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不会有好结果?
最近很多人问我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的问题,把自己对号入座。但大多其实只是短期有了一些焦虑情绪和回避情绪,这本质上,和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是有很大区别的。
真正的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类型是由于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导致的,难以改变,焦虑强势和回避压抑的状态往往是亲密关系里的常态。我和另一半,就是比较典型的焦虑型和回避型,今天这篇文章就跟你们聊一聊,我们多年来相爱相杀总结的一些感受。
01、“拯救”
焦虑型依恋者总是很容易爱上回避型依恋者,为什么?
因为焦虑型太喜欢去“拯救”回避型了。焦虑型很容易在亲密关系里把自己的认知当做是“唯一正确标准”,并且希望对方与自己一致,当回避型表达出拒绝抗拒的时候,焦虑型会认为,回避型需要“被拯救”。
为什么会这样呢?
焦虑型依恋的原生家庭,往往同性父母是比较强势的一方。(比如焦虑型女生,往往是因为母亲强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会反向认同我们的异性父母(比如焦虑型女生会反向认同自己的父亲),于是期待的另一半的类型,往往跟父亲有几分相似。
但是由于同性父母过于控制和强势,会导致孩子在长大后逐渐演变成两种状态,一种是学习了同性父母的强势,想要掌控一切。一种是在同性父母的打压下,不断否定自己,没有安全感,所以渴望自己的另一半认同自己,于是更会找一个看起来“好控制”的另一半。
再加上由于父母的相处模式会潜移默化地成为孩子人生第一堂“亲密关系相处课”,所以在相处过程中,孩子会像母亲一样,有一种“我说的都是对的”“我这么做是为了我们好”的牺牲感和拯救感。
对于这种想要“拯救别人”的思想控制,刚好也是回避型又爱又恨的类型。
为什么呢?因为回避型依恋者的原生家庭,往往是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父母不靠谱,与孩子的关系相对比较疏离。让孩子从小就得不到回应,没有安全感,得不到被爱被关注的感觉,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对依恋关系没有信心,为了保护自己,回避型往往会把自己封闭起来,独自美丽。
当回避型遇上一个激进的焦虑型时,往往是一边享受“被关注”“被拯救”的感觉,但一边又会因为焦虑型带来的情绪压力而感到压抑。于是往往在与焦虑型的相处中,对亲密关系更加回避。
所以焦虑型总有种想要走近回避型,但又被拒之门外的尴尬和愤怒。但为什么,焦虑型偏偏又离不开回避型呢?
02、“治愈”
焦虑型虽然不会在回避型身上得到太多的回应,但是好处是回避型大多数时候“并不会干预”焦虑型的控制欲望。不说不做不拒绝,反而常常会给焦虑型一种安全感。
试想一下,如果两个焦虑型在一起,互相控制、互相猜忌,还不得掐起来?所以回避型的“不干预”其实对焦虑型来说是一种治愈。因为回避型提倡的就是彼此有自主空间,在一起的时候开开心心,不在一起的时候各顾各的爱情。
焦虑型只有跟回避型在一起的时候,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这恰恰是帮助焦虑型治愈“原生家庭同性父母控制”最好的解药。
所以,焦虑型和回避型是彼此有需求的,这些需求才让俩人能互相吸引,产生爱的感觉。但因为焦虑型和回避型毕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依恋类型,性格、特质、思维往往也截然不同。
这就导致了俩人在相处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矛盾的地方,让彼此有了“疲惫”的感觉,这就是属于回避型和焦虑型的相爱相杀。
03、“冲突”
其实焦虑型和回避型相爱相杀,更多的还是相爱,彼此身上都有更加吸引对方的一面,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形下,俩人的矛盾冲突就会很快显现出来:
遇到困难的时候:
焦虑型:你必须帮我,我的事不就是你的事吗?
回避型:关我什么事,这是你的事。
意见不一致时:
焦虑型:我这么做都是为了我们好,你应该跟我达成一致!
回避型:我想静静,别来跟我说话就行。
当俩人要共同规划一件事时:
焦虑型:我们必须要这样,你尽快跟上我的脚步!
回避型:只要不影响我现在的生活,其他随你。
当回避型犯错时:
焦虑型:这么点小事你都做不好!
当焦虑型犯错时:
回避型:还好我早就料到你不靠谱了。
以上对话仅供参考,如果你们之间只是偶尔有这样的情况,不一定是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只是暂时的焦虑和回避。如果长期都是这样的态度,那就需要注意了。
往往在这样的对话进行多次之后,不是焦虑型失去耐心和期待感,失望离去。就是回避型难忍压力,解放天性。
04、“误解”
焦虑型对回避型的误解一:他只是不爱说话,不善于表达。
在亲密关系中,不爱说话的不一定是回避型,但回避型一定不会太多话。但并不代表他们是内向、文静的。大多数时候,回避型寡言少语是因为对这件事、这个话题不感兴趣。
焦虑型对回避型的误解二:他可能有些自卑。
在焦虑型给的压力下,回避型往往会表现出一种消极情绪。这时候焦虑型往往就会担心“我这么做是不是伤害了他的自尊?他会不会感到自卑?”其实并非如此。自卑的前提是你戳中了他的痛处,而真正的回避型才不会感觉被戳中,他只会觉得你不够理解他。
焦虑型对回避型的误解三:他不够爱我!
