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抱真守朴”——傅抱石的书法篆刻艺术
本期内容导读
踪迹大化——陈传席访谈:傅抱石的艺术精神 /访谈录
傅抱石的书法篆刻艺术
傅抱石款题与书法 文/欧阳摩壹
傅抱石先生的篆刻艺术 文/叶宗镐
踪迹大化——陈传席访谈:傅抱石的艺术精神
时 间:2020年8月21日上午10点
地 点:悔晚斋
采访对象:陈传席
采 访 人:赵际芳、范国新、熊潇雨、胡鹏、赵旭
《中国书法》:研究傅抱石画的人很多,但是专门研究他的书法、篆刻的较少。傅抱石传世的独立的书法作品不多,一般都是信札、题跋。画上的题跋文字大多较小,要做傅抱石书法专题有一定的难度。策划这个专题快一年了,但还是不太满意,所以今天特意找到陈老师,请陈老师谈谈傅抱石的书法和艺术精神。您认为在中国美术史上傅抱石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陈传席:傅抱石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他在艺术方面的修养是全面的,美术史、美术理论、书法、绘画、篆刻都有一定的成就。傅抱石是学美术史出身的,他在中央大学以及后来的南京师范学院教了二十五年美术史。在南京师范学院的时候写了很多著作。他画画也展现着他的天赋,学谁都不是太像,但都很好,他的书法估计也没有认真学过哪一家,但是他不可能不学,应该是多方汲取而呈现出后来的效果。从现在留存的书法作品来看,他受赵之谦影响较大一些。傅抱石的画没有认真临摹过赵之谦,但他在篆刻上曾学赵之谦,并且参考学习赵之谦的书法也未必不可能。他的书法方正瘦硬,和赵之谦书法的精神基本一致。傅抱石虽然不是以书法名世,但是他的书法确实很好,而且他的书法和绘画配合得也非常好。
傅抱石在中国美术史上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傅抱石主要是山水画家,当然他的人物画也很好,但是人物画和山水画所走的路径不同,山水画是向前冲,是把古法抛弃,而人物画又恢复到六朝,追求古意,最后表达出自己的精神。
傅抱石
国画大涤草堂图并跋轴
1942年
私人藏
中国山水画在傅抱石和黄宾虹之前,流行的还是“四王”的绘画风格。傅抱石与黄宾虹是同时代人,黄宾虹的影响当时还没有太大。“四王”是按照董其昌的手法来画,一丝不苟,功力很好,但是发展到晚清,导致了中国山水画死气沉沉、萎靡不振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傅抱石和黄宾虹奋起冲破了这种局面。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傅抱石和“四王”的绘画风格是很不一样的,傅抱石的画犹如霹雳闪电一般,气势磅礴,生动鲜活,冲破了“四王”的那种局面。虽然当时海派也很强劲,从赵之谦到吴昌硕,已经把“四王”萎靡不振的形势给冲破了,但海派主要以花鸟画为题材,而“四王”毕竟是山水画。冲破山水画的局面,一是黄宾虹,二是傅抱石,这两个人是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冲破的,也各自树立起标杆。他们两人之间几乎没有相互影响。傅抱石的功劳是把“四王”末流死气沉沉的形势完全冲破,建立起一个相反的、大气磅礴、生动异常的艺术形式。所以说,傅抱石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是相当突出的。
《中国书法》:傅抱石称得
上是书画印三绝的艺术家吗?
