋,一起憧憬着美好的如近在眼前的未来。
我是属于那种没有出息的孩子,恋家,我大学毕业听从父母的意见进了某个单位,工作安稳工资中等,优哉游哉,考自己喜欢的证书,学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就在这个关口,她说她要回家啦。
真是一头懵,前几个月我们打电话,她还说单位的福利房他们这一批已经申请下来了,她榜上有名,象征性的交点钱就可以,公司为了留住他们这样的年轻技术骨干,特批下来的福利政策。
这为什么说回来就要回来了呢?
她在电话里是这么给我说的,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是一年不如一年,父母都有各种慢性病,赚的钱还不够医药费的,而且父母有时候会给别人产生一些矛盾,人家就说她父母没孩子在身边孤寡老人什么的,老年人的想法就是觉得身边人都欺负他们。所以让她回家撑腰。她二十五岁了,在我们这个小县城,大多数姑娘已然婚嫁,孩子都有的多的是,而她依然为了事业而奋斗,她的父母不可以理解,觉得姑娘家家的事业做的再好有什么用处?不还要嫁人的?
她说父母在电话里哭的声嘶力竭,说她不孝顺,说她小时候多么多么疼她各种。她说这是近几年父母给她的第N个电话了。这一次她要再不回去,父母说就在锅炉房里吊死算了。
小柔的父母吧,怎么说,老一辈人都是端着铁饭碗习惯了呢,她的父亲性格好,爱好伺候花遛鸟,她的母亲也是个洋气的姑娘,喜欢跳舞到处旅游,这种生活在有经济支撑的情况下,还是比较惬意的。但突然经受下岗大潮,这一批工人又没有什么能拿上台面的技术,只能摆个地摊看个大门做一些低难度的工作糊口,既然工作难度低,肯定是钱少,小柔的父亲依然养花遛鸟,她的母亲依然攒点钱就出去旅游买新衣服,其实我是看不过眼的,虽说小柔是个女孩子,不需要承担结婚买房的重任,但怎么也要为女孩的未来所着想吧?而且,小柔每个月都要寄一大部分的工资回家,她父母就吃各种油腻的肉,喝酒,不节制嘴,现在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小柔带他们去上海看专家,说了要忌口多锻炼,老两口也丝毫不注意。现在回想起来,他们两个不让小柔上高中考大学就是自私之举。
小柔是那么争气的一个女孩子,步步退让,这次好不容易在上海混出点名堂,却还要被父母逼着重新回到小县城?一线城市和五线县城该选谁不知道的吗?
我竭力劝阻小柔回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巴巴的说了两个小时,小柔说,晓晓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可是我只有一对父母,失去了再也不会有了,再说你要对我有信心,我还年轻还可以重头再来的。
好一句我还年轻,可以重新再来。
结果小柔回来就被父母逼着相亲了,依旧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架势。
小柔的技术性工作在我们这个五线小城算是冷门的职业,也没有什么大的发展潜力,她回来就在一家工厂里做技术员。
再后来嫁给了副厂长的儿子,以她父母的话就是家境殷实,人好踏实。
她结婚的时候我去给她当了伴娘,婚礼在新郎父亲乡下的一栋小别墅里举行,说是别墅,就是农村独门独院的自建房我看着小柔一直礼貌着微笑着,优雅得体;在看着其貌不扬举止粗俗的新郎,在这个算是大喜的日子,我没问她,她的心里难不难过。
婚后几年,不咸不淡,她生了儿子,闲时看些专业书,她的公婆老公都催她多生几胎,说他们这种“有钱”的家庭,生十个八个养也不成问题。
她和我相聚的时候,淡淡的说起这个问题,说什么家庭呢?儿子不过事业单位的普通工作人员,母亲家庭妇女,父亲已快退休,在这个城镇一家人一个月加起来一万出头的工资。钱是次要的,我想给儿子报一个英语培训班,他们觉得洋鬼子的东西学那个干什么,我想给儿子报个阅读口才班,他们又觉得,说话谁不会说,那种班就是骗子,要不学点乐器吧,他们都说我折腾,他们儿子从小放养在野地里,不照样长得壮实,达到了男人的“成功”,他们认为有个工作,娶了媳妇生了孙子就是一个男人的成功。呵呵。
再后来,小柔想用上海带回来的积蓄开一个咖啡馆,虽然离开那个为之努力奋斗多年的快节奏城市了,但小柔依然怀念那时候她加班结束之后坐在楼下咖啡馆里的惬意时光,我是懂的,那时候小柔还专门去学了做咖啡的手艺。她也提起过,以后如果不工作了,就开一家咖啡馆的梦想。
结果这个梦想遭到了她公婆老公还有父母的耻笑,公婆说她不好好在家看孩子生孩子,整天想三想四的不是个正经女人;她老公说她只不过在上海打了两年工,钱没赚多少,毛病到学了不少;她父母说她应该收收心,别再想那些洋玩意,有那精力不如再生几个。
小柔这次没在忍,果断了老公分居了,租了一个小房子在外居住,前几天去看她,房子里没有暖气,但有的是床头柜上煮着小柔做的咖啡,满屋弥漫着咖啡的香气,我和她一人端着一杯摩卡,相对无言,也是一种享受。
到底后没后悔我一直没张嘴问她,什么时间愿意开始自己的新生活都不算晚吧。
你看,这就我身边活生生的例子。
如果有人拿自己的道德观和三观来绑架你,口口声声说为你好来让你放弃你的梦想和前途,嘲笑你的坚持和努力。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远离这种负能量的人,认为他们不怀好意。
但为什么这个人变成父母之后我们就轻易妥协了呢?
老一辈的很多人之所以活的失败戾气阴暗不堪,就是因为,他们的见识短浅、思维狭隘、缺乏闯劲,他们可能也是出于真心为你“好”的,他们用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告诉你,还是在家安全,虽然井底之蛙,但胜在吃的饱穿的暖,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外面的世界多危险啊。
外面的世界为什么危险?是因为这是他们认知的盲区,他们认为已知的是安全的,未知的一定是险恶的。所以他们用自己“爱”来禁锢孩子,一句声泪俱下的“我们都是为你好”毁了孩子的下半生。
国外的教育学家不谈孝道,他们一般都是敬告父母如何教育好孩子,如何规范自身,他们对儿童的心理保护是我国一直都空白的领域,例如瑞典教育家哈巴特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也曾说过“人类的双亲是最自然最恰当的教育家。”
当然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于孝道的解读也是非常繁多和细致的,其中有一句话为: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其意思为: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缺点应该委婉地劝止,如果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对他们恭敬,不加违抗。只在心里忧愁而不怨恨。”
高下立判。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孝顺是应该,但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父母不可能为你的人生负责,他们的人生还过的一团糟呢,我们还是在最大尊重他们的同时,走好自己的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