回避型不是不会爱人,而是一边爱,一边恐惧。回避型的爱往往不会像焦虑型一样表现得霸道、占有,需求感表现得很低,最主要的是在于他们习惯了孤独,并且享受这种孤独。
因为他们担心,一旦将所有的情感完全交付于另一个人会受伤,会失败。他们对于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抱有一种“不确定性”,所以他们一方面也希望有一段稳定的关系来拯救自己,一方面又觉得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很舒服。
回避型不是不爱你,而是他们更爱自己。
焦虑型啊,如果你真的想跟回避型好好过日子,就别老问他爱不爱你,别老试探他,或者让他在爱你和让他感到安全舒适的生活方式之间做抉择。哪怕你想要改变他,可能也需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才会逐渐改变。
焦虑型对回避型的误解四:回避型不需要安全感!
回避型会回避,恰恰是因为在童年时期或者以往的感情经历中,感受到更多的是变化和波动,而非稳定性和安全感,所以选择封闭自己,独自享受快乐。
他们同样需要安全感,只不过他们需要的安全感,比焦虑型更为长久。
简单来说,当焦虑型焦虑的时候,最快可能用几分钟的时间就能抚平他的焦虑,让他消释负面情绪,感受到安全。但是要让回避型打开自己的心墙,卸下自己的防备,往往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一生的时间。
05、“归中”
回避型和焦虑型如果想要发展稳定亲密关系,需要从情感需求和情绪上“归中”。
回避型和焦虑型的相处模式,基本都是一人在追一人在逃的感觉。焦虑型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需求,不断“越线”,不断给回避型造成压迫。本意是想让回避型直面问题,不再回避。
而结果往往是回避型更加回避,焦虑型更加焦虑,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往往是需要焦虑型先以退为进,以提升回避型的主动性。
焦虑型和回避型都要学会彼此的长处,并忽视对方的“缺点”,彼此努力往低焦虑、低回避的“安全型”靠近。
焦虑型如何归中:
*树立自己的生活框架,减少对回避型的依赖感
*在表达感受和情绪的时候,尽量归因于自己,不指责对方
*三思而后“言”
*进行一些娱乐或运动放松自己的神经,学会享受当下
*不要在感情里做让自己有“牺牲感”的事
回避型如何归中:
*注重表达的形式感,努力尝试去表达爱意
*理解焦虑型的焦虑和情绪化,及时给对方回应
*多进行社交活动
*明确自己的需求、寻求相处的规律
*规划俩人的未来
06、“替换”
焦虑型想要拯救回避型,以求俩人有更好的未来,但在做法上,需要注意这两个方面:
*用“比他更懒”代替“给他打鸡血”
因为对方达不到你的期望而指责,还不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久而久之,回避型就会不得已担起这份生活的重任。
一个真实的案例,身边一个特别焦虑的女性朋友,特别强势,她总是要求男友做家务,可是她男友做的结果总是不能让她满意。刚开始她会嫌弃指责,然后自己把活全干了。后来,她想开了,她开始比男友更懒。男友反而勤快了起来,逐渐在家务活中找到了乐趣。
*用“认同”代替“指责”
有人问我,为什么对方明明做错了,我却不能说他错了,跟他讲道理。可是你又是以什么标准来评判“对”和“错”呢?
和回避型的交往,切记不要争对错。因为对和错是一个对立面,当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把对方拉到自己的对立面,你觉得对方还愿意跟你达成一致吗?没打起来就不错了!
那怎么办呢?有些事我无法妥协呀!
我来教你一个公式!能解决和回避型沟通大部分的问题:
【表达认同+表达态度(底线)+让步】
比如回避型不想周末出门应酬焦虑型的朋友,只想呆在家里休息。这时候你就可以说:
“我觉得你说得对,大热天的我也不想出门,还是呆在家里舒服。可是我很久没有跟他们聚会了,我觉得偶尔约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你实在不想出去,那要不就邀请他们来我们家玩?”
认同让对方降低防备,底线让对方懂得尊重,让步是一种互惠原则,让对方产生亏欠,从而与你达成一致。
所以,我一直觉得,没有不适合的爱情,只有不想为对方努力的两个人。
虽然依恋类型很大程度来源于我们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很难说变就变。但如果我们能早一点剖析自己,提升自我认知,理解自己和对方在爱情中的需求,少一些情绪性行为,多给对方一些信任和空间,我们的爱情之路就会越来越顺利。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焦虑型和回避型的相爱相杀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爱的能力,还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