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19年度气候公报今日发布!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你都了解吗?
2019年匆匆过去
回顾一年来的天气变化
大家脑海里的天气关键词又是哪些?
是气候干燥、大风多、雨水少
还是天气偏暖、台风出没
又有哪些气候现象让您印象深刻?
下面让我们一同探究一番
今日新鲜出炉的“大连市2019年度气候公布”
从中找出您心中的答案
2020年1月7日上午,大连市2019年度气候公报新闻发布会在市委多功能厅举行。中央、省驻连新闻媒体,以及市属媒体的20余家媒体记者参加了发布会。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市委宣传部外宣处处长宋振主持,市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徐凤莉介绍了大连市2019年气候状况、主要天气气候事件以及2019年面向大连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产生活提供的气象保障服务情况。
发布会上,徐凤莉通报了2019年大连市“气温偏高,降水、日照时数、大风和大雾日数均偏少”的气候特点,以及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解读了2019年全市气象部门在气象防灾减灾、重大社会活动,以及面向重点行业和领域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期间,市气象台台长李燕、市人影办主任邓国峰分别就媒体关注的暖冬、人工影响天气,特别是春节期间的气温走势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解答。
一、2019年大连市气候状况
2019年大连市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日照时数、大风和大雾日数均偏少。总体上讲,2019年我市气候条件极端性明显,干旱、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城市运行造成了一定影响。
(一)气候概况
1
气温整体偏高
春、夏、秋、冬四季均偏高,夏、秋、冬三季偏高0.8℃;春季偏高明显,偏高1.5℃。全市年平均气温11.5℃,比常年偏高1.1℃。
全市年平均气温历年变化
2
降水总体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556.6毫米,比常年(613毫米)偏少56.5毫米。其中冬季(2018年12月~2019年2月)降水总体偏多,但1月无降水;春季(3~5月)降水偏少2~5成,出现阶段性干旱;夏季(6~8月)普兰店、庄河、长海降水偏少1~5成,其他地区偏多1~2成;秋季(9~11月)降水接近常年。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逐年变化
3
日照偏少
全市平均日照时数2513小时,比常年偏少36小时。
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逐年变化
4
湿度偏低
年平均相对湿度63%,比常年偏低1%~15%。
2019年大连各区市县相对湿度与常年对比
5
大雾天气偏少
年平均大雾日数31天,与常年相比少6天。
2019年大连各区市县大雾日数与常年对比
6
大风日数偏少
年平均大风日数19天,比常年少7天。
2019年大连各区市县大风日数与常年对比
(二)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年内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阶段性雾、霾、寒潮、大风、春末夏初冰雹、夏季阶段性干旱和极端性台风暴雨等。
1.出现阶段性浓雾和霾。1月11~14日、 2月22~24日、2月28~3月5日、10月19~24日和12月8~10日,由于我市无明显冷空气活动,扩散条件较差,我市出现持续浓雾和中到重度霾天气。其中2月28~3月5日的雾霾天气,持续时间长达6天。
照片来自网友:开心琵琶
2.多次出现寒潮、大风天气。2019年我市出现10次寒潮大风天气,寒潮带来的大风天气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比较有利。
3.庄河地区多次出现冰雹。5月末至6月,庄河地区多次出现冰雹,致使部分村屯果树和玉米受灾。
4.7月出现阶段性干旱。7月份我市平均降水量28.3毫米,比常年(124.1毫米)同期偏少8成,其中长海和庄河是1971年以来最少值。加之气温偏高,致使我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部分粮食作物生长受到影响。
5.8月2~3日全市出现暴雨到大暴雨。8月2日早晨至3日傍晚,受副热带高压后部低涡切变影响,我市出现了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雨量大、雨势强。全市平均降雨量为93.6毫米。全市223个气象观测站中,129个气象观测站出现暴雨,72个气象观测站出现大暴雨,2个气象观测站出现特大暴雨。1小时最大雨量出现在瓦房店北海村,为101.1毫米。此次降水明显缓解了前期的旱情。
6.有两个台风影响我市。受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8月11日至14日,我市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同时伴有大风天气。大暴雨、特大暴雨的区域涵盖了全市84%。此次降雨过程影响时间长,从8月11日凌晨开始至15日早晨结束,累计长达80余小时,过程持续时间之长较为少见。此次降雨过程极端性较强, 大连市区过程降雨量235.6毫米,是1993年以来最多值,是1951年有历史记录以来的第4多值;旅顺过程降雨量267.1毫米,刷新1959年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极值。