傅抱石
国画九老图轴
纵169cm 横57cm
私人藏
傅抱石是书画印三绝的大家,篆刻开始学赵之谦,学得很像,后来刻得也不像,反而有些像黄牧甫,黄牧甫的作品可能他也只是大概看一下,所以说有点像黄牧甫,但也不完全像黄牧甫,而有他自己的风格。他的画也是如此,一开始看不上“四王”的画,而学习石涛,但也不像石涛。他的书法用笔有赵之谦的意味,但也不与赵之谦相同。也许傅抱石性格如此,不愿意死守某家某派,而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他的书画印都有相当的个性,也都有较好的成就。
《中国书法》:傅抱石的
书法像赵之谦的小字手札。
《中国书法》:比临摹
要求高,而且有动力。
陈传席:对于赵之谦,傅抱石不是做学问那样的去研究,只是因为要仿,而会认真去看,这也许是他篆刻与书法学习的一个基础。吴昌硕、傅抱石、齐白石三人的篆刻水平与地位没有人否认,画也是没人否认,冲破了“四王”的模式,开辟了一个新的局面,这个功劳很大。
我给画家的定义,绘画风格成熟的才能叫画家。没有风格不能叫画家,风格不成熟也不能叫画家。画家是相当了不起的人物,我经常看到某些人说自己是画家,这都是没有文化的表现。画家是杰出的人物,一个时代没有多少画家。我从来不说我是理论家,也不说我是画家,我只是画图画的,搞点理论而已。现在大多数人都不是画家,只能算是美术爱好者,学点古人或者照搬画一点,没有高明之处。当然,人人都有自己的面貌,不会写字的人照着写几个字也有自己的面貌,但是那是不成熟的,成熟了还得让大家公认是好的才可以。傅抱石的绘画成熟而有风貌,为世人所称颂,是了不起的画家,但是他的书法现在还没得到公认。
《中国书法》做傅抱石书法专题也算是开新面的,他的书法之前没有多少人关注和研究。因为我研究傅抱石,看了很多文章,但对他的书法也几乎没有研究,实际上他的书法真的很好,以现在的标准来讲,算是大书法家了。他的书法特点是瘦硬方正,有自己的面貌,这是受赵之谦影响,但和赵之谦又不完全一样,而且他的书法配他的画正好,因为他的画很狂放,再写狂草,以水兑水那就没法吃了。他的字都很小,狂放风格的画用大字题写也不和谐,把画压掉了。小行楷题上去,和他的画正好匹配。
傅抱石对于书法还是比较重视的,我那时候研究傅抱石,向画院了解,包括向亚明请教,得知傅抱石当院长时,反复强调画家必须自己会写字,自己画了画别老请别人题字,那样画也画不好的。这说明他很重视书法。他的篆书写得很好,篆书也应该受到了赵之谦的影响,但也不完全像赵之谦,颇似赵之谦与黄宾虹合体的感觉,不知道他看没看过黄宾虹的篆书。他自己没称自己是书法家,单独的书法作品存世也不多。我在南京师范学院读研究生的时候见到过他的篆书对联,写得很好,笔力很雄健。
(局部)
傅抱石
行书徐琏送别雪舟诗札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私人藏
《中国书法》:精通美术史对傅抱石绘画起什么作用?您怎么看待傅抱石的文献整理和学术训练?比如傅抱石的《中国绘画史论》和《中国美术年表》就以文献整理、校勘注解为主,怎么看待美术家的这种学术训练?
陈传席:精通美术史奠定了傅抱石在艺术上的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讲,近现代几个没有争议的大家,如齐白石、傅抱石、潘天寿、黄宾虹,这四个人当中傅抱石是学美术史的,后来以画画成为一代大家。潘天寿也是在美术史上下过较大工夫的,他写了《中国绘画史》,他的绘画史当时被教育部定为大专教材,他后来画画也成为一代大家。黄宾虹一直是研究美术史的,到七十多岁,想著书立说,他买了一大批书回来,但是他眼睛已经不好了,写字看不清楚,就写不下去,但他一直在摸索绘画,最终也是以绘画成为一代大家。只有齐白石不是研究美术史的,但是齐白石对美术史也是非常清楚的。齐白石五十七岁之前,一直学诗,学美术史,也有一定的功夫,所以没有一个大家不通美术史。只有理解了美术史,古今那些成功艺术家怎么成功的,什么是成功的艺术,心里才有数,才知道什么样的创作是有效的,明理方知物。
傅抱石在美术史的研究上是比较用功的,他著有《中国绘画史论》《中国美术年表》《石涛年谱》等。以《石涛年谱》为例,年谱是真功夫,需要有足够的材料。虽然《石涛年谱》在我们现在看来有一些错误,因为当时资料有限,检索不便,但是他给后人理出了一个头绪,提供了线索,包括他的《中国绘画史论》《中国美术年表》都是有开创性的。他在美术史论方面的学习与研究上所用的工夫估计比绘画、书法、篆刻都大。
傅抱石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人,无论是美术史论,还是书画印,他都能找到一条自己的路径。检视傅抱石的一生,也没有多少人指导他,很多时候就是自学。其实很多成功人士,即使在大学里,也是自学。艺术的学习需要天赋,傅抱石艺术的成功与天赋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学术研究他确实是下过很大的工夫的。
《中国书法》:傅抱石也是“印痴”,很早就自学刻印,取法赵之谦,摹作能以假乱真,二十二岁就撰写了《摹印学》,其后又著有《刻印概论》《刻印源流》《中国篆刻史述略》等。在傅抱石之前,黄宾虹、陈师曾也以美术史论家的身份开系统研究篆刻学之先河,您怎么看待这种艺术创作和史论研究的关系?
