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月亮历」【星之奇旅咨询师手记】Color:为什么别人对我好 我却总想还清
你是否发现自己有这样的行为倾向性?
朋友看到一个小饰品,买给你,你很快找个机会回赠她一个;
别人请你吃个饭,你要么坚持AA制,要么改天找个理由回请回去;
你家里有人生病朋友来看望,不久之后你一定找一个理由去朋友家回礼。
你不喜欢亏欠别人,但你是否发现,这种不亏欠,也许让你心里并不舒服。
这次来找我咨询的个案就是这样,甚至连家人对她的好,她都要在心里计算得清清楚楚,一一还回。
想要脱离一段被控制的关系
要想想自己为何愿意被控制
个案之所以来找我咨询,最开始,她带来的核心诉求其实跟我今天想讲的主题看似并无关联。她的核心诉求是,她在和妈妈相处的关系里,想要更多的自由。
她说,她的生活,几乎都被妈妈操控了,小至生活起居,大到交友、工作,妈妈都要一一插手,而且愈演愈烈,她已经很难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和生活了。
听着个案的描述,我很难想象,作为一个成年人为什么会事事都听妈妈的。
我问她,为什么不拒绝妈妈介入,个案回答说:“因为小时候家里穷,妈妈为自己付出了很多。”
个案从小到大看着妈妈为自己吃苦受累,所以就在心里暗暗许诺,要回报她。
在下定这个决心的时候,她也同时觉得,妈妈对自己的所有的好,都是妈妈受苦受累得来的,都是因为她,才让妈妈这么苦这么累。
于是,她一直对自己说,要听妈妈的话,不再让妈妈受累了。她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从小到大,妈妈说什么她都几乎照办,无论那件事是否违背自己真实意愿。
她认为这就是孝顺。可是顺得久了,自己又非常拉扯。总是纠结于该听妈妈的还是该做自己喜欢的事。
其实,个案的问题,明面上是想要脱离妈妈的控制,想要更多关系上的自由,但扎到根子里,个案之所以愿意被妈妈控制,在关系里长期听命于妈妈,是因为,在长大的过程里,个案有意无意地得出了一个结论:妈妈之所以这么苦这么累,是为了我,所以我不能不听妈妈的,不然妈妈太苦太累了。
再往根子里看一看,也许根植在个案底子里的,是三个字:“都怪我”。
都怪我的存在,才让妈妈付出了这么多;
都怪我的存在,才让妈妈这么苦这么累;
都怪我的存在,才让妈妈过不上好日子;
所以,一切都怪我,我该怎么改正这个错误呢?
听妈妈的吧。
我感到,也许,隐藏在个案与妈妈“控制与反控制”背后的,是一种“都怪我”,而“都怪我”的背后,却是“不值得感”、“不配得感”在作祟。
这样的根部思维,还影响到了个案和朋友相处,当我问到朋友对她的好她是否也会一一还回时,她说,的确是这样,别人对她的好,她如果不及时还礼,就会觉得亏欠别人的,她甚至会因此睡不着觉的。
个案想要结束和妈妈之间的这种不良关系,最重要的,是要个案在心里看到这种“不配得感”、“不值得感”,继而透过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觉察,结束它。
“都怪我”背后是深深的不配得感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有过匮乏的体验或者需求长期被忽视。就会形成深深的“不配得”感。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庭不富裕’”。对于这个话题,辩手席瑞说:“面对别人对我的好,甚至命运对我的好,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欣慰,而是觉得我不配。”
接着席瑞讲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因为家里不宽裕,自己从来不敢向大人要钱买东西,也从来不敢看超市货架上的东西,有一次他盯着一瓶罐头看了很久,还忍不住摸了一下。这一幕被姥姥发现之后,姥姥犹豫再三买下了罐头。在回家的路上,姥姥说:“这个罐头的钱,可以抵全家的一顿饭了。”
尽管姥姥说者无心,席瑞说,他那天晚上吃到的罐头,是这辈子吃过最苦的罐头,因为他吃下罐头的时候是带着深深的负罪感的,甚至到现在,他都清晰地记得这瓶罐头是姥姥花了七块九 —— 全家人的一顿饭钱买给他的。
这种童年时期埋在心底的深深匮乏感,让席瑞在别人对自己好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觉得自己不配。
同样是这种童年时期的匮乏感,让来访的这位个案,有着深深的不配得感和对妈妈的亏欠感。
这种不配得会使我们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美好和幸运不知所措。
因为小时候的匮乏和得不到让我们深入骨髓地坚信:我无法拥有这些美好。
所以,当拥有的时候,生怕再失去,想要用加倍付出的方式来维系这种美好,殊不知这种方式就好比想要握紧拳头留住沙子 —— 反而让沙子流失更快,所以这样的方式恰恰把关系推向了深渊。
如何提升配得感?
想要提升配得感,首先要找到这种匮乏感的源头,并和原生家庭做课题分离。
前不久七夕的时候,我收到了老公送的手镯。因为手镯是老公带着儿子一起去挑的,所以我儿子很兴奋。在跟外婆外公视频的时候激动地分享说:“我和爸爸给妈妈挑了一个玛瑙手镯,我以后长大了要给我媳妇儿买一个金手镯。”童言童语立刻引得所有人开怀大笑。
可是,在大家都收住笑意之后,我妈妈嗔怪地说了一句“小没良心的,你妈把你养大,你不说给妈妈买,却说给你媳妇儿买!”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在我的潜意识里,就是一直觉得,我给自己家里买什么好东西就一定要给娘家也买一份才安心。因为我小时候,家里境遇一般,我亲眼目睹父母养育几个孩子的艰辛。
所以在那个当下,我就立刻故意说了一句话给我儿子听:“我们安安(我儿子)就想着给媳妇儿买就行,爸爸(我老公)会给妈妈买。”因为,我希望儿子有了小家之后,和爸爸妈妈之间享受纯粹的轻松的亲情,而不是在过自己的小日子时还充满着对父母的亏欠感。
我在这里帮我儿子做了课题分离:父辈养育我们时的艰辛不应该成为我们敞开怀抱拥有幸福和美好的障碍。所以,有不配得感的人可以追根溯源,找到根源,做课题分离,我们孝敬父母和自己毫无负担的享受生活并不冲突。
想要提升配得感,还要提升自我价值感。
因为自我价值感不足的人,往往会对自己的评价很低,甚至有些人会太过自卑,总是盯着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认为自己很差,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美好。
这样的人往往在成长经历中被过多的苛责和否定。长此以往,不但过于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且还在自己潜意识里植入了“我不好,我不配”的台词。所以当别人对自己好的时候,会本能反应想要还回去。
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把目光收回来,更多的发掘和关注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闪闪发光的地方,这样,在和别人相处过程中,才会避免试图通过理所当然的一味付出博得他人目光,而是通过自己的闪光点吸引同频的小伙伴。
建议想要提升自己自我价值感的伙伴,可以每天写“赞美自己”的日记,每天挑一件事夸夸自己,长此以往,你会很不一样。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大家击穿“不配得感”这面墙,和你在意的人真正建立纯粹的亲密链接。