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虹 | 我的北大老师们

文 /夏晓虹

《燕园师恩录》一书作者王景琳是我的大学同学,他把近年所写关于北大老师的回忆文章结集成册,邀我作序,理由是“我的老师也是你的老师”,让我无可推脱。并且,就同班同学而言,景琳兄也算是我在学期间交往最多的男生,确实有话可说。

1981年,夏晓虹在北大南门

话说当年,我是以第二批录取的走读生身份进入北大,错过了与全班同学相互介绍认识的机缘。加以从小学以来沿袭已久的男女生之间的界隔,让我与本班男生也少有往来。以致在感情最袒露的毕业留言中,不只一位男同学提到,大学四年,不记得和我直接交谈过。这其中,景琳兄应是极少数的例外,尽管我们真正熟识起来,也还要到研究生阶段。

大学期间,我第一次对景琳兄留下深刻印象,乃是在三年级第一学期陈贻焮先生开设的“三李研究”选修课上。当时课程刚刚过半,景琳兄即率先呈交了题为《李白从璘辨》的论文。有着“赤子之心”的陈先生批阅后,立刻热情洋溢地在课堂上大力夸赞,景琳兄由此脱颖而出,成为我班古代文学研究的新秀。还记得陈先生对景琳兄大作的评说,除了肯定其好学深思,善于发现问题和组织材料,更指点了论文作法。景琳兄的初稿应是将最关键的史料尽先端出,然后再从头说起。陈先生认为,这条材料应当留在最后,经过百转千回,曲折道来,最后一锤定音,文章才好看。这一教导对我的论文写作也很有启发,所以至今不忘。

陈贻焮(1924—2000)

与景琳兄更多的交集在读研究生之后。特别是1983年夏,按照当时的研究生实习规定,景琳兄的导师褚斌杰先生要带领弟子南下进行学术考察,我的导师季镇淮先生因年迈体弱,不宜出门,便将我托付给褚先生,因此得与景琳兄以及后来做过深圳大学校长的章必功兄同行。王、章二兄跟随褚先生,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我则在近代段。我于是笑称,正是有赖我的加入,本来到了曲阜,拜过孔庙就该折返的二人,才可以延长旅程至江南。必功兄走到南京,已是归乡情切,直接回了铜陵。剩下我和景琳兄,一路跟着褚先生,经上海,到绍兴,从杭州返京。十来天相处,可以想见,说的话足够多。

和我不同,景琳兄性格比较外向。沿途交谈留给我的感觉是,他对自己的学术前途有明确的规划与充足的自信。其实,早在大学本科时期,景琳兄已抱定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志向,选课亦自觉有所偏重。因此,读研对他正是必由之路,录取后选择专业方向时,景琳兄也顺当地进入了先秦两汉文学段,在自己感兴趣且有所积累的领域里继续深耕。这些是我早就知道的。

而我此前不了解的是,景琳兄原来与任课的多位老师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这是读此书稿的一大发现。77级、78级的学生求知若渴是出了名的,课间休息时,授课老师被提问的学生包围,是教室里常见的一道风景。我虽不在此列,但也知道,大多数提问者也就到此为止,不会再登堂入室。而景琳兄不然,他与本书中写到的多位老师显然有更频繁的接触。

比如彭兰教授,早就听说她是闻一多先生的干女儿,由闻先生主持,与日后同在北大任教的著名哲学家张世英结为伉俪,颇具传奇色彩。和景琳兄相同,我也慕名选修了彭先生讲授的“高岑诗研究”,却连期末上交的读书报告写了什么也已想不起来。景琳兄则不仅在课堂上与彭先生有深入讨论,而且多次登门求教,甚至毕业论文的重大修改也是听取了彭先生的意见。我对彭兰先生最后的记忆是,她来参加我们班的毕业合影,因下雪路滑,跌倒摔伤,让我们一直很内疚。现在才知道,原来当时因景琳兄常出入其门,班长特意委派他接送,而彭先生性急,提早出门,方有此闪失。

彭兰(1918—1988)与张世英(1921—2020)

自然,从专业角度说,景琳兄最熟悉的还是古代文学教研室的老师,如吴组缃、林庚、吴小如、陈贻焮、褚斌杰、周先慎诸先生,在本书中都有精彩、生动的记述。其他如现代文学教研室的孙玉石、乐黛云、袁良骏,以及当代文学教研室的谢冕教授,景琳兄也因修课之故,对其学问、风采有所体认。最让我意外的是,除了文学专业的老师,像古文献专业的阴法鲁教授,汉语专业的曹先擢教授,我在校读书时完全未听过课,景琳兄却与之多有过从。不但亲承音旨,他与阴先生还一度比邻而居,拥有了更多日常的交会。所修曹老师开设的“《说文解字》”课,竟然也是专为他与必功兄开的小灶。如此转益多师,深入堂奥,景琳兄治学精进、日后著述丰赡亦在意料中。