陈传席:他十几岁就刻印,那属于爱好。我经常讲,艺术的成功,有三点,一开始必须爱好,即神于好,精于勤,成与悟。前后两个都属于天赋,悟也是天赋当中的。后来有人讲,傅抱石艺术成功与老家的裱画店有多少关系。那个裱画店旁边有成百上千户人家,也没有几个成为画家的,说明学艺术还是需要天赋,这个问题要弄清楚。动不动说受人影响之类的话,如果这样,那些画家的子女应该都成为大画家才行。但现在看来,没几个画家的子女画得好的,而且不懂画的也太多了。天赋是非常重要的。他自称“印痴”,那段时间刻印,也有动力,越刻越有兴趣,他后来还刻印,郭沫若的印也是他刻的,他报答人家,往往都是给人刻印。
因为刻印他又写了《摹印学》《刻印概论》等,他有实践经验,他写出来的理论就和别人不一样。纯理论家我觉得是不存在的,美术史家可以不会画画,把美术史研究好是可以的,但美术理论家不懂绘画,那理论是没人信的,就像黄宾虹、齐白石他们的画论都有人相信。一个理论家有实践工夫,又有理论,那样就很深刻。我会画点画,写到画家的时候谈点绘画胆子就大很多,不会画画的人写到画家怎么画画都不敢写。所以,傅抱石的艺术创作使他的史论研究更深刻,他的史论研究又指导他的艺术创作达到一个全新的、更高的境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否认的。
《中国书法》:在重庆金刚坡时期是傅抱石生活很困顿的时期,为家庭、生计操碎心,不得不兼职任课,但就是在这个时期,他的艺术创作和理论都进入一个高峰期,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怎么看待他这一时期的艺术?
陈传席:“金刚坡时期”是他绘画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是奠定他艺术成就的重要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后,他的绘画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那种发展只是在“金刚坡时期”的基础上充实了一点而已。“金刚坡时期”是他一生最关键的时期,他那时候生活很困难,他自己讲,连房子也没有,住人家小房子,没有画画的桌子,就一张吃饭的桌子,他说一画画就只能把老婆孩子赶走,赶到外面竹林去。当然那儿可能环境很好,竹林也不错,自己在家里拿着纸卷起来,在桌子上画一点卷一点,许多经典的作品就这么画出来的。那么艰苦,他画出那么好的作品。我看他后来画的反而还不如那时候画得好,这就证明了我经常提到的,艰苦、苦难是文学艺术创作最好的土壤,因为苦难使你的艺术沉郁深刻。
傅抱石
国画大涤草堂图轴
1945年
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
行书致唐遵之信札1
私人藏
傅抱石
行书致唐遵之信札2
私人藏
傅抱石
国画芭蕉叶绿上娥眉图轴
1945年
南京博物院藏
(局部)
文学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一个人的意识是什么样我们看不到,但书法和绘画是意识的外化,是意识的形态,从一个人作品的形态上可以看出他的意识。我们从颜真卿书法可以看出他刚正不可侵犯的精神状态,从傅抱石的绘画当中可以看出他的直率与狂放不拘。傅抱石的画还有一种饱受苦难的沉重之感。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的仇恨,国家山河破碎,只要是一个中国人,心里都很沉重,都很愤怒,这种愤怒之情呈现在他绘画里面,因此他的画如狂风暴雨,也就是这种环境、这种境遇造就了他的绘画风格,他将愤怒之情、民族仇恨,在画里表现出来。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的绘画技法已经成熟了,之后的画在原来基础上充实了一些,但那种愤怒的磅礴气势反而减弱了,当然也不可否认后来的特点,他比以前充实、完美了许多。“金刚坡时期”是他绘画的第一个高峰,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高峰。
傅抱石认为书法是中国艺术最基本的功力。我们上面已经谈过,他的书法很好,他也经常强调画家必须会自己题字。傅抱石在书法实践上融入了绘画理念,比如章法、造型、用墨等。我们看傅抱石的画除了大气磅礴的笔墨之外,还有一些非常认真的局部,其每一笔都很认真,画得很安静。我听他的一个助教讲,他画画的时候不喜欢让人在旁边,会影响他的思维。古人讲,登楼去梯,登到楼上把梯子收起来,怕人家来打扰。傅抱石画画很认真,纸挂起来,一边喝酒一边看,而且当时不能有人说话。事后问他为什么这样看,他说没有画就看出来了有画,看好以后大笔挥动,如啸风骤雨,神妙俱现。大笔挥洒之后,画人物,大部分人物都不是直接一次画上去的,都在纸上画好剪下来,放在画上,找到最合适的位置,然后再画上去,足见他的认真。这种认真也体现在他的书法之中,他是把绘画认真的态度带到书法里。他的书法和绘画配合得也非常好,大写意,大笔挥洒,加上严谨的小字,配合得相得益彰,这些我想是他研究过的,起码他经常思考应该怎样题写好一幅画,哪些写小字,哪些写篆书,他都是考虑过的。他的书法主要是配合绘画而来的,他自己也没有想过成为书法家,实际他已经是书法家了。
《中国书法》:傅抱石生活经
历丰富,对他艺术影响大吗?
