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明:玉麒麟悲剧的警示(《水浒璅语》之五)

卢俊义的权谋不如宋江,梁山上没有他发号施令的机会,这是被公认的了。

《水浒叶子》之卢俊义

卢俊义在梁山上施展不出本领,原因有三个:

第一、山上时间太晚。

第二、虽然有很高的江湖声名,但跟江湖上的英雄豪杰少有来往。

晁盖的位置只是保正,尚且有人与他七星聚义,宋江低如小吏,尚且有花荣、石勇可以为他卖力,按理说卢俊义作为河北第一长者比起晁盖和宋江资源应该更多,他应该能够像柴进一样招纳一批好汉,或者像张团练一样有蒋门神作为外援,再退求其次也应该像李应一样跟其他的豪强形成自保,但这些事情都没有在卢俊义身上发生。

第三、他的心腹只有燕青一人,而且在山寨里群众基础不好。卢俊义上山以后,在宋江假意让位给卢俊义时,李逵、武松、刘唐、鲁智深都站到了宋江一边,并且公开宣称卢俊义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是:别人。

武松说:“哥哥手下许多军官都是受过朝廷诰命的:他只是让哥哥,如何肯从别人?”

刘唐说:“我们起初七个上山,那时便有让哥哥为尊之意。今日却要让给别人。”

鲁智深大叫道:“若还兄长要推让别人,洒家们各自撒开!”

邮票《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所以,总结来说,卢俊义在梁山上施展不出才华,其实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对江湖势力经营不足。而他不肯用心经营江湖势力的原因,一言以蔽之,曰:“不必要”。

卢俊义作为大名府的第一长者,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本来就容易为官方忌惮,如果再和江湖上的人往来,很容易落人口实。虽然以卢俊义的武功,维护自己和家人脱身不难,但自己祖传的产业却很有可能付诸流水。

事实上,地位越高、财富越大的人往往越过得小心翼翼。和江湖来往,对于卢俊义而言,最多有两个好处,第一是提高自己的江湖地位,第二是保护自己的家庭安全。

但是江湖地位和社会声名往往是不可兼得的,虽然宋江标榜自己的“忠义”,可是到了山下的人口中,他还是不敢惹的大王。甚至当时刘太公的女儿被强盗捉了之后,也毫不怀疑地将这笔账算到了宋江头上。

在不可兼得的前提下,用社会声名换江湖声名对于卢俊义来说并没有必要,何况社会声名有时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利益,这更促使卢俊义不会涉足江湖上的事情了。

《卢俊义演义》

此外,卢俊义武功惊人,在征讨辽国时,关胜、呼延灼、徐宁、索超四位梁山名将联手攻打耶律宗云四兄弟,刚刚打了一个平手,而卢俊义以一敌四,居然可以让四个耶律一死三伤,可见其武功足以秒杀梁山群雄中任意一人。

所以保护安全这一点利益,对于卢俊义而言,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卢俊义在江湖上施展不开手脚,不可能像宋江一样,呼风唤雨把自己在江湖上的派系全都引渡到梁山,当然也就没什么心腹可言;何况宋江已经召集了九十多人上了山,卢俊义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拉拢更多的人与宋江抗衡。所以卢俊义的势单力孤其实是必然的。

事实上,宋江之所以紧盯卢俊义并且逼迫他上山,实际上也是看中卢俊义这两条优势:武功高,足以活捉史文恭,江湖声望不够,统率梁山就会让人心不服。

所以当梁山群雄拒绝立卢俊义为梁山之主时,宋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晁天王遗言”的问题:“向者晁天王遗言:‘但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不拣是谁,便为梁山泊之主。’今日,卢员外生擒此贼,赴山祭献晁兄,报雠雪恨,正当为尊。不必多说。”

这个问题发生在卢俊义上山之前,所以卢俊义最没有发言权,但是按照“晁天王遗言”的原意,卢俊义成为梁山之主却是最具有合法性的。最具有合法性的人最没有发言权,所以所谓的“合法性”就只能作废——这就是宋江的根本目的。