值得称道的是,景琳兄叙写师恩并不满足于散碎的回忆,由课堂内外的受学出发,他还进一步查找资料,阅读代表作,在每篇文字中,尽力展现诸位师长的学术历程,引导读者一窥其研究格局。例如,从何九盈先生为我们上“古代汉语”课以及课外的系列讲座说起,牵引出其关于全球化时代汉语与汉字文化意义的著述;记阴法鲁先生一文,以讲授“中国古代文化史常识”课的“概论”开篇,依次述及阴先生在《诗经》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尤其是参与破译宋代词人姜夔的十四首自度曲方面的成就;开讲《说文解字》的曹先擢先生乃是一位善于做“小学问”的大学者,因1970年代参加修订《新华字典》,从而与辞典学结下不解之缘,并最终从北大调往国家语委。诸如此类,由其人及其学,景琳兄逐一娓娓道来,使这册小书拥有了厚重的分量。

曹先擢(1932—)

而从本书的首尾两篇,可知景琳兄进入中文系,原本抱着成为作家的梦想。尽管后来转向学者之途,早年的文学感觉却并未磨损。这使他在忆述诸师长的学问时,也能体贴入微地摹写出其人性情。如林庚先生的诗人气质,阴法鲁先生的善体人意,谢冕先生的活力四射,孙玉石先生的坦诚谦逊,以及褚斌杰先生在“开朗大度、与世无争的背后,隐藏着一颗久经磨难的谨慎之心”,一生不断挑起论战的袁良骏先生,也有一个“不为人所理解的孤独、寂寞的灵魂”。凡此,都在景琳兄笔下得到揭示,令人过目不忘。

景琳兄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央戏剧学院工作,1991年更远走加拿大,至今已近三十年。在异域他乡,景琳兄始终不忘北大出身,无负师长教诲。改以汉语教学为主业后,立成享誉一方的名师;课余尚勤勉治学,与夫人徐匋合著的《庄子的世界》,出版后亦大获好评。撰写此书,在景琳兄是感恩教泽绵长,我辈从旁观看,又感动于其间充盈的至情。

何况,阅读景琳兄大作,对于我更是一次温暖的回顾之旅——年轻时的读书生活,师长们的音容笑貌,同学间的朝夕相处,不时浮现眼前。那是一份永难忘怀的珍贵记忆。

注:本文为《燕园师恩录》序言

王景琳,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与1984年分获北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学位。曾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讲师。现任教于加拿大政府外语学院。出版多种著作,其中与徐匋合著的《庄子的世界》入选2019年年度“中国好书”。

《燕园师恩录》
王景琳 著
定价:68元
ISBN:978-7-5506-3423-7
 点击图片购买 
  扫描二维码购买毛边本  

排版:小孟

统筹:凤凰君

(0)

相关推荐

  • 【藏书】/ 景卫平

    藏书 景卫平 但凡爱书者,大都藏有自己喜欢的书籍.每当打开书橱深情巡视这些不同国籍.时代各异的文学经典时,总有一些触动,一些记忆在心头浮泛.它们之所以置于我的案头或书架,是一种注定的缘分,就像你的故交 ...

  • 难忘燕园 永铭师恩 —— 读王景琳先生《燕园师恩录》

    从朋友圈得知王景琳先生著的<燕园师恩录>一书,甚感兴趣,遂购置一本阅读,有惺惺相惜之感,遂作此文.<燕园师恩录>记叙了王景琳先生在北大求学时的老师,其中包括吴组缃.林庚.吕乃岩 ...

  • 【原创】内蒙古|张瑞芳:花开半夏 感恩陪伴

    原创作者:张瑞芳|内蒙古阿拉善盟 <花开半夏  感恩陪伴> 花开时节,伴随岁月润泽,走过2021半年之久.感谢所有的美好,感谢所有的坚持,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读过的书,流过的泪,喝过的酒, ...

  • 王景琳:迟到的纪念——写在褚斌杰先生去世12周年之际

    2006年11月1日,我的研究生导师褚斌杰先生去世了.我大概是两天后才从家人的电子邮件中获知这一消息的.怎么会呢?我不敢相信,马上给师母黄筠打了一个电话确认此非误传.刹那间,最后见到先生的那一幕一下子 ...