受13号台风“玲玲”影响,9月7日早晨开始我市各地陆续出现降雨。其中,庄河东部的两个气象观测站出现暴雨。东部沿海风力较大,最大平均风力和最大阵风均出现在长海县乌蟒村,分别为21.6米/秒(9级)和27米/秒(10级)。
7.庄河出现“龙吸水”现象。8月17日下午16时,庄河黑岛海域出现了“龙吸水”现象,此次“龙吸水”未收到有灾害影响的信息。
8.11月降水量特多。11月我市降水天气频繁,降水量达到46.5毫米,比常年(29.9毫米)偏多近2倍,是1971年以来第5多值。
9.12月16日我市出现历史同期少见的中雨。受冷暖空气影响,12月16日凌晨开始至17日早晨,我市各地陆续出现中雨,16日夜间庄河转小雨夹雪。此次过程降雨量之大和日降雨量之强为历史同期少见,排在1971年以来历史同期(12月中旬)第二位。
10.年内气候波动幅度大。2019年内降水量、气温和日照波动幅度大。降水量季节内波动明显,其中1月和7月降水异常偏少,8月、11月和12月降水异常偏多;气温上半年波动明显,5月、7月和春季气温显著偏高;全年日照时数总体接近正常,但2月显著偏少。
二、气象服务工作情况
2019年,大连市气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大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面向民生、面向决策、面向生产,不断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行政管理。
全面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重大灾害性天气无漏报,24小时晴雨(雪)预报准确率92.5%,全省排名第一。针对台风、暴雨、寒潮、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累计发布决策气象信息502期,为市委市政府科学组织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服务。利用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962条,实现预警信息快速、广泛发布,农村应急广播在线率99%,全省排名第一,助力了气象信息进村入户。
不断加强海洋气象服务。研发黄渤海客运航线智慧气象服务系统,开展专项跟踪式服务,保障大连至韩国仁川、天津、威海等11条航线及6大港区安全运营,并取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通过手机短信、气象服务APP等方式,进一步加强面向渔船渔民、海产养殖及游艇出航等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有效保障海洋经济强市发展。与大连海洋大学联合,向渔民发布贝类浮筏养殖高温风险提醒,促进科学养殖。
不断拓展城市气象服务。新增26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精细化天气预报服务。通过发布杜鹃花、樱花等花期预报,以及银杏观赏期预报,助推大连旅游发展。大连气象“两微·一端·一网”影响力稳步提高,微博粉丝近50万,微信粉丝同比增长27%。与社会各媒体合作,实现各类气象信息广泛传播,为市民出行出游、日常生活提供精准、贴心的气象服务。夏季达沃斯论坛、国际马拉松赛、国际徒步大会以及春运气象保障得到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充分认可。以多种方式加强气象科普宣传,获得中国气象局百部气象科普好作品、十大气象科普创客。
合力做好生态气象服务。加强与生态环境部门合作,联合发布空气质量预报;及时发布雾和霾预报预警。与自然资源局合作,开展森林火险等级预报,4月首次与市森林防火预警中心联合发布了高森林火险红色预警。通过气象部门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发布防火信息,做好防火提示。开展城市通风廊道气象分析及大连湾跨海大桥风参数研究,促进城市建设趋利避害。
为农气象服务助力“三农”。印发《大连市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发展指导意见》。依托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制作发布大樱桃、油桃、苹果三大果业气象服务专报;建立“气象专家+农业专家+农民合作社”三方实时互动的农业气象服务微信群,向果农推广“智慧农气”手机APP。结合农村应急广播、手机短信等手段,及时传递气象预警信息和重要农时气象服务信息,实现气象信息进村入户;联合市农业服务中心发布樱桃采摘期预报可视化产品。
加强防雷减灾气象监管服务。开展防雷安全网格化管理,将协助做好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防雷安全管理列为街道(乡镇、园区)网格管理员职责。建成雷电监测预警平台,对雷电高风险区域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开展“点对点”的雷电灾害预警服务。全市1400多个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防雷装置检测覆盖率达到100%。年内未发生因雷电灾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和人员伤亡。
人工影响天气助力抗旱减灾。全年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27次,发射增雨火箭弹521枚,燃烧增雨(雪)燃焰条435条,增加降水量3.39亿立方米;实施人工防雹作业20次,发射防雹炮弹2575发,覆盖保护面积达4500多平方公里,为森林防灭火、农业抗旱减灾、生态建设作出贡献。
答记者问:
问题1.想了解一下今年入冬以来气温与往年相比,是不是比往年要偏暖些?后期,特别是春节期间,气温的走势是怎样的?入冬以来雨雪的总体情况跟正常年份相比,属于多还是少?后期的降水预测情况是怎样的?