如果这时有人跳出来支持卢俊义,显然并非支持卢俊义本身,而应该是晁盖的拥趸。作为卢俊义而言显然不希望自己成为晁宋之争的牺牲品,何况刚刚在宋江、吴用安排的毒计中死里逃生的卢俊义,根本不可能跟宋江叫板,只能义无反顾地支持宋江,帮助宋江镇压反对派。

——这恰恰是宋江这一计策的高明之处,表面上看是激化自己和卢俊义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以卢俊义为工具激化拥晁派和拥宋派之间的矛盾。

所幸,在李逵、武松等人的共同发难下,拥宋派占了上风,梁山在首领座次问题上保持了没有异议,也避免了梁山分裂。

而卢俊义也在这时适时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尽管在招安后,以卢俊义的本事可以与宋江一样各领一路人马出征,但在接受招安之前,梁山军权完全在宋江手里,决策权则在宋江和吴用手中。卢俊义名为梁山二号,实际上已经成了隐形人物。

歌川国芳绘卢俊义

宋江和吴用对卢俊义的命运掌控恰到好处,不是他们恰到好处地设计和补救逼迫卢俊义上了梁山,而是他们早在卢俊义心甘情愿入伙之前就已经为卢俊义安排好了座次。

第六十二回,吴用让卢俊义住在山上,却放李固回去,唤他前进说道:“你的主人已和我们商议定了,今坐第二把交椅。”又把反诗的事和李固说了去,直接断了卢俊义“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的良民可能,用强盗的方式逼迫良民成为强盗。

其时卢俊义并未活捉史文恭,却已经被安排进第二把交椅,其实也是算计准卢俊义在捉拿史文恭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功劳,并且也是对他否定“晁天王遗言”的酬谢。

而对于卢俊义本人来说,他也自认为应该居于梁山第二名的地位,因为在吴用把卢俊义坐第二名的消息告诉李固后不久,李固便将消息告知了梁中书。

卢俊义被羁押之后,梁中书刚见他面,劈头盖脸便问:“你这厮是北京本处良民,如何却去投降梁山泊落草,坐了第二把交椅?”虽然卢俊义在最初听到这话时一定是一头雾水,但是经了梁中书这么一问,在心理上就接受了自己在梁山上排名第二甚至更靠后的现实。

剪纸卢俊义

所以尽管卢俊义贵为大名府第一长者,但是面对宋江和吴用的算计仍然毫无反抗之力,到了今天这样的环境下尤其值得我们警醒。

卢俊义有钱、有资源、有领兵作战的本事且自身武功奇高,但是却被“四无”人员宋江和吴用设计,说到底是他性格的缺陷导致了命运的缺憾。我们细读卢俊义落草的这一章回,对我们的日常也会有很大的启发。

吴用赚卢俊义上山主要是利用了他以下五个心理:

第一、猎奇心理。吴用道:“小生凭三寸不烂之舌,直往北京说卢俊义上山,如探囊取物,手到拈来;只是少一个奇形怪状的伴当和我同去。”

对于大名府第一长者的卢俊义来说,吃过、见过,但唯独生活比较平淡,而且像卢俊义这样的财主,日常生活中也一定会有人为他帮闲——这个人在后文我们知道,就是燕青——但他缺乏的是这种不期而遇的消遣。

对于卢俊义来讲,算卦之事准不准倒在其次,主要是能为自己找到一个解闷、消遣的途径。所以吴用利用卢俊义的消遣、戏谑之心,先吸引卢俊义的兴趣,找到接近卢俊义的机会。

京剧《一箭仇》卢俊义剧照

第二、优越感。吴用喊出口号,开口便说:“若要问前程,先赐银一两。”卢俊义对此的反应是:“既出大言,必有广学!”