陈传席:傅抱石生活经历较为丰富,他小时候受过不少苦难,苦难在他绘画中能反映出来,深沉、沉郁,这是苦难给他带来的,没有那种生活的坎坷,绝对没有这些东西。再就是我们国家遭到日本的侵略,他那时候写了很多文章,讨伐日本。他富有正义感,富有民族的正气,他的绘画也如此。在中国画上,当时很多人要借鉴西方,借鉴西方未必错,是为了发展民族绘画,而傅抱石说中国绘画根本用不着借鉴西方,不需要任何刺激,这也是有道理的,也表明了他对民族绘画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山河破碎,他很愤怒,他把这种愤怒的经历反映在画里,他的绘画有一股愤怒之气,闪电雷鸣似的,这种绘画是他的性格和经历造成的。我们可以看到他从“金刚坡时期”的大笔挥洒,到后来在南京画的《平沙落雁》,一个人弹琴,淡淡的,那时候心情又平静下来了,又不一样了。他的心情什么样,他绘画也会是什么样。真正成熟的艺术,就应该和他的个性、心情有关,就像《书谱》里讲:“然消息多方,性情不一,乍刚柔以合体,忽劳逸而分躯。或恬憺雍容,内涵筋骨;或折挫槎枿,外曜锋芒。”有什么样的性格写出什么样的字来,有什么样的心情也会影响艺术的形态,如颜真卿《祭侄稿》就是在那样一种悲愤的心情下写出的。当然,有心情、有经历,没有技法也不行,技法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光有技法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没有技法更不能成为艺术家。技法比较容易学,但是性格的培养,修养的提高,需要漫长的时间,需要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人生。傅抱石一生经历了许多的坎坷,但从他的艺术成就来看,这坎坷的人生对他艺术反而是有好处的。
《中国书法》:傅抱石画上
的题跋,早年和晚年的
风格上有什么大的变化?
陈传席:傅抱石书法越到晚年越好,比早年严谨,也深沉,早年写得要肆意一些。我们从他的题字来看,他对书法肯定是经常学习和研究的,而且融合了多家,越来越成熟,有古意。倒是他的人物画几十年来都没有太大的变化,甚至早年还更严谨些,而晚年草率些,我认为没有太大的变化。山水画变了一些,再早的时候临摹石涛,虽然不像,确是一笔一笔的临画,到了“金刚坡时期”,风格出来了,就像天上的狂风,海上的骤雨一样,闪电雷鸣似的,个性非凡。傅抱石“往往醉后”,有人解释“往往醉后”是沉醉于锋芒,沉醉于笔墨,我认为真是胡说,他就是酒醉之后。傅抱石的绘画大的改变也没有,只是在不停地变,“金刚坡时期”的那种狂放,到晚年成熟了,晚年也多了一些像《平沙落雁》那样的淡然之作。傅抱石的书法到晚年有所改变,有一定的进步,每一张字都非常认真地写,显得更加严谨精巧,也更加有骨力。
原文刊发于《中国书法》2020年第8期
| 历史瞬间 |
傅抱石在作画
1947年傅抱石上海画展期间摄于其作品前
1961年傅抱石与关山月在东北
1960年傅抱石在江苏省国画院成立大会上
1963年傅抱石与何香凝、潘天寿在杭州合作国画
1957年傅抱石率中国艺术家代表团在捷克访问
1963年傅抱石与郭沫若等人在杭州作画
傅抱石与郭沫若、朱洁夫于北京
1959年傅抱石与夫人罗时慧、长女傅益珊在南京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傅抱石与郭沫若、朱洁夫在北京
傅抱石的书法篆刻艺术
傅抱石款题与书法
文/欧阳摩壹
| 早 期 |
傅抱石
楷书题云台山图
1941年
| 中 期 |
| 晚 期 |
傅抱石
楷书题云山图(局部)
1941年
傅抱石
行书题二湘图(局部)
1946年
监制:赵际芳
编辑:熊潇雨
设计:常宏德
《中国书法》微店
——《中国书法》微信精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