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20209
这次出门,真是一件紫黄都没带。
行囊中唯一和红木粘得上边儿的,只有一把筷子。
地地道道的实用与使用品。
严格地说,这算不得当今天朝红木国标定义下的“红木”,因为所用材料的名字,叫做“乌梅”,传统的广东民用筷子料。
筷子的出处可靠可考,制作方是号称“酸枝世家”的广东名家冼联广家族。冼家祖上据说是民国时期广州本地的红木家具制作名工。
那个时候的广东,没有“红木”一说,老广使用的词汇,叫做“酸枝” ,即当今国标中的“交趾黄檀”,产地中南半岛。前清民国的“酸枝”,主要来自泰国,后来泰国政府不那么大方了,于是如今的东南亚酸枝主要来自老挝,越南,柬埔寨等。一衣带水的缅甸也出“酸枝”,不过色泽偏浅,从前叫做“白酸枝”。
所以传统的老广木作说法里把“酸枝”一分为四:
油枝 -- 颜色最深,油性最足;
大红枝 – 颜色大红(次之),油性充沛;
红枝 – 颜色红 (比大红次之),油性尚可(比大红枝次之);
白枝 – 颜色最浅 (微红至黄白),油性弱。
前清民国年代的广东之酸枝制作,主要是大红枝和油枝。这大概还是清式审美的影响所及,偏好重色。不过随着清朝末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学东渐,白枝也曾经一度的“洛阳纸贵”,我的祖辈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曾置办过一堂红木家具,用的材料就是老广口中的“白枝”,家里老人讲:当时浅色的白酸枝比颜色深的贵五成。
说远了。关键是筷子。
这“乌梅”,大概算得上是一种“油枝”,至少外观如此。
以前缺乏自然科学知识,植物的分类单凭外观的感性认识,不提也罢。
反正这“乌梅”用来做筷子,在广东是年头十足的。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下行前专门跑到冼师傅的店铺去买木筷子,因为这东西在国内着实不好用。
为何?
如今的神州,家家户户多半用加热式消毒碗柜,往好里说叫做讲卫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际上是空气和用水的质量让人头疼。远的不说,看看龙兔之交的柳州。。。。。。百姓真苦。
加热消毒了,可木纤维结构的筷子就麻烦了。
木纤维呈纵向排列。这个方向性的后果,用常用的话来说,叫做“热胀冷缩”,实际上是“湿胀干缩”,而且纵横方向的胀缩不同。
于是“翘辫子”,尤其是筷子。
换成木头家具,则变形,开裂,翘曲。北京叫“皮楞窜角”,简单地说:不正。
歪了的筷子,用起来自然别扭。
所以加热式消毒碗柜和木头筷子八字不合。
金山这地方比较落后,不仅没有消毒碗柜,自来水也是张口就来地喝。所以特地带了把乌梅筷子,算是给自己留点“红木”的纪念。尽管这个乌梅不入国标红木。
有些事情,吾从传统。
乌梅就是广东筷子的一个传统,经久耐用。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