回答:冬季是12月至第二年的2月。2019年入冬以来,也就是进入12月,我市气温与往年相比偏暖,气象数据统计结果表明,12月我市平均气温-1.1℃,比常年同期(-2.1)高1℃。据预测,我市2020年1月份气温略高,预计从今天开始至月底有4次弱冷空气过程,分别出现在1月7~9日、12~14日、18~20日和25~27日。今年春节假期为1月24日至30日,初一至初三有一次弱冷空气过程。我们将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及时滚动发布最新预报信息。
12月份,降水天气不多,共出现3次,但降水量多。12月降水量18.5毫米,与常年同期(7.5毫米)相比多11.0毫米(近1.5倍)。预计1月降水量略多。
近期也就是未来十天(今天至16日),我市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
昨天我市受切变线影响,出现了小雨和小雨夹雪天气,南部气温高,出现的是雨,北部气温低,以雨夹雪为主。这次降水过后,也就是从今天开始至9日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白天最高温度-3~-1℃,最低温度出现在9日早晨,南部-6~-4℃,北部-11~-9℃;同时伴有海上7~8级阵风9~10级,陆地6~7级阵风8~9级的偏北大风;另外今天白天及夜间由于高空冷空气开始南下,地面渤海暖湿水汽抬升,大连这种特殊地形的影响,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会使大连南部出现冷流性降雪,也就是飘雪。从9日白天开始气温开始回升,11至12日又有一股弱冷空气影响,降水概率较小,主要有大风和4度左右的弱降温。
问题2.大连地区的人工增雨作业在抗旱减灾、森林防火、春耕春播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刚刚我们听到,2019年人工增雨作业共增加降水量3.39亿立方米,效益十分明显。请问是不是在有需求的情况下可以随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并且能取得良好效果呢?
回答:人工影响天气是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局部大气实施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等趋利避害目的的活动,是气象科技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既是农业抗旱和防雹减灾的需要,也是水资源安全保障、生态建设和保护等方面的需要,更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但人工影响天气不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需要合适的天气条件。如人工增雨就是在有利于降水的天气条件下,通过人工向云中播撒催化剂来增大降水强度,也就是采取人工干预的方法,在自然降雨之外再增加部分降雨的一种科学手段。增雨作业的目标是要有云而且需要较大面积的连续性可降水云体,尽管有时部分地区短时的云层较厚,但云体对流过强,就不适合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二是需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还要严格按照安全射界在预设阵地上实施,不得在村庄、厂房、易燃易爆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进行对空射击作业。随着社会和城镇化的发展,选择适合人工增雨防雹的阵地变得困难了。三是需要有空域保障。每次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时,必须要申请空域,空域管理部门在确保空域安全的情况下,批复后方可实施人工增雨。所以人工增雨不能随时随地开展,需要满足天气条件和安全条件。
大连市气象局每年都将认真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全力以赴开展人工增雨和防雹作业,积极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大连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