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入门:为什么说秦半通印是秦印的学习重点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们的篆刻临摹作业秦印部分中,选入秦私印半通印最多,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是我们学习秦印的重点。
秦私印中的“半通印”,其样式根源来自于秦官印的“半通印”。秦官印中,一些职级比较低的官员印章不是正方形,而是竖长形,取意为正方形官印的一半,这是秦代的印制规定。因为官印必然影响私印,因此在秦代私印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半通印”。
(秦半通印:李恢)
在篆刻上,我们将这些类似形制的印章统统称为半通印,不论其是官印还是私印,但因为秦私印往往字法、篆法、章法都相对灵活,变化更丰富,包含的艺术元素更多,也就顺理成章成为我们的学习重点。
我们秦印临摹作业的第38方,也是一方秦私印,就是这方“赵穿”:
(秦印作业:赵穿)

临摹重点

1、消失的界格
秦私印半通印的章法特点,是一个“日”字界格(或者“一”字界格)把印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但它不像正方印“田”字格印一样将印面划分为均匀的四个部分,它可以有大小的变化,这就有了更多的变化空间。
这方印中间的“一”字界格,消失了……
(端正的字形,省去的界格)
这方印干脆省去了中部的“一”字界格,我们基本可以肯定,这种布排设计是人为的、是有意的,设计的原理是很简单,因为这两个字的篆法使用了十分规整的篆法(几乎接近后来的汉印缪篆),所以,字形方正到根本不需要再用界格规整印面,于是,设计这方印的匠人,省去了界格。
临摹这方印,中线部分,可以以临摹汉印界线的方式来操作,留出半根线条粗细的红线即可。
2、改变篆法带来的疏密对比
这方印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赵”字“肖”部的篆法特征和“穿”字“牙”部的篆法特征。
先说“赵”字的“肖”部,“肖”部下部“月”中两横被向上挪移了,挪移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为了留出下部的红地,这块红地很重要,有了这块红地,才能与下部“穿”字“牙”部右侧留出的红地相互呼应。与之对应的,下面的“穿”字,“牙”部被明显的左移,右面被留出了相应的红地。后来的赵之谦大师,也借鉴过这种疏密调整方法。如图:
(赵之谦之“赵孺卿)
“赵穿”这方印有了这两块红地的存在(明显是经营出来的),整方印就有了明显的疏密对比,有了疏密对比,印面审美元素增多,印面“活”趣立生。
(赵和穿篆法的改变)
在气息上,因字形规整而显得略为沉闷的印面,因为有了这两块红地,显得“空灵”多了。
再多说两点,秦半通印的优势有两个:1、“'日’字形界格是对印文适应性非常强的章法格式”(谷松章语),当印文比较方整时,它起装饰性作用,丰富印面工艺效果;当印文变化丰富或字形不规整时,它起的作用就是增加稳定性;2、因为半通印每个文字都不需要考虑左右相邻字的影响,所以印面的文字都具备较大的篆法改造自由,这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篆刻创作提供更多的创作思路。
其实,这也是秦半通印成为我们秦印学习重点的两个原因。
(0)

相关推荐

  • 从印文看中国印的演变

    中国印(篆刻),连同书法.绘画.诗歌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如果以字释意,"印"字的左半部是个"爪"字,即手,右半部是个"节"字,就是符节,也 ...

  • 篆刻金石|263方汉官印及释文高清赏析(内附印谱印蜕电子资源0.1G)

    汉印指汉至魏.晋时期的印章.文字的点画比秦篆简略.明快.热烈,结构近于现代楷书,形体变秦篆的长形与汉隶的扁形,多呈方形.其中汉'将军印'和'满白文',布局方正平直,无板滞.乖缪.纤巧的习气,历来为篆刻 ...

  • 古玺印秦半通百家姓--赵姓集萃

    赵姓,本出自赢姓,形成于西周.祖先伯益,始祖为造父.伯益乃颛顼帝裔孙,舜赐姓赢.造父为伯益之九世孙.西周时,造父在桃林得骏马八匹,献于周穆王,并为周穆王驾驭马车,外出打猎,游玩.一次西行至昆仑山,得见 ...

  • 秦 汉 印 章 欣 赏

    字丞之印(汉) 弓舍(秦)     这枚汉代官印中有"田"字界格,中间的十字格较粗,且并不是完全平均分配,右边两字较大,线条圆润婉转."字"中"子&q ...

  • 战国至隋唐,近百方秦私印赏

    战国至隋唐,近百方秦私印赏

  • 盛世玺印录之秦私印

    编者按: 当代著名篆刻家孙慰祖先生于<盛世玺印录>序言中说:"私印虽非关典制,然亦为社会风尚文化之反映.除了对古代姓氏和古文字研究多有资料增益外,于印之形制.功用和印文内涵也存在 ...

  • 高清秦玺印,临刻玺印好素材

    小篆体式方中寓圆,形体方正,稳健朴拙. 秦印即以小篆作为入印文字,自此以后,至今2000多年一直为治印者沿用下来. 秦王朝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用印制度.官印作为秦王朝行使职权的一种凭证,从中央到地方郡县乡 ...

  • 秦圆印,印中经典

    秦印,犹如书法史上的钟繇.二王.前承战国印章诡秘多元.莫衷一是的纷乱局面,后启以端庄肃穆.平稳雅正为审美主流的汉代印系,虽则十六国时期出现了风驰电掣.披荆斩棘般的急就章,但仍难跨越这一总的系统的藩篱. ...

  • 秦私印,尤见古人匠心

    书法馆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公众号 来源 |图文来源网络

  • 百方秦私印,美极了!

    来源:金石契 △将印书房公众号设为星标,不错过精彩内容 编辑不易,顺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 百方秦私印~

    书法馆 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公众号 来源 |图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