这是一种典型的优越感。第一是身份优越,觉得这种消遣形式只有自己能消费得起,别人觉得吴用算卦可疑,是因为他们太穷,吃不起葡萄说葡萄酸。第二是精神优越,认为自己的见识高于一般人,其他人远远不如自己识货。

一般有优越感的小领导习惯性用财富和地位代替专业,他们会轻视那些专业人士的意见,自以为高明。

卢俊义也是如此,所以他敢于将自己非常不堪的诗句用栲栳大小的字写在旗上:“慷慨北京卢俊义,远驮货物离乡地。一心只要捉强人,那时方表男儿志”,很有今天的一些官僚对自己的书法作品洋洋得意,到处题词、出售自己的“墨宝”的劲头。

今天的一些官僚和某些企业老总有时候会出高价买一些赝品古董或者不值那么多钱的古董,和卢俊义听信吴用的鬼话的道理相同。

第三、迷信。一般做了财主和企业家的人都在一桩桩的生意里打滚,每一桩财富、每一桩生意,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离不开一些运气。

连环画《卢俊义》

尽管这些运气可能是由团队的合作、正确的投资意识和准确的思维判断力构成的,但作为公司的最高决策者,主管人员往往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掉下属的努力,不去分析其中的可控因素,而将之简化成不可控的运气。

我们可以这样说,越是独裁的老板,越容易迷信。而越迷信神的就越不容易信任人,越想去管理人,所以那些打着学习“国学”的幌子学习管理术的和那些求神问佛的往往是同一批人。他们和卢俊义的不同只是一个是古人、一个是今人而已。

所以吴用很容易用“血光之灾”骗取卢俊义的信任,而现在的传销人员则习惯性用“危机意识”、通过恶化现状的方式给受害者洗脑。

第四、盲目自信。这当然也是优越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只不过上文中所说的优越感更多体现于对外在因素的夸大,而盲目自信则是针对自身条件的信任超过对外界环境的预估。

林峥明绘卢俊义

卢俊义的武功确实在鲁智深、李逵等人之上,但这并不能意味着他可以必胜,因为比武单挑更多的时候讲的是综合因素,也就是古人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对于梁山而言,他们算计卢俊义已非一日,且已经有针对卢俊义的全套方案,躲在暗处,而卢俊义完全没有应对措施且人在明处,这是天时不如。梁山人马轮番作战而且以逸待劳,卢俊义却千里跋涉而且要经历水上作战,这是地利不如。至于人和,我们且看——

吴用“测定”了卢俊义百日之内的“血光之灾”,给卢氏出了一道主意,让他到东南巽地上一千里外走一遭,这时吟了一首诗让卢俊义写在墙上:“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隐了“卢俊义反”四个字藏在句首。

但是就在卢俊义被捉上梁山之后,吴用对李固复述时,这首诗就变成了:“芦花荡里一扁舟,俊杰那能此地游。义士手提三尺剑,反时须斩逆臣头。”而李固在墙上所发现的也正是吴用口述的这一首。

墨西哥画家米格尔·科瓦鲁比亚斯绘卢俊义

如果说前一首还可以勉强算作卦诗,卢俊义尚且能够用此辨冤止谤,那么后一首就是让卢俊义百口莫辩的反诗!

这首诗的改动从阮小二相戏到吴用口授李固,前后掐指算来不过十几个时辰(不会超过两天),要想完成此项任务至少需要萧让去模仿字迹,时迁等人暗中配合保证不被发现,梁山群雄在极短的时间内配合如此灵活,真让人叹为观止!

遇上这样的对手,卢俊义不得不败。何况,他从一开始就没有从更深远的角度去思考梁山对他的陷害,当燕青对可能的风险进行了正确的评估时,卢俊义的反应是:“梁山泊那伙贼男女打甚麽紧!我看他如何同草芥,兀自要去特地捉他,把日前学成武艺显扬於天下,也算个男子大丈夫!”

第五、好面子。宋江试图给卢俊义灌输“忠义”思想,但是卢俊义对“忠义”有自己的解释:“卢某一身无罪,薄有家私;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若不提起‘忠义’两字,今日还胡乱饮此一杯;若是说起‘忠义’来时,卢某头颈热血可以便溅此处!”

