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频道——依托书友会建立私域流量

正值罗辑思维名声大盛之时,个人脱口秀节目蜂拥而入,吴晓波频道出现,作为一档财经类视频内容,依托吴晓波本人的过往出版书目的书友与人脉积累,以及运营策划与选材内容,得以蹿火。
14年开始看吴晓波频道,此前曾对吴晓波的《大败局》、《激荡三十年》印象是深刻,故对这一节目也比较关注,随后加入书友会社群。
15年前后,正值社群蜂拥,罗胖号召的社群时代,现在想来,倒是很少在罗友群互动,更多的是参与吴晓波频道下的书友社群,尤其是线下活动。毕竟线下活动要比线上活动给人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完全不同。
第一次参与吴晓波书友会的线下活动是在15年的元旦,当时二十几位书友集聚望京一家咖啡馆,分享各自读过的书、各自的看法,这种线下的交流让我当时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好书,并一一记下这些书目。更难得是认识D兄,佩服他小小年纪的胆识与阅历,体验他手上的Kindle后,我就入手一部 ,开始一段电子屏阅读器的时光。
参与吴晓波线下书友会活动,能够发现吴晓波频道社群与罗辑思维社群呈现两种不同的社群经营风格,罗辑思维社群更多的是去中心化的罗友社群,没有来自官方的组织策划。而吴晓波书友会社群更多的是得到吴晓波频道官方认可,而做出的中心化的经营与活动。
一个去中心化,一个中心化,所带来的效果自然完全不同,明显吴晓波书友社群显得更有质量与体系,并能够得到来自吴晓波频道的品牌资源与合作资源。
我对于社群的理解与参与,更多的师从于吴晓波书友会社群,自第一次参与线下活动后,目睹书友会的力量,于是当时加大力度建设一个书友会社群,通过流量与经营慢慢做大,自此更能理解社群的力量,并开始运营社群,调动社群成员间的积极性与参与感。
后来,吴晓波频道从一档视频节目转为音频节目,并在喜马拉雅与微信发售,以为发售的对象更多的是来自于庞大的书友会网络,吴晓波书友会以城市为单位,在每个城市建立组织,并定期举办活动。再加上是社群时代前几个吃螃蟹的,所以在建立之初,就吸引大量人群。
根据社群三近一反原则,基于同一城市同一志趣同一年纪的人群,更容易建立一支优质的社群,而吴晓波书友会显然在当时环境做到这一点,再加上吴晓波本人的IP形象与影响力,书友会的力量也在加强与壮大。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在吴晓波线下书友会,通过线下,认识一些组织认识一些人,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在16年元旦时,认识L兄,自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参与L兄所做的历史沙龙。还有一位就是J队,听到侃侃而谈话宏观经济,见地见解与信息量都值得人学习。
当然,可以看到,随着知识付费的到来与发展,吴晓波书友会渐渐成为众多社群的其中一支,不像社群时代到来时略领风骚。但其这些年对书友会的经营,也使得这些流量更加的私域化,按照当前的流行语,即私域流量,而这支私域流量依然不容小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