  • 鲁迅首次在北大上课,一开口就被学生嘲笑,10分钟后教室鸦雀无声

    "小红,小象,小红象.小象,小红,小象红.小象,小红,小红象.小红,小象,小红红."杨超越最近爆红的洗脑神曲<小红象>,一经公开歌词就受到质疑.歌词这么幼稚,现在华语乐 ...

  • 纸短情长,感念师恩!教师节一起向各科老师表白致敬

    一方书桌,三尺讲台 一生光阴,四季流转 我们感念师恩 您收集阳光.雨露.星辰的光芒,把孩子们花朵般的心灵点亮:您化作护花的泥土,用爱缩短着心与心的距离:您用青丝研墨,让一条条锦鲤在知识的海洋自由徜徉. ...

  • 同窗聚首 师恩难忘/郝庆

    同窗聚首  师恩难忘 6月20号上午,宝应县实验小学66届五(5)班同学,曾经一众稚气未脱.朝气蓬勃的少年,如今青丝已变成白发的爷爷奶奶们,他(她)们中有的长住北京.上海.南京.金湖等地,在阔别55年 ...

  • 千遍万遍,师恩难忘 | 教师节快乐

    "Happy Teacher's Day 教师节快乐 下班了,您的心还留在学校的一角 下雨了,您的伞却撑在我们的头顶 教室很大,你的心却装着更广阔的孩子世界 校园很美,你的双眼却眺望着更美好 ...

  • 段江丽:师缘·师恩

    能走进北大五院.忝列周先慎先生门墙,在我,是一种幸运.一种偶然,可是,冥冥之中又似乎是一种必然的缘分. 周先慎先生 我16岁高中毕业,出人意料,未能考上大学,而是进了卫校.18岁中专毕业从事护士工作, ...

  • 夏晓虹 | 晚清北京女学人物发覆

    慧仙女士遗像 编者按 北京是晚清女子教育的重镇,曾出现过六十多所女学堂,但投身女学的知识女性多在历史中湮没不彰.夏晓虹教授从大量零碎的原始文献中爬罗剔抉,钩稽整理出陆嘉坤.张春漪和慧仙三位晚清北京女学 ...

  • 书讯|夏晓虹《抵达晚清》《晚清白话文与启蒙读物》

    小引 夏晓虹  为这本小书取名"抵达晚清",不只是出于编排次序的考虑,更重要的是,此一顺序也大体反映了笔者的学术历程.因此,借编辑本书,我也得以重温那些过往的岁月. 读大学时,我的 ...

  • 张红芳,夏晓珑两位老师作品欣赏

    感谢您关注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 投稿微信:CZJ690430 文学照亮生活! 作者简介    张红芳,1970年生,微名高山流水,陕西渭南华阴人,中师学历.从教十余年,做过车间操作工,现务农.农闲喜博览 ...

  • 周晓燕:题图朱同老师画作(五)

    [总第140602期] 题图朱同老师画作(五) 作者:周晓燕   山 里 人 家 01 云山深处笛为径, 半山鸟语流清韵. 青山环绕几家人, 仙山缥缈荡悠吟. 02 青云俯首揽大千, 几户桑麻薄亩田. ...

  • 填词《乌夜啼》夏晓。

    旧体新押韵: May23,2021.填词<乌夜啼>夏晓. 晓前梦中乍醒,窗外天色渐明. 初夏一早已蝉鸣,啼鸟狗吠停. 东望云团慢行,西见星月快隐. 不管今日雨或晴,要有好心情. (辛丑癸巳 ...

  • 【西南文学•评论】丁晓虹/山西/《河祭》点评

    西南文学·网络座谈文选 --微刊总第1418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丁 ...

  • 【西南文学•随笔】丁晓虹/山西/适水之源——再说“老爸”

    西南文学·总编推荐 --微刊总第1386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丁晓虹 ...

  • 周晓虹:急剧变迁的时代,是父母努力向子女学习的时代

    △ 题图来源:江苏公共新闻 微信聊天.扫码支付.网上预约--这些年轻人习以为常的操作,对于很多不习惯,或者不会用智能机的老人来说,反而可能带来不便.最近,南京市民政局在全市500个社区开设了培训课,帮 ...

  • 刘雨虹:关于南老师的事(六)

    林中治与「禅学讲座」 刚说过周勳男与<宗镜录略讲>的複杂经过,忽然又看到林中治整理的南师所讲「禅学讲座」出版上市了,不免又大吃一惊. 既然把<宗镜录略讲>一书的前因后果说了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