年画卢俊义、呼延灼

卢俊义也是自视甚高的人,所以会提出属于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宋江的理念。所以宋江放弃思想灌输,转而从“面子”上下功夫——既然没有他不能拒绝的,就一定有他不好意思拒绝的——所以梁山群雄打着“义”的旗号轮流坐庄,强迫卢俊义留在山上。

卢俊义在自己面子的驱使下忘记了自己落于宋江、吴用计策上山的经过——这也是他的致命弱点。有了这个弱点,其实不难判断,卢俊义的面子综合征一定会与他首先掌握实权的人有一定矛盾,只是卢俊义长期在家,这种矛盾不能集中爆发。

所以宋江和吴用故意让梁山群雄拉拢卢俊义,延长卢俊义在梁山的时间,将卢府的问题最大化——长期接受卢俊义个人统治的卢府在失去了最高决策者的时候一定会陷入到权力倾轧的内乱。

果不其然,燕青出局,李固上位,贾氏公开出轨情节,卢俊义险些因此命丧黄泉。很多靠个人魅力统治的企业领导者往往会兴盛不过一代,原因也在于此,卢俊义在家庭管理上的失败很值得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者借鉴。

泉州提线傀儡戏《卢俊义》

卢俊义给我们留下的三条教训:

第一是不能行使家长制的独裁作风。由此衍申出来的第二个问题是没有做好副手的选拔工作,这可能和卢俊义自身的年富力强有关。

卢俊义在出场的时候只有三十二岁,当然有足够的精力去面对复杂的环境。所以他和妻子贾氏之间没有一男半女,甚至没有心思去安排感情生活、管理家庭,最终导致贾氏出轨李固。这也是他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必然结果。尽管卢俊义不急于立接班人,但扶植一个副手为自己分担家庭工作还是必要的。

但在这项工作上,卢俊义犯了致命的错误。一方面他有心扶植燕青,自己临行前嘱咐燕青说:“自有别人管帐,只教你做个桩主”,但他并没有给燕青实权,也没有教会燕青管理家庭的方法,所以李固发动家庭政变,燕青只能沿街乞讨。

另一方面,他培养了李固,却不让李固留在家庭内,非要让李固陪同自己上山,证明了对李固的充分不信任,所以无法获得李固的忠心。古人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卢俊义恰巧是“疑人用,用人疑”,最后造成了李固一家独大后的背叛。

孙忠会绘卢俊义

第三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卢俊义没有和官府建立起必要的联系。所谓狡兔三窟,卢俊义自恃“我家五代在北京住,谁不识得!量李固有几颗头,敢做恁勾当?”

但没想到钱能通神,只要李固上下打点得当,就可以颠倒黑白,至于家业也就随着李固的政变成功而随之易手,不可能长期成为卢俊义的资源。如果不是柴进用心打点,也许卢俊义就做了蔡福的刀下之鬼了。

事实上,卢俊义最明智的办法应该是像《金瓶梅》中的西门庆一样捐一个实官,而不是始终用员外的身份在社会上行走。如果卢俊义真的像西门庆一样身上有官、朝中有人,梁中书绝不可能陷害卢俊义,而且宋江等人也绝不敢打他的主意,甚至还会在他落难时有心周全。

《金瓶梅》第八十四回,西门庆妻子吴月娘经过清风山被王英捉去,宋江对王英说:“这位娘子,乃是我同僚正官之妻,有一面之识。”

虽然这一段就是对《水浒传》刘高妻子一段的改写,但我们必须主意其中的变化——宋江和西门庆并不相识,之所以为她辩护只不过是因为吴月娘说出了自己是西门庆之妻,但这样与官府有交涉的地头蛇,无论是谁都会高看一眼。如果有了这样的身份作掩护,卢俊义要反制李固当然易如反掌。

叶雄绘卢俊义

孔子做事,对自己有四条警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要主观臆断,不要过分肯定,不要固执追求,不要自以为是。

朱熹解释说:“四者相为终始,起于意,遂于必,留于固,而成于我也。盖意必常在事前,固我常在事后,至于我又生意,则物欲牵引,循环不穷矣。”

因为主观臆断,所以轻率做决定,好面子而一定做成,因而固执己见,如果成功更加自以为是,如果失败就检讨别人,自己得不到教训。最终的结果是失去对自己应有的判断力,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这才是卢俊义带给我们的最深刻的警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