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肝气 生和气]肝气不升肺气不降
随着气温的增高,许多人的心理和生理会出现一些状况。有的人会莫名出现情绪不好,动不动就发脾气;还有人爱流泪,常感到眼睛胀痛、指甲无光等,这是肝功能失调在作祟。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人体的阳气,在人大怒的情况下.就会发生逆乱,导致血气隔绝,进而使得血脉郁结在人体的上部,出现突然气逆昏厥的病症筋脉如果因而受到损伤,就会痿废,肢体则会随之出现似乎已不受意志支配的情况
养生,宜先养肝
随着气温的升高,很多人的脾气也见长,很多人因为一些小事而着急,如果这个时候工作再不顺利,就更容易出现情绪压抑,造成肝气郁结,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易怒、烦躁等情绪。
肝主目,除了情绪问题,这些人还会出现目赤胀痛,流泪,看一会儿东西就感觉眼睛很疲劳等症状。
因此,我们应做到未病先防,而不是等出现问题才想着解决,把“肝”这个解毒工厂建设好、经营好,人才不会得病。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养肝护肝呢?这里向大家特别推荐三个脚上的肝经大药:大敦、太冲和行间。
清肝明目醒脑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
或许许多人都会有下面这些状况,整天工作繁忙,身体疲倦,但是躺在床上却无法入睡,早上醒来神不清、气不爽,身体倦怠,脑混浊不清晰,一点精神也没有,这种症状在30~40岁的人非常普遍。
“大敦穴”即可缓解上述症状。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次左右,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疏肝解郁降火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
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从个人保健角度来说,按的方法也是有讲究的。若按压太冲穴时有压痛感,那说明肯定有问题。如果没有也不妨多按揉,因为有时麻木、气血不通等也可能导致没有压痛感。用力应以适度微痛为宜,循序而进。
清热祛火止血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行间穴”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
若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治疗因肝气郁结引起的疾病,配合太冲穴,由“太冲穴”向“行间穴”方向掐揉,或针灸直刺0.5~0.8寸亦可。
以上是肝经上的三个保健穴位,平时可将指甲修平,用拇指尖贴着大拇指内侧深深地按压,如有酸胀感方为得气。除了按摩、艾灸外,梅花针扣刺也是一个简便易行的办法,能宣泄肝火,活血散瘀。使用前需注意的是先将皮肤和梅花针用酒精消毒,扣刺的程度以皮肤潮红为准,有出血点时要避开出血点,或换个穴位扣剌。
饮食、情绪亦重要
养肝、护肝方面,在饮食方面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芥末等,少吃性寒食品,如黄瓜、茭白、莲藕等,以免阻止阳气生发。
这个季节疏泄功能旺盛,可多吃些酸味食品,酸本身就是收敛收摄,会抑制肝气的生发,肝火过旺者可适当吃些酸味的东西,防止肝气过度发散。但要注意的是,肝阴虚者,也应少吃或者不吃酸味食品,否则会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人体健康。
除此,还可吃些甜品食物,以健脾胃之气,如大枣,性味平和,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既可生吃,亦可做枣粥、枣糕,以及枣米饭;同时山药也是不错的食物,有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的作用。山药既可做拔丝山药、扒山药、一品山药、水晶山药球等甜菜。又可做山药蛋糕、山药豆沙包、山药冰糖葫芦、山药芝麻焦脆饼等风味小吃。此外山药粥、山药红枣粥也是不错的选择。
肝脏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因此,若养肝得法,将带来长久的健康安寿。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情志上的自我调节。每个人都有不快乐的时候,我们说心理健康的人其实都是会发泄情绪的人。到健身房健健身,出出汗;到郊外跑跑步,感受大自然;或者找朋友去K歌,把情绪唱出去;和朋友品品茶,聊出烦恼事